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購物本該便捷、省時,可過多的商品常常令人眼花繚亂,無從選起。于是,人們紛紛看向買家評論,以期從中挖出有價值的信息,做一次“明智之選”。殊不知,網購評論就是“迷魂陣”:不是水軍在刷屏,就是完美主義者在挑刺,偶爾還有極度憤慨的買家在咆哮……數不勝數的評論讓人暈菜,反而耗去了更多時間。你想來一次痛快的購物?不妨關掉評論,直接下單,相信一次自己的直覺。
在過去,買個烤架往往很簡單:去西爾斯百貨,從為數不多的現貨里選一個。后來——噢,天哪天哪——所有這些烤架都是從哪兒冒出來的?(互聯網。)亞馬遜上有成百上千個,eBay上也是如此,甚至連西爾斯的官網上都列有500多種燃氣烤架。西爾斯呀!
我最近搬家了,需要一個新烤架。當我開始研究時,我很快就崩潰了:可選的太多了,沒法做出真正明智的選擇。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物品無限多的時代,幾乎不可能做出選擇。你可以閱讀評論,尋求個人經驗,買下你非常肯定會不錯的東西,但你卻無從得知自己是否買得最物有所值。
我有300美元。我想買的烤架要有強大的功能,小巧便攜,而且耐腐蝕。我最初心儀的是Fuego Element,一款造型精美的直筒型烤架,出自一位前蘋果工業設計總監之手,配有一個涂有搪瓷涂層的鑄鐵爐箅,兩個環形爐頭,占用空間極小,不會完全占用我那個僅夠遛只吉娃娃的露臺。
我很喜歡這款烤架的樣子,但我認識的人里沒人買過。我不確定這款烤架到底好不好。一位自認為是燒烤專家的朋友開玩笑說,這種設計過度的火柱“最適合在迪拜的露臺上燒烤用”,聽完我就更沒把握了。
于是我上網去找更適合加利福尼亞的東西。
呃。隨著消費品的激增,產品評論也在急劇增長:從傳統出版物到點評網站,到博客,到YouTube,再到顧客反饋論壇。即便你能把所有評論都看一遍
你不可能做到——無邊無際的產品汪洋也意味著,再沒有哪個評論者對一類產品的看法是全面的。產品太多,評價產品的人也太多——其中就包括我。
“網絡造成了巨大的選擇難題,然后開始用評論和推薦來解決這個難題,”《選擇的悖論:為何多即是少》的作者巴里·施瓦茨解釋道,“但是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選擇難題:選擇評論。太多評論與沒有評論一樣糟糕。”
這種供應過剩解釋了Wirecutter、This Is My Next以及《連線》上“三大推薦”等類似服務存在的原因。它們正試圖取代由來已久的權威,當人人都成了產品評論者,這種權威便消失了。
我轉而去看Wirecutter。我只知道自己想要一個結實、小巧的燃氣烤架。但在閱讀了幾千字的內容后——其中有些甚至援引了我那位“專家”朋友的話——我仍然拿不定主意。評論推薦的兩款產品又大又丑,我都不喜歡。
這種一刀切方法的問題在于,做決定時,每個人都是關鍵的可變因素。即便元評論選出了三四個大水桶——往往是基于價格或類型——對我們當中的某些人來說,這些水桶可能還是太小。我們需要某種結合了Wirecutter式指南與Buzzfeed測試的東西:適合院子很小又喜歡花里胡哨設計的呆子的七款烤架。點擊!
不幸的是,這種東西并不存在。
后來,有天晚上,在喝了幾杯酒后,我又一頭扎進去研究。第二天醒來,我收到一封來自亞馬遜的電子郵件,確認我購買了Fuego Element烤架。盡管《連線》并不贊同過量飲酒,但這可是一種從“明智決定”的暴政中解放自己的絕佳方式。
新烤架到貨后,我舉辦了一場小型聚會以示慶祝。我很快為孩子們做好了幾塊烤乳酪,然后往爐箅上丟了一磅半碎牛肉。牛肉餅外焦里嫩。完美。我那位自以為是的燒烤專家朋友后來承認,他覺得自己那份牛肉有點烤過頭了。不管怎樣,伙計——烤成這樣正是我喜歡的。而且,我的院子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