彼得·凱里(Peter Carey)1943年出生于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巴克斯馬什,高中畢業后,考入墨爾本的莫納什大學攻讀化學專業,后輟學加入廣告公司,受同事影響開始廣泛閱讀文學作品,不久后開始文學創作。1974年,他發表了短篇小說集《歷史上的胖子》(TheFat Man in History),在澳大利亞文壇嶄露頭角。1981年,他憑借長篇小說《福佑》(Bliss)獲得邁爾斯·富蘭克林獎。1988年,他出版了小說《奧斯卡與露辛達》(Oscar and Lucinda),獲得了布克獎。凱里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創作欲望,每兩到三年就有一部長篇小說問世,其中較為著名的有《杰克·邁格斯》(Jack Maggs)、《凱利幫真史》(True History of the Kelly Gang)、《偷竊》(Theft:A Love Story)等。他的小說既有歷史的縱深度,又以探索性的敘述手法而見長,《奧斯卡與露辛達》這部小說就恰恰體現了這一特色。
作品賞析
《奧斯卡與露辛達》是一部史詩式的歷史小說。作者彼得·凱里回溯往昔,選取澳大利亞19世紀殖民歷史的一頁,描繪出大英帝國以及澳大利亞殖民地的眾生相。小說同時也是一則愛情故事,在大時代的脈絡里,勾勒出兩位小人物的相遇、相戀以及無緣分離。主人公奧斯卡和露辛達相識于從英國啟程駛向澳大利亞的輪船上。奧斯卡是來自英國的牧師,要到當時尚屬殖民地的澳大利亞擔任神職。露辛達剛完成了到英國考察玻璃產業的任務,要返回故鄉悉尼。兩個人均嗜賭如命,在橫跨大洋的漫漫旅途中,成為一對默契的賭友。到達悉尼后,賭博的習慣又使他們在地下賭場相遇,熟悉之后,兩人漸生好感,墜入愛河。然而,他們從未向對方袒露過內心的情感。當奧斯卡因為賭博被開除神職,并且以為露辛達愛著哈西特牧師時,他建議露辛達的玻璃工廠建造一座象征信仰的玻璃教堂,他承諾護送教堂,將它送到貝林根,交給哈西特牧師。奧斯卡經過一路艱險,過水路,走陸路,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卻生了病,被護理他的寡婦米里亞姆所引誘。奧斯卡來到仍舊被放在兩條貨船上的玻璃教堂中懺悔,因為其中一只船漏水,開始下沉,教堂也隨之沉沒,奧斯卡最終溺亡。
作為愛情小說,《奧斯卡與露辛達》中主人公的設定是比較特殊的,他們都是賭徒。賭博這個詞帶有負面含義,它意味著貪婪、偏執、放縱欲望、孤注一擲。奧斯卡是神職人員,露辛達是19世紀擁有較好出身的女性,但同時他們是瘋狂的賭徒,這算得上離經叛道??墒亲髡弑说谩P里卻將這兩個賭徒刻畫得可憫可諒。奧斯卡生活貧困,他有賭博的天分,將贏來的錢看做是上帝的恩典。露辛達是富有的女繼承人,卻覺得自己不配得到這樣的幸運,如果她在賭博時輸了錢,反而覺得心安。兩個人都既抵制不了賭博的誘惑,又安撫不了內心的罪惡感。盡管他們都找到了參與賭博的理由,卻又為自己因賭博違反了上帝的意志而不斷自我拷問。彼得-凱里將他們內心的掙扎刻畫得纖毫畢現。
小說中,奧斯卡和露辛達的相識緣于賭博,是賭博將他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而他們相愛則是因為孤獨和對愛的渴望——孤獨是他們人生的主題,愛是他們人生的信仰。奧斯卡和露辛達都有成長的創傷,對人生有著錯位感,深深地渴望著愛。露辛達出生于澳大利亞,是家里的獨女,沒有兄弟姐妹,父親早亡,母親不許她和當地土著打交道,她有著寂寞的童年。成年后的露辛達具有女性主義的思想,特立獨行,不是維多利亞式的淑女,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而且悉尼的白人移民群體長期生活在大英帝國子民式的固步自封的傲慢中,有著古板而虛偽的道德標準,這樣的環境也令露辛達覺得壓抑、窒息。
奧斯卡同樣在孤獨和創痛中長大。他出生在英國德文郡,是家里的獨子,母親早亡,父親是一位虔誠的福音派信徒,有著狂熱的宗教信仰,從小就要求他遵守各種嚴格的宗教規條,連吃圣誕布丁都被視為墮落。為此,他逃出家門,加入圣公會教派。父親當眾宣布與他脫離父子關系,自此父子陌路。上大學時,他沒有家人提供經濟支柱,一貧如洗,染上了賭博的習慣。因為內心的負疚感,他自認為是罪人,無法融入周圍的世界。等到來到澳大利亞,生性羞澀的他也和其他殖民者保持著距離,很難成為其中的一員。
兩顆孤獨的靈魂最容易產生共鳴。奧斯卡和露辛達的愛情自然而生。然而,在愛情面前,奧斯卡和露辛達都是怯懦的。愛情有多重形式,人們對愛情的表達方式也千差萬別。面對愛,有人選擇坦誠以對,全力以赴地追求;有人則選擇委婉隱忍,將愛默默放在心頭。小說中,存在于奧斯卡和露辛達之間的愛來自兩個含蓄而羞赧的心靈。長期的孤獨使他們不擅長表達,為社會所排斥的事實又使他們喪失了自信。他們是膽小的,在成人的身體里,躲著兩個孩子的靈魂。兩個人一樣地單純、赤誠,一樣地害怕傷害。奧斯卡和露辛達都祈望幸福,祈望愛,卻又覺得不配幸福,不配被愛。他們彼此靠近,又彼此躲避。他們習慣于掩埋內心的掙扎,然后用微笑來掩飾。他們的愛里有太多的猶疑和不確定。而這些猶疑又造成了一重又一重的誤會,使他們最終越行越遠,都沒有能夠得到幸福。
然而,奧斯卡和露辛達在愛情面前又是無畏而勇敢的。這勇敢體現在他們敢于犧牲的心。對他們來說,愛是一種苦修,所欲求的是對方的幸福。當奧斯卡誤以為露辛達喜歡哈西特牧師時,他沒有選擇競爭和占有,而是決心為了露辛達遠走他鄉,護送玻璃教堂到哈西特牧師的教區。穿越澳大利亞內陸叢林的道路漫長且危險重重,除此之外還要面對白人殖民者和當地土著人之間的敵對以及疾病的侵襲,但他懷著巨大的勇氣走完了愛的朝圣之旅。當露辛達發現自己深愛著奧斯卡時,則選擇和奧斯卡定下賭約,如果奧斯卡能夠完成旅行,她承諾將自己所有的財產都作為賭注送給奧斯卡,這是她愛的饋贈。
印度詩人泰戈爾在長詩《愛者之貽》中曾經寫道:“愛的贈禮是羞怯的,它從不肯說出它的名字?!薄秺W斯卡和露辛達》中的男女主人公對待愛情就是抱著這種小心翼翼的卑微、無言的虔誠以及義無反顧的獻祭之心。小說中的玻璃教堂就是他們愛和信仰的象征。它的易碎隱喻著愛在世俗世界面前的脆弱,而它的晶瑩透明則折射出愛的純粹。小說里奧斯卡和露辛達至死也沒有對對方說出自己的愛,然而在他們的心中,愛早已是不需言說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