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在創造、解讀并傳授知識方面的作用,早已作為教學與研究功能的組成部分確立下來 ;而知識社會和知識經濟概念的出現,讓人們產生了這樣的期待:大學能夠、也應該在創新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國家創新體系戰略的出現,也推動了人們這種思維的轉變。國家創新體系推助了以下觀念:即創新是在由一系列交叉互動的機構所組成的體系內培育出來的。
較為傳統的觀點是,大學通過培養具備技能的畢業生和專業人才這些人力資本和提供科學知識,為創新做出貢獻;如今,公眾討論轉向大學如何在更廣泛的社區和地區內,通過研究成果的應用和商業化、技術轉讓以及分離出新公司等方式,更直接地推動就業和經濟發展。在這種背景下,大學、政府和業界三方合作模式,作為優化創新體系的最佳機制引發了廣泛討論。
大學、政府和業界的三重螺旋合作模式
人們首次利用三重螺旋結構即DNA的三鏈結構,來比喻21世紀大學、政府和產業間的合作模式。從本質上來講,三重螺旋模式意味著,大學研究產生的新知識應用到業界的線性流動模式已經改變,由于業界在政府引導下把新知識應用到經濟中,而政府更偏好三者間非線性、互動式、混合遞推關系與網絡體系。三重螺旋模式的顯著特征是,大學在給學生提供新觀念和創業技能的同時,應該以更加積極的姿態來創造和利用新知識,并加強生產和轉化技術、激發新商機的能力。
許多大學已經采納了這一方式。眼下,有無數三方合作實現共同目標的實例。 南非的比勒陀利亞大學因其在林業和植物生物技術方面的領先貢獻而享譽全球。這一成就歸功于在政府資金支持下,比勒陀利亞大學與林業和造紙行業強有力的合作模式。
大挑戰凸顯多領域合作與伙伴關系的重要性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世界面臨的一些重大挑戰正變得更加紛繁棘手。通過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關于千年發展目標(MDGs)框架和后2015全球發展議程的辯論,我們將會重新高度關注可持續發展問題。有人將食物、能源和水安全、氣候變化、減貧和人類安全等問題稱之為“棘手”或“ 頭疼”的挑戰,因為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有賴于合作各方之間的科學技術互動或是企業互動,還有賴于根本性的改變:即各個行業如何把彼此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概念化。
與“平常的問題”(通常已有清晰定義的問題)不同,“棘手問題”一般指“社會亂象”(social messes)或者難以駕馭的問題(untamed problems)。大挑戰或者棘手挑戰無法通過科學上單一、線性的方法解決,它們需要跨規模、跨主體角度的融合。非常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認識到,要解決所謂的巨大挑戰,需要徹底承認人類所面對的問題往往受到社會、政治因素左右,解決這些問題不能僅僅憑借科學手段。這一點在發展中國家中尤其明顯,由于資源不足、能力較弱以及一些社會政治因素,這些發展中國家的體系和制度相對薄弱。
一段時間以來,在學術會議上有越來越多的人支持多學科研究,這將會淡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間長期形成的界線。近來,跨學科研究的呼聲越來越高,認為多學科合作的深度還很不夠,因為要解決這些看似棘手的問題,出發點必須是根據問題本身的各個層面構建,而不是按照學科(即便是跨界學科)本身的視角構建。
對于大學而言,這意味著在教學和科研的方式及內容方面,要進行范式轉變,也就是不再追求各個學科多么精深,而是要意識到學生畢業后能更好地應對動態、復雜,有時甚至是充滿爭議的環境,能夠更好地應對要求精誠合作、團隊協同以及成功行事的新世界。以礦業工程方向的畢業生為例,他們需要的不僅是科技技能,他們還需要對采掘業對環境的影響、礦業權的爭執、職業安全、勞資關系等有一定了解。
在這種復雜動態的環境之下,多領域合作與伙伴關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在許多文化中,都有以標語口號甚至流行歌曲來頌揚合作的常識性理念:人多力量大;人多好辦事;合作,一切皆有可能;合則立,分則亡,等等。近幾年,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口爆炸式增長,資源日益減少而需求卻成倍增多。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強化了合作解決人類所面對的大挑戰的必要性;而且使合作和伙伴關系成為確保人類及地球未來的一項不容置疑的要務。
從全球高等教育的角度來看,某些特定因素發生聚合作用,強化了合作的必要性和需求。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人們越來越強調高等教育機構的社會作用,具體而言是指推動經濟增長,以及在社區發展、社會公正和社會凝聚力方面起到的中介作用。這進一步強化了一種本來就無可爭辯的觀點:提倡采納和進一步發展涵蓋大學、業界和政府的所謂三重螺旋模式,通過合作使這些機構和他們所服務的社區的利益最大化。
能源、水及人類安全等重大問題會對政府、業界和學術界各個層面都產生影響。意識到這種共同利益必定會推動我們加深合作。此外,由于流動性的不斷增強,以及一個地區的全球化問題會造成廣泛的影響,上述合作必須超越地區乃至國家范疇。抗擊埃博拉病毒就是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例證。
共識或許是最宏大的挑戰
三重螺旋模式的新視角將政府、大學和業界視作是更大社會體系中不斷發展的子集,重點關注的是這三者之間的互動,這種互動有可能重塑現有的制度安排。不過,盡管人們普遍認為有必要開展合作,但實現起來并非易事。去除這方面障礙的關鍵在于各個參與者之間的交流溝通過程,還有領導層的開放性思維:他們應該在如何看待自己的功能作用,在接受各參與方之間合作關系性質以及彼此之間互動方面具有創造性和創新性。上述兩點也許會重塑組織有差異性和獨特性的舊觀念。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有生成性的合作模式,讓各個參與方積極行動,并準備為產生更大的影響,而調整自己的傳統角色。
或許,最終的“宏大”挑戰在于各個機構能否成功協作,加強能力建設、運用好知識,從而形成一種能夠轉化為有意義的積極行動的共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