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造小學語文優質高效課堂,要發揮集體智慧,要張揚師生的個性,要加強總結與反思。
關鍵詞:小學語文 優質高效課堂
全國范圍推行課堂改革已經有些年頭了,呈現在小學生面前的語文課堂可謂百花齊放,精彩紛呈。不論是傳統的教師傳道授業式的課堂,還是課改后的“先學后教”式的杜郎口課堂,“少教多學”式的洋思課堂,都在追求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不同種類的課堂都擁有大批追隨的教師和眾多受益的學生。我們不能對哪種課堂簡單地做出“好”或者“不好”的評判。但有一個原則我們必須堅持,那就是向課堂要質量;有一個目標不能改變,那就是讓學生快樂高效地學習、健康活潑地成長。
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是分階段性的。同樣,小學語文各個年級階段的目標也不相同。我們的教育對象都是獨立各異的個體,教學的內容又涵蓋了古今中外多種文學樣式,再加上漢語的字、詞、句結構復雜,語義變化較多等特點,要打造優質高效的語文“學講”課堂并非易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課前看團隊精神
要打造優質高效的語文課堂,課前的充分準備是關鍵。課前準備光靠教師個人閉門造車,東拼西湊幾個教案學案是遠遠不夠的,要充分發揮教研組、備課組的作用,認真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一)要研究新課標
新課標是師生進行教學活動的指南針和航標。一個優秀的教師團隊,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前,都會認真研讀新課標的內容并對它作出合理的解讀。這樣能夠從新課標的宗旨出發,體現語文課程教學的真諦,把握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和方向。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告訴我們:學生在學習語文之后會廣泛應用于工作生活,我們以及我們的學生都要做幾千年中華文明的傳承人,教好學生,是我們的神圣職責。
(二)要研究文本
語文教學的文本就是教科書。教科書是經過了長時間的遴選形成的。它涵蓋了實施新課程標準的所有內容。其中不乏經典之作,蘊含著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精髓。如果不加研究,用簡單的方法來對付,很難挖掘出教材編寫者把它們編入教科書的目的,也就不能讓學生有效地學習文本,教學目標也就難以實現。
(三)要研究學生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課堂教學的對象,更是傳承文化知識的載體。中國的教育理論為什么常常一實驗就成功,一推廣就失敗?就是沒有把我們的教育對象研究透徹。因為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經濟發展和文化底蘊也有很大的差異。用同一種理論來指導不同的學生,不成功是肯定的。研究學生要從學情著手,一方面要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的主動性了解清楚。另一方面要了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這樣,教師才有可順應學生,駕馭課堂。
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集體的智慧是巨大的。如果教研組或備課組能夠加以研究出比較完善的教案與學案,教師個人再根據實際情況加以調整、補充,課前準備就會很充分。
二、課堂看師生的素質展示
課堂,實際上是師生進行教學活動的大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師生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共同演繹一幕幕精彩的抑或不甚精彩的戲。但教學又不同于演戲,因為演戲有既定的臺詞和動作,而課堂教學雖有預設,但變化性很大。這就要求教師具備多方面的素養。
(一)扎實的專業知識
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其專業知識一定非常扎實,而且能夠觸類旁通其他學科的知識。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也要求語文教師的知識結構應該比較全面。
(二)超強的課堂掌控能力
語文高效課堂課前預設固然重要,但再準確的預設也趕不上課堂的變化。因為教師的預設和學情了解很難一步到位。如果教師缺乏課堂掌控能力,不能及時調整,就會出現“亂堂”現象。教師上課就像司機開車,左了右一點,右了左一點;快了剎剎車,慢了加點油,允許開到馬路的邊緣,但絕對不要沖出道路。
(三)“同課異構”的能力和“磨課”的耐心
每個人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以及看事物的角度、高度和深度是不一樣的,因而人們對事物的理解就像樹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語文課是唯一可以讓學生說“不”的課堂,因此,倡導語文課堂的同課異構有特殊的意義。它不僅能夠挖掘文本的深層意義,還能提高師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同理,課堂教學是一項細致的工作。同一個教學案我們可以在不同班級教授,耐心打磨,找出最適合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方式。如果每個教師每個學期都能精心打磨出幾節課,若干年后,我們的教師隊伍想不優秀都很難。
課堂既是對學生“先學”情況的檢測,更是讓學生張揚個性的過程。優質高效的語文“學講”課堂學生必須先行。學生在導學案的引導下進行了有效的預習,課堂上就是學生對文本的第二次學習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就會更牢固。
課堂展示是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敏捷性的一種鍛煉。這也正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讀、說、寫的能力。學生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不必講。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大家集體討論解決。這樣能讓語文課堂做到真正的優質高效。也就是說讓學生動起來的課堂才算優質高效的課堂。
三、課后看檢測與反思
課后檢測是優質高效語文課堂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它既是對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評判,也是對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評價。
課后檢測,可以針對課堂上一兩個重要知識點,對一兩個小組進行。不求全面完整,但求有代表性。實踐證明,提前告知學生課后教師會有抽測過程,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率要提高90%,課堂教學效果自然更好。
任何一堂課都有優點,當然也存在不足。因此,課后反思非常重要。可以說沒有課后反思,就沒有教師的進步。它是打造優質高效語文課堂的一大法寶。
(一)教師要養成寫反思的好習慣
一次好的教學教研活動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機會。如果我們參與了活動,而沒有有效地總結反思,這種活動無異于浪費了教師的青春和生命。杜郎口中學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國家級、省級優秀教師,就是因為他們營造了總結與反思的良好氛圍。
(二)“反思”不求全面完整,但求合理有效,能為今后的工作起指導作用
我們的工作都是在不斷的總結反思中揚長避短、精益求精的。反思個人和集體,集體反思效果會更理想。
(三)“反思”的內容可以多方面
比如:教案學案的設計,對文本內容的處理方式,教學方法的選擇,檢測的內容和對象等等,這些都值得教師去斟酌推敲。反思應盡量從小處著眼,分析得越細,效果作用越大。
(四)教師要經常翻閱自己的教學反思,時刻提醒自己,鞭策自己
也可以把反思拿出來與同行們共享。擇其善者而從之。虛心聽取別人的見解,對自己就是一種有效的反思。
總之,高度決定視野,角度確定方向,細節影響成敗。教師要認真教學,打造優質高效的課堂,努力培養自己成為未來的優秀教師。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