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開展醫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成因,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旱預防,旱干預。確保學生健康快樂地學習與生活。
關鍵詞 醫專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關注,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也迅速發展,但多數研究集中在學生心理健康測評和心理健康干預等方面,而對大學生、特別是醫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報道比較少。醫科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近期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質量,遠期將決定醫務工作者的素質,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最有效的方法是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醫專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和原因
1、學習強度和壓力大
醫科學生與工科、文科院校相比,要學的科目多、課程重、需要記憶的內容多,在醫專,這一問題就更加突出。課堂問卷調查結果表明,約90%的學生認為學習壓力大是在校三年的主要問題。主要原因是:(1)由于醫學課程設置的需要,專科所學科目門類并不比本科少,但因學制所限學時被壓縮,兩年內要學完全部理論課,單位時間內學習強度加大。(2)除晚自習外,自習時間少兒零散(多在下午第二單元),沒有充分的時間復習,考試前欠賬太多。(3)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專升本考試的恢復,很多學生一進校門就急于擺脫專科生的帽子,這無形中給自己增加了很多壓力。因此,學習焦慮和學習疲勞成為常見的心理問題。
2、對專業課學習不適應,學習興趣受影響
專科生一進校就開設解剖、組胚等專業課程。這樣與中時代相比,科目的跨度大,長期學習數理化的理科生習慣了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很不適應以形象思維和記憶為主的學習。所以一年級新生往往感到困惑,學習效率降低,有人甚至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42%),學習興趣降低。也有人由于其他原因(如選擇醫學專業是被動的)缺乏學習動力,甚至對專業反感(約25%)。
3、學歷低,就業壓力大
幾乎100%的醫專學生對目前的學歷不滿意。他們入學的原因主要有:高考發揮不好、喜歡醫學專業、有對口就業門路、減輕家庭負擔、先上學在進取等,既有自豪感,又有自卑感,但以自卑為主,考上大學的輕松感很快被來自社會,家庭和自身(擺脫專科生的帽子)的三方面壓力所沖擊。
4、學制短,完成心理調適時間也短
在第一學年,門類眾多的基礎課使學生應接不暇。第二學年的臨床基礎和臨床課及隨之而來的臨床實習和專升本考試,使很多學生馬上陷入實際問題。所以他們在校兩年內的心理問題往往集中在、圍繞學習、就業、升學幾個方面出現。
5、醫學專業學習帶來的心理問題更嚴重
醫專學生在初步接觸醫學知識后,對問題往往一知半解,對健康問題特別敏感,遇到身心問題時往往盲目對號入座,出現過度焦慮,強迫或其他癥狀,并且常常擅自吃藥。
二、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根據以上所述醫專學生的心理特點,我著重注意一下幾點:
1、隨機適時地進行心理輔導。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專業教育,它貫穿于學校工作的議事日程中,不僅要求領導重視,而且要求學生管理干部、教師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工作熱情。教師在講專業課時醫學專業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聯系臨床病歷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重新認識醫學生的價值。加強學生的學習動機,鼓勵學生面對現實,不自卑,不氣餒,積極奮進,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堅強的意志、良好的性格。
2、面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既不能縮小也不能擴大。
目前,一些學生的確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健康問題,社會適應不良、逃課、出走、甚至出現殺人、自殺等惡性事件,應當承認,學生的心理問題比以前多了但絕不會象一些報刊雜志所說的那樣,即“學生心里不健康人數占學生總數的60%以上,把暫時的心理狀態視為穩定的人格特征,把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符合一定年齡特點的心理行為當作異常,用符合大多數人的“常模參照”來否定少數人的個性,把心理發展變化的連續狀態,因其程度上的不同,就斷然分為“健康”與“不健康”兩部分,加之一些新聞機構的炒作等原因,使學生心理不健康的比例被無形中夸大了,必須認識到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過去就存在,現在存在,將來還會存在,但廣大學生心理健康還是主流。
3、提倡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健康發展的有效載體,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可使長期處于緊張的神經得到松弛。如在活動中體現的團隊意識,可以防范學生犯個人主義的錯誤,注重集體榮譽和團隊精神,克服學生注重自我的狹隘的思想意識。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能有效地將各種管理思想、管理意識注入到學生活動中,培養自覺參與意識和自覺接受教育的能動性。
4、注重多種形式的心理素質教育輔導活動。
要通過給學生開辦講座的形式,告訴學生當代大學生心理上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心理疾病以及預防和矯正辦法。要利用板報、廣播、電視、報紙等多種形式的媒體和手段,廣泛開展心理衛生常識宣傳。讓學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學會如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應付挫折、表達思維和情緒的能力,以及學會各種心理調節的能力。
5、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活動。
通過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可以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心理沖突以及其他心理疾病,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這種通過面對面、或電話、或書信等的方式更加直接、親切和有針對性。我校心理咨詢中心,配備經驗豐富、敬業精神強、品德高尚的專、兼職人員,完善各種服務設施(如電腦、電話、沙盤、宣泄人等)。建立接待制度,發揮學生管理干部隊伍在心理咨詢中的作用,發現有心理問題特別是存在心理危機的學生要早報告、早干預,有條件的還可以通過社會求助熱線幫助學生盡快解決問題。使大學生達到全面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