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加強流動黨員的管理既是一個熱點問題,又是黨建工作不容回避的難點問題。針對我縣流動黨員隊伍呈現出的外出黨員較多外來黨員較少、流動范圍廣從業領域雜、流動不穩定等三個特點,我縣積極探索了“五位一體”的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平臺,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流動黨員管理服務也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基于這些問題提出了流動黨員管理的優化對策。
關鍵詞 流動黨員管理 做法 優化對策
一、我縣加強流動黨員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全縣共有各級基層黨組織948個,黨員35770人。截止2014年12月底,全縣共有縣外流動黨員4143名,占黨員總數的11.6%,已建流動黨員黨支部17個,下發《流動黨員活動證》1749個。我縣的流動黨員隊伍呈現出外出黨員較多外來黨員較少、流動范圍廣從業領域雜、流動不穩定等三個特點。
近年來,我縣在縣鄉村建立三級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機制的基礎上,還在流動黨員和務工人員相對集中的地方,積極探索建立流動黨員黨組織、商會、法律援助聯絡站、勞務輸出聯絡站、招商聯絡處等“五位一體”的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平臺。
一是建立流動黨員黨組織,發揮其在加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和服務中的平臺作用。該縣在溫州、上海、昆明等地建立了流動黨員黨支部,由縣委新經濟社會組織工委和工商聯會員非公有制企業黨委負責管理。流動黨組織通過定期組織流動黨員開展“三會一課”、召開座談會、走訪慰問等形式,切實加強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幫助解決流動黨員生產工作以及家庭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二是依托流動黨員黨組織建立商會,發揮其在服務企業發展中的平臺作用。依托流動黨支部,由縣工商聯負責聯系市總商會,指導在溫州、昆明的墊江籍企業主分別籌建溫州市、昆明市重慶商會,為會員企業提供市場信息、法規咨詢等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生產難、管理難、融資難等問題,促進企業不斷發展和壯大。
三是依托流動黨員黨組織設立法律援助聯絡站,發揮其在維護流動黨員和外出務工人員合法權益中的平臺作用。依托流動黨支部,由縣司法局負責設立法律援助聯絡站,挑選政治思想素質好、懂法律、熱心為外出務工人員服務的黨員為聯絡員,負責收集當地企業在拖欠工資、人身傷害等方面涉及流動黨員及外出務工人員權益的事件,及時聯系縣法律援助中心或當地法律援助機構提供法律援助,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四是依托流動黨員黨組織設立勞務輸出聯絡站,發揮其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平臺作用。依托流動黨支部,由縣農業局負責在溫州、上海、昆明等地設立勞務輸出聯絡站,與溫州、上海、昆明等地勞務部門合作,建立遠程勞務信息系統網絡,定期收集當地勞務部門及外出務工黨員提供的企業用工數量、工種等勞務信息,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
五是依托流動黨員黨組織設立招商聯絡處,發揮其招商引資的平臺作用。依托流動黨組織,由縣招商局負責在溫州、上海、昆明設立招商聯絡處,充分利用流動黨員及外出務工經商人士與當地經濟社會組織聯系緊密的資源優勢,發揮他們招商引資中宣傳墊江、提供信息、牽線搭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引進外地企業到墊江投資,加快墊江工業化發展進程,推動城鄉統籌發展。
二、流動黨員管理還存在的問題
1、流動黨員關系管理不規范。流動黨員工作不穩定,流動較頻繁,不愿轉移黨組織關系;大部分流動黨員不愿繳納或不按要求繳納黨費;處于預備考察期的流動黨員由于遠離組織,培養考察難以落實,轉正手續難以辦理。
2、流動黨員管理體制不健全。一些流動黨員無正當理由長期脫離組織,嚴重違反了黨章的有關規定,一些黨組織卻沒有按照規定作出相應的處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學管理機制;既有組織部門一家管,其他部門參與不多的問題,也有所在地黨組織管、外地黨組織配合不夠的問題,還有條塊管理分工不清等管理體制不順等問題。
3、流動黨員管理制度執行不力。由于各級黨組織尚未建立流動黨員的專門管理機構,流動黨員管理制度不能真正執行。
三、流動黨員管理的優化對策
1、打破地域限制,積極構建雙邊聯系機制。引導各級黨組織堅持以流入地為主,積極抓好黨組織組建和流動黨員的管理工作。同時,堅持“雙向聯系、雙向服務、雙向反饋”的原則,主動與黨員流出地黨組織搞好銜接。
2、建立信息動態管理系統,創新管理體制。在各級黨組織中建立完備的黨員信息庫,對黨員的分布、構成、流動等情況進行動態化管理,樹立“全國一盤棋”的“大黨建”觀念,通過“建、聯、掛”“派、跟、報”等方式,加強條塊結合和區域合作,創新流動黨員管理體制。
3、建立科學有效的監督機制。把農民工流動黨員管理工作職責落實情況納入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納入績效考評,并采取相應的獎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