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非同也、諧乃順也。熱愛和平、祈求和順、崇尚和美、追求和諧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高校應該發揚光大的優秀品質。本文從人才制度建設、和諧關系建設、學院制度建設等三方面闡述了構建和諧校園的豐富內涵。
關鍵詞:和諧校園 人才 利益 制度建設
我國古代儒家就有身心和諧教育思想,認為和諧是宇宙萬物的本然和最佳狀態。《易傳》的“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荀子的“血氣和平,志意廣大”和《禮記》的“和順集中而英華發外”都詮釋了人的心理只有寧靜和平與和樂愉悅,才能思維廣闊,左右逢源、健康成長。這些對人本身身心和諧的關懷是社會和教育上對和諧的詮釋和支持。《光明日報》教育部主任汪大勇指出:黨的十七大以來,高校越來越重視文化建設,建設和諧校園,構建和諧文化,成為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的一大亮點。民辦高校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和諧校園不僅是自身生存發展的自然需要,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構建和諧校園不是要構建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的校園,也不是要構建一團和氣、顧此失彼的校園,而是要構建全面進步、協調發展、生機勃發、團結友愛的校園。構建和諧校園有著豐富的內涵,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一、全面落實科學發展理念,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一個厚德博學的校園
發展是和諧的基礎、和諧是發展的目的。構建和諧校園首先要提高學院的教學水平和辦學層次,因此需要最廣泛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以人為本、以教為本,聚集起全院教師職工、學生的智慧和力量,不斷創造更多優秀成果,為構建和諧提供平臺。大學非大樓也、乃大師也,厚德博學的文化積淀需要各種人才支撐,因此要建設厚重的學院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氛圍、鮮明的人才制度。
(一)要形成尊師重教、敬賢獎能的校園氛圍,激發師生的創造活力
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不僅是當前社會上的良好風尚,還是一個高等院校有活力、有生機、有底蘊、有前途的表現。“尊師”就是要尊重人才的成長、尊重人才的發展,不僅要感情上愛才,生活中顧才,還要事業上用才,要量才而用,還要小才大用、外才內用、育才待用;“重教”就是要重視教學氛圍、重視教育環境,不僅要思想上合心,還要行為上合拍,多思從教之榮、恪守為教之責、常做愛教之事。力爭在全院上下形成能者上、弱者下、劣者汰的競爭環境,從而盤活師生高昂的創造活力。
(二)要形成機會平等、資源平等的公共政策,促進不同人才的合理流通
人才隊伍建設是一個全面的系統的工程,要形成各盡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諧格局,一定要在“公”字上下功夫、在“公”字上見成效,在人才使用上、人才培養上都要以公開求公平、以公平求公正,不以遠近貧富論好惡、不以級別高低論親疏。通過建立健全有利于吸引各類人才、有利于調動各類人才積極性的用人機制,使人人立其志、人人礪其器、人人盡其才,從而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隊伍。
二、妥善解決各方利益沖突,密切構建和諧內部關系,建立一個團結友愛的校園
構建和諧校園需要最合理地處理一切消極因素,使同事關系、師生關系、同窗關系更加平和、更加融洽。我們學院不僅是一個“大家庭”,還是一個“小社會”,我們既要從家庭的角度看待師生、同事、同窗之間的友情,又要用社會的標準衡量師生、同事、同窗之間的沖突。
(一)唱響“尊師愛生”的主旋律
師生一致、尊師愛生是我國的優良傳統,我們應在教育中抓好學習、在行為中抓好落實。作為學生首先要真誠地尊重教師、尊重學院管理、尊重教學成果、尊重他們的勞動創造、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作為行政管理者要真心地愛護學生,“愛生無小事、真愛暖人心”,任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要在生活中體貼入微地關心學生、學習中不厭其煩地幫扶學生、工作中一絲不茍地要求學生,始終“和學生在一起”,深入到學生的生活、宿舍、學習、工作、情感中去。但愛不是溺愛,要愛得有度、愛得有節、愛而不溺;嚴也不是粗野,要嚴得有理、嚴得有據、嚴而不惡。
(二)弘揚“重義輕利”新風尚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是當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我們高校師生應該遵守的行為規范。師生之間、同事之間、同學之間應該重視情感的交流、思想的交流、知識的交流,應該倡導革命的同事情、純潔的同學愛、高雅的師生誼。“誠信、勤奮”作為我院校訓,進一步繼承、發揚了社會主義榮辱觀。但是,有時利益沖突在所難免,應正確處理,把利看得輕一些、把義看得重一些;把自己的看得輕一些、把別人的看得重一些;把個人的看得輕一些、把學院的看得重一些,只有這樣才能營造友愛的氛圍、團結的集體,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綠樹常青、國內一流的名校。
三、大力加強學院制度建設,積極推動教學體制創新,建立一個高效有序的校園
和諧校園應該是活而不亂、嚴而有序,而不是一團和氣、一團死水,高效有序是和諧校園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須下大力氣加強學院建設和管理,推動教學管理體制創新,進一步激發全院上下的熱情和斗志。
(一)加強政策制定的規范性
制度建設應把重點放在院校管理效率的提高上,創新體制突破各種壁壘,優化結構實行資源整合,力爭用政策與規則來確保學院管理中的秩序,盡快完成管理中由個人信任向制度政策信任的轉變。
(二)健全教學評估的科學性
教學評估應該適時調整創新,力求公平公正、力求效果效率,變靜態評估為動態評估、變一次評估為經常評估、變單向評估為系統評估,逐漸健全教學評估的長效機制,力爭達到邊學邊考拓寬應試范圍、隨學隨用錘煉學生硬功的目的。
(三)加快業務部門的專業化
構建和諧校園對學院的各業務部門有著很高的政治要求、能力要求、專業要求,要求其能合理分工,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密切協作。這就需要各業務部門不斷學習,做到政治學習與專業學習相結合、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合、專題學習與輔助學習相結合,并力爭以工作促學習、以需要促學習,加快學院各業務部門的專業化進程。
作者簡介:
姚恩菊(1982— )女,河南汝南縣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詢。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