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和學生的主要關注點都在課文內容、思想表達等,而缺乏對作者“為什么這樣寫”的思考,缺乏對課文“深層知識”的運用。“語用”顧名思義,就是“語言文字的運用”,通過“語用”理念的教學運用,教師可有效指導學生掌握寫作意圖與言語形式,同時帶動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形象與情感進行整體把握,最終加以良好運用。
關鍵詞:語用運用 小學 語文 課堂教學
一、關注語言運用過程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教育,使其關注課文中語言的運用過程,把握作者的情感脈絡,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語用”。“語用”更多的是關注作者語言運用的過程而不是作者表達的結果,更多的是關注學生語言實踐的過程而不是學生語言運用的結果,這才是根本上的詞語理解和本質上的語言運用,而不是表面上的內容分析和情節梳理,是真正意義上的課文語言靈活使用。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時,可先讓學生進行“先學”的動筆練習,然后進行小組交流,再作“二次”的修改補充,使學生能夠準確、精煉地對課文內容進行概括。
例如,在《花的勇氣》一文中,教師可以作如下的“語用”教學。
師:作者尋花,為什么心情會發生那么多的變化?找出原因,用課文中的句子或者自己的概括都可以,之后在3分鐘之內完成下面的練習,然后討論。四月的維也納,一開始令我_____,因為_____;后來,看到花的原野,我_____,因為 ______。
3分鐘之后,很多學生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教師可以拿一個學生的答案進行展示,如:四月的維也納,一開始令我很遺憾,很失望,因為沒有明媚的花朵只有成片的綠草。然后讓學生加以討論。
A學生:可能是有花的,只是它們藏起來了。
師:“藏” 字用來概括很準確。那么,同學們誰還能概括得更簡單一點呢?
B生:作者的失望是因為維也納“綠色泛濫”。
師:“泛濫”,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B生:泛濫就是說維也納的草太多了。
師:很好,“泛濫”用得很簡潔,但是他只概括了“失望”,那么“遺憾”又是為什么呢?
C生:因為作者沒有機會看到花開,他快要離開維也納了。
師:不錯,總結得很對。
《花的勇氣》看似隨意,卻有著獨特的紋理,作者通過前后強烈的心情對比,先寫失望和遺憾,再寫驚喜與怦然,這種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強烈地突出了作者不畏困難、勇敢執著的精神。通過語用的指導,使學生真正理解了作者的“語用”。
二、體會語言運用意圖
“語用”不僅僅只是簡單“運用”,而是包含著“理解”的“運用”。而“理解”則更加包含對作者語言文字運用特點、規律及其方法的理解,并不是簡單的意義和內容等。 在《花的勇氣》這篇課文中,作者分別用了三個排比分句,一次比一次強烈地反映了作者心中的詫異,并在句子中用頓號隔開,輕快、跳躍,更加表達了心中難掩的喜悅之情。充分將語言的內容、表達形式和作者的意圖進行了高度的語言融合。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時,可以通過“這樣寫”的形式和“那樣寫”的形式,充分讓學生明白不同語言形式所產生的特殊表現力,既明白“怎么寫”,又能理解“為什么要這樣寫”。
例如,師:我用手撥開草一看, 原來青草下邊藏著滿滿一層小花, 白的、 黃的、 紫的; 純潔、嬌小、 鮮亮; 這么多、 這么密、 這么遼闊!這個句子是什么句式?
A生:排比句。
師:很好,那么誰能具體再說說呢?
B生:分別用了顏色的排比,還用了姿態的排比,還有數量的排比。
師:不錯,很好,還有其他發現嗎?比如朗讀的時候?比如作者的心情?
C生:朗讀起來比較有節奏感。
D生:作者好像有驚喜還有不可思議。
師:同學們回答得都非常好,那么以后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也要像今天這樣,多多關注語言的句式和用法,理解作者的情感,體會語言運用的意圖。
三、思考語言運用形式
“語用”的中心思想也就是語言的運用,當然并不是淺顯地只停留在“排比”層面上的語言運用,而更應該是能夠靈活地、自覺地、準確地運用所積累的語言材料。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方面,需要加強學生對作者“語用”理解,靈活地發現課文中獨特的語言形式, 個性化地了解作者的情感意圖,并可將其作為己用,自如地闡述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和觀點。 教師用適當的評價語言贊美學生的言語表達, 尤其是點明了學生言語內容和言語形式相融的高層次表達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由朦朧的語用表達走向自覺關注言語形式的語用表達。
例如,師:同學們,《花的勇氣》我們講完了,那么,現在誰還能告訴我這篇課文作者的感悟?
A生:老師,是生命的意義。
師:回答得很正確,那讀完了這篇課文,你們有沒有什么啟發呢?給你們三分鐘的時間思考,大家把它寫在自己的作業本上。
(3分鐘后)
B生:小花兒如此的嬌弱卻有著這么大的勇氣,那么我們又怎么可能輸給小花兒而不敢面對困難呢?
師:你很厲害,你將你的感悟用了一個反問句式表達出來了。大家應給予鼓勵,將掌聲送給他。(大家鼓掌)
C生:陽光總在風雨后,請你相信有彩虹,難免曾經跌倒和等候,請你一定要勇敢地抬頭!
師:嗯,很新鮮也很特別,說明你真的明白了,都會靈活運用了,不錯。(師帶頭鼓掌)
D生:生命,是多么頑強,一粒種子竟可悄然發芽;生命,是多么的倔強,一顆小草竟可不懼風吹雨打;生命,是多么的強大,一株寒梅,竟可迎接冬日的風霜。
師:你太了不起了,同學們,他是不是說得非常好啊,排比也用得非常好,大家都應該向他學習。
由此可見,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并不是機械地復制,而是創造性地運用。通過這樣的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語言運用形式的思考,然后經過教師的點評與鼓勵,更加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與積極性,更加強化學生對語言的靈活運用能力和自身情感的靈活表達。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注意“語用”理念的運用與理解,對學生的教學,不僅僅是表面的、膚淺的語言運用,而是從根本上去了解作者的思想目的、語言運用方式和方法、語言運用的意圖等,明白作者的“語用”,再進行自我加工與創造,做到真正自己的“語用”。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