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提高教師的問題意識,引領教師善于發現問題、及時提出問題,培養和引導教師有針對性地強化問題意識;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激發教師的教研熱情,為校本教研注入新的活力;在學校教研活動中,發揮教師的引導和帶動作用,使教師在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專業發展;要克服自我心理障礙,激發教師的問題意識,促使教師自我發展。
關鍵詞:校本教研 教師 問題意識 培養
校本教研就是教師在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就遇到的真實的問題進行研究。許多教師在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問題意識不強,不能發現問題,沒有問題,校本教研無從談起。提高教師的問題意識成為校本教研有效開展的關鍵。現代教育的學生觀要求“學生能獨立思考,有提出問題的能力”。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與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師的問題意識有直接關系。我們當教師的如果缺少問題意識,那么所帶的學生就不會有問題意識。筆者作為一線教師,認為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提高教師的問題意識,要在報刊網絡問題征答中,樹立問題意識;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捕捉小問題;在學校教研活動中,提煉“真”問題;克服自我心理障礙,激發教師的問題意識。筆者現就在學科教學中如何提高教師的問題意識談幾點體會。
一、在報刊網絡問題征答中,樹立問題意識
報刊網絡作為一個巨大的交互平臺,為教師在更廣的范圍內交流提供了條件。不少報刊都辟有專欄,每期根據當前教育教學中的熱點問題設計一個話題,供教師討論,請專家點評。網絡則提供了更為快捷、豐富的免費資源。很多學校建立了學術交流群,圍繞某一問題進行主題研討。有些問題就發生在我們的課堂和身邊,如在對學生選讀課外書的問題上,是放手讓學生自由選讀?還是給學生規定一定的書目?這些問題因為司空見慣,卻最容易被忽略,經常意識不到。作為教研員就有必要引領教師善于發現問題、及時提出問題,培養和引導教師有針對性地強化問題意識,要經常帶著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去和別人交流、去參加培訓、去聽課、去考察,從中不斷進行對比、思考。每年假期教師都會領到我們從報刊網絡精心挑選的20道答辯題,讓大家依據新課標、新理念,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這些問題進行評價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見解。新學期開學后,學校組織交流,并擇優編輯成專輯,教師人手一冊,看著自己的研究成果變成鉛字,教師興奮不已,一時專輯成為大家最熱門的讀物。通過這樣的活動,教師感受到了研究的意義,明確了研究動機,提高了研究興趣,進而激發了教師的問題意識。
二、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捕捉小問題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具體問題,有的是知識方面的,有的是教學方法方面的,他們往往就題論題,渴望得到最直接的答案,缺乏自己探求解決的欲望。這些問題雖小,但他們距離新課程最近,距離教師最近。如果把這些小問題稍加整理,就可成為小課題。搞小課題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師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課題研究的成功,也能激發教師的教研熱情,為校本教研注入新的活力。
一次期末考試閱卷結束后,一位教師拿著幾份學科試卷找到教研室,她的學生在書寫混亂的問題上被減分,而她認為學生答題的卷面分不應該被扣。問題一出,我積極查閱有關教學雜志、上網搜尋、請教專家,一周后寫出了一篇小論文。論文列舉了歷次大綱及現行課程標準有關規范書寫的教學要求,提出了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見解。沒想到一次急功近利的加分請求就這樣變成了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研究過程。進一步引發對自己教學行為的深度思考,逐漸增強了自己的科研意識、方法意識、問題意識。
三、在學校教研活動中,提煉“真”問題
學校教研活動是校內教師同伴互助,共同提高的重要形式。在平時的教育教學研究活動中,我們雖然也發現一些問題,但往往我們平時發現的這些問題都是比較淺顯的,教研交流的形式只是一般性的研討,沒有深層次的追問和尋根,大家都耐于情面,互相之間只是膚淺的溝通,形式上的教研。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情況比較多見,不深究,不深挖細琢,缺少真正意義上教研和質疑,教研活動流于形式,缺少真正的互幫互補,這樣的校本教研活動不盡人意,教研效果可想而知。其實,真正的校本教研活動要么是專題教研,要么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師交流,這樣,才能發揮教師的引導和帶動作用,也只有真正意義上的教研活動才能解決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真正意義上的教研活動才能使教師在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專業發展!這就要求教研人員在學校教研活動中引領教師提煉“真”問題。所謂“真”問題也就是貼近教師教育教學實際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作為校本研究的組織單位——學校,應該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組織多樣化的校本教研活動,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設身處地地為教師提供教學研究的平臺。鼓勵教師結合教學實際多提出問題,強化教師的問題意識,引導教師提出有價值、有研究意義的問題。并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幫助教師轉變新課程及新理念,指導教師從提出問題出發,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結合教學實際,從解決問題的需要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建議大家用新課標的理念來看待這些問題,大家很快悟到自己的爭議其實就是教師在新課程實踐中“如何創造性使用教材”“如何進行學科間有效整合”的問題。我建議把這兩個問題作為下次教研活動的主題進行研討。大家回去積極查找資料,一周后的教研,一改往日的沉寂,教師們爭先發言,說得有理有據。
四、克服自我心理障礙,激發教師的問題意識
教師不愿意提出問題還有一個自身的原因,那就是比較保守和“自私”。覺得問題越多,說明自己沒有做好。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教師的教學工作面對的是學生,感覺自己有問題不好意思,甚至會陷入教學水平低的窘迫,甚至感到內疚和焦慮。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少自己主動提出更多的問題,甚至要求學生也不追究問題。這樣一節課下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節課結束后,幾乎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沒有絲毫的問題,也不會有遺憾。就像自己是真實的自我,覺得只有這樣才是最完美的。這就表現為課堂教學中盡量少提問題或不提問題,生怕難以駕馭課堂教學。其實,這樣做是缺乏問題意識的表現。缺乏問題意識,教師的自我發展也就失去了基礎。
總之,在校本教研活動中,我們要積極引導教師要有問題意識,希望教師在工作中多發現問題,要善于反思,及時總結,勤于研究,不斷提升,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穎.淺談知識學習與創造能力的培養關系[J].現代教育科學,2011(7).
[2]常春生.新時代教學中教師問題意識的培養[J].河北教育,2010(12).
[3]趙嶺環.問題意識幫我們樹立起自信心[J].教學與管理,2010(7).
[4]李華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積極引導教師要有問題意識[J].湖北教育,2010(12).
[5]趙嶺環.問題意識是我們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內動力[J].中小學管理,2010(7).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