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一定的評價能力,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當前閱讀教學還存在著目的性不夠明確,閱讀方法機械匱乏,指導不當等問題。為避免這些問題,我們應當做到:有的放矢、目標明確、加強指導、強化訓練、教法靈活、適時激勵,做到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做到教學形式多樣、教學方法靈活合理。
關鍵詞:閱讀 目的明確 技巧方法 形式多樣
閱讀是個復雜的心智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提高學生的認讀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和一定的評價能力。古語有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方法很多,其中卻存在著很多問題。筆者試以自己教學實踐談談這些問題的出現及糾正辦法,意在大家共同商榷。
一、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閱讀的目的性不夠明確。教育先驅者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閱讀自有他的目的。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讀的東西,從而得到啟發,受到教育,獲得間接經驗,從而提高覺悟,豐富見識。”提醒我們教育工作者,理應首先明確閱讀的目的性,沿著目標的方向去指導學生閱讀。由于教師對教材的整體把握不夠,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缺乏對本年級、本冊、本單元教材的知識點的分布情況分析和指導方法的橫向與縱向的梳理、比較、綜合,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以更深的層次去把握教材內容與形式的特點,沒有把零碎的知識整合起來分析、歸納。在教學中,只是采用簡單的交換閱讀、領讀,聽起來書聲瑯瑯,看起來非常熱鬧,學生只是有口無心地大喊,沒有明確的目的,像流水一般,且又“流過無痕”,這樣的閱讀事倍功半,缺乏目的性,沒有實際效果。
2.教師講解多,提問多,閱讀方法機械、匱乏,指導不當留給學生閱讀的時間不充足。課堂上,教師一直侃侃而談,講得細致入微,用自己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閱讀,擠掉了學生閱讀的時間,一節課的時間全被教師的講讀占去了,更有甚者還需要拖堂才能講完。還有的教師在指導閱讀時,用千百個問答像是讓學生動起來了,學生只用回答“是”,不去指導學生閱讀方法,或指導的學習方法不到位、閱讀教學公式化,甚至把一篇活生生的文章變成一道道的僵題,達不到閱讀的真正效果。
二、閱讀教學的辦法
1.有的放矢、目標明確、加強指導、強化訓練。作為新時代的教師,首先要做到把握課程標準,吃透教材知識點的分布,掌握這一冊、這一單元、這一篇文要掌握的知識要點,分析要實現這一課時教學目的和所要采取的方法,做到目的明確、方向正確。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閱讀課文,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在閱讀時先掃除文字障礙,如何做到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不讀破句,在教師的范讀和前期領讀的指導下達到抑揚頓挫、有感情地閱讀,能夠體味文意,理解內容,達到吸收消化的目的。完成這個過程,學生需要較長的時間去閱讀、去體味、去理解、去相互評價、共同討論,教師則是學生在整個閱讀過程中的參與者、合作者,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有主人的感覺。
2.教法靈活、適時激勵。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設計好良好的情景導入,選一些與本課有關的背景資料、相關故事、圖片或者歌曲,還可以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等。做一個好的導入能夠使學生的思維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景象當中,使整個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在指導閱讀中,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從活動方式上講,以范讀、齊讀、音樂配讀、拍手打節奏讀等形式來進行訓練,有利于課堂氣氛的調節,也可以讓學生單個讀大家評、分組讀分組評,還可以用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或者畫出描寫描寫景物的、描寫動物的、描寫動作的、表示心理的句子,甚至可以讓學生將課文所要表達的內容表演出來等等,教師根據目標的要求有意識地引導,及時抓住合適的切入點進行指導、激勵,最后達到完成目標的目的。
3.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指導學生不同形式的閱讀,指導精讀時要求抓中心、悟感情,了解背景、推敲詞句;指導略讀要準而快地了解中心內容;指導朗讀要把握語氣、注重抑揚頓挫;指導速度要快速地了解文章中心;指導瀏覽文章,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視野中的文章直接進入大腦閱讀中心進行分析篩選,養成瀏覽文章的習慣,對擴大閱讀量、豐富知識面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用自己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閱讀,擠掉了學生閱讀的時間是不可取的,把閱讀與理解截然割裂的現象是絕對不可取的。無論何時,閱讀一篇好的文章,總能帶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如果用正確的方法閱讀一篇好文章,會讓學生產生共鳴,會情不自禁地贊嘆:“真美!”利用抑揚頓挫的語調,或快或慢的語速,再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去閱讀時,牢牢地抓住了學生的心靈,撥動著學生的心懷,調動著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等感官,讓學生獲得了極美的藝術熏陶,逐漸提高了審美情趣,就會極大地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指導閱讀重要的是設計好閱讀,讓閱讀不流于表面,真正扎在學生的心中,讓學生愛上閱讀,理解閱讀,陶醉于閱讀的氛圍,才能真正在小語教學中展現出文章的藝術魅力。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