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過度關注“教”的內容,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學”的感受,忽視了學生的合作創新精神。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對數學課堂學習的方式有了新的探索,更多的是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能夠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很好的發揮學生的集體智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數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勢在必行。
關鍵詞:數學教學 轉變 學生主體 小組合作學習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如何從根本上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還需要從教學實踐上徹底轉變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教學的傳統模式和概念。因此,突出學生主體性,小組合作學習成為數學課改中新的學習方式之一。
一、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的轉變
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教材為中心,按照個人教學經驗開展教學,忽略了學生的個人感受和學生的個體差異,常常會出現課堂氣氛沉悶的現象,數學教學成為一種說教,這不僅讓學生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也失去了對數學學習的動力,壓抑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了學生處在一個消極被動的接受地位。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
(一)提倡大課堂與小課堂的結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一般情況下,教師總希望課堂上安靜些,不讓學生隨便講話,忽略了課堂應有的氣氛,導致形成了“填鴨式”學習。所謂大課堂,即教學課堂中教師由主導者轉變為促進者;所謂小課堂,即分小組合作學習,每個小組都是課堂的一部分。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造“溝通”和“合作”的學習氛圍。
在教與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要為學生學習服務,促進學生發展,推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溝通”是指師生之間,師生與教學資源的溝通;“合作”是指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師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學生互助提問、互相辨析解答,師生互相提問、相互分析,形成一種雙贏的教學氛圍。
二、增強學生主體性,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重視學生間的合作學習,教師變為設計者和引導者,深入每個小組通過觀察、參與、巡視、指導等方式,及時的掌控各個小組的動態,并加以調控。
(一)構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小組
1.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四到六人為宜,人多不利于學生間交流和個人意見發表,人少不利于學生間互助和探究。
2.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將全班學生按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從而形成相互促進,優勢互補,為各個小組的公平競爭奠定基礎。
(二)制定一套明確的小組合作常規
每個小組內選用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同學當“師傅”,主要職責是對組員進行分工,保證小組能夠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小組中的“匯報員”,將本組合作的學習情況進行歸納后做交流匯報。教師根據不同活動設定不同角色,要求小組成員積極承擔個人職責,并且發揮團隊精神,高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
(三)創造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
教師在數學課堂中要為小組合作學習營造和諧、民主、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采用多種方式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活動,尊重和保證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教師也應平等的加入到各個小組合作學習中,對其學習情況進行引導和幫助,讓學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
(四)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
1.自我評價。學生自己對學習結果的檢查,是使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于學習過程本身的一個重要條件。如為了提高學生獨立學習能力,檢驗學習質量,在課堂教學前給學生一張表格,從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課堂反饋幾個方面要求學生自我評價。通過實踐發現,大部分學生能夠進行學習自我檢測,在自我評價中進行自我完善。
2.小組評價。組內互評讓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對自己和組員進行評價,有利于每個同學都參與進來。組內互評培養了學生評價的準確性,有利于培養學生交往能力,培養了學生自信心。如在課堂教學中有重難點時,先要求學生自我學習,獨立學習,再要求學生組內探究、補充、完善,最后全班交流。小組間評價是對不同小組間對問題思考的補充完善的過程。每組的匯報員集中了本組的思考結果相互交流后產生更高、更有層次的認識。凡有創意性的小組都會加分,每周評出“數學學習最佳合作小組周冠軍”,每月評出“月冠軍”。以團隊為整體,以優幫弱,集體合作,增進學生主體性,增強學生的責任感,集體榮譽感。
3.教師評價。教師應當通過贊美性語言、動作、眼神等讓學生感受到贊賞,感受到關愛和激勵。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提出評定指出不足,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有效性。
現代社會需要加強合作意識,合作不僅僅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手段,而且它本身也是一種現代社會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小組合作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有效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了個體學習的潛能,組組之間的競爭,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并在互補中促進,在競爭中提高,活躍了學習氛圍,建立了民主自由、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所以,這種教育方式的轉變也是未來數學教育教學改革中必然的趨勢和潮流。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董麗梅.小學數學雙自主教學中學生個體差異處理策略研究[M].山東師范大學,2011.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