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數學這一學科的重要性,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效率問題成為一個小學數學老師思考的重要問題。因而,基于這一理論的思考,本文認為,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應用課前準備、教學過程、課堂知識這三個教學手段,并使其和生活聯系起來對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效率 提高
數學相對于自然科學,正如人類學相對于社會科學一樣,它們都是一門重要的方法性科學,而且是基礎性的方法,掌握這種方法,對于自然科學體系的建立,有著功不可沒的意義。因而,對數學課的重視,對數學課效率的思考,一直是數學教育家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數學課是什么?上好數學課的標準又是什么?這首先要涉及到什么是數學?數學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即數字之簡潔、對稱之美。數學具有與藝術相同的評價標準,這種標準主要是美學上的標準,即簡潔、對稱和神秘,而且這是第一標準。”圍繞著數學的這種評價標準,數學課的標準也就相應建立起來。它不再是文科那種以故事性的敘述性、生動性為主要特點,而是講求一種數理上的嚴謹性,注重數字的簡潔,歸結為一點,即是注重數學課的效率。數學課的效率來源于數學這種數字上簡潔明快的特點,它不需要冗長的推理,只要邏輯清晰,三言兩語能論證的不能用長篇大論。尤其對于小學數學課,兒童對數學的抽象性還有許多模糊的認識,因而,這種效率更要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對學生進行數字上的形象性誘導式教學。基于這樣的原因,筆者認為,作為一個數學老師,要上好小學數學課,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課前準備:巧妙地設計課堂教學環節
1.備課的含義。顧名思義,備課也即準備課程,它的標準含義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上課前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準備,這些課前準備工作就總稱為備課。備課對于一堂數學課的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師提前備課,對所要講授的知識有一個掌控,在正式上數學課時就會合理分配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教學的效率。
2.備課的技術方法。首先要認真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根本內容和系統,特別要注意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其次,準備問題,以利于啟發學生的思考,更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備好習題,深化課堂的效率。在課前深入學生中對學生進行了解,掌握它們的知識背景至關重要。再次,確定好本次數學課的教學目標,以充分提高課堂的效率。
3.課件、教具、學具的準備。課件、教具、學具可以說是課堂教學的技術工具,它也是教學媒介。好的課件、教具和學具有利于教師給學生提供更加形象直觀的理解,提高數學的認識深度和廣度。另外,課件、教具、學具是教師教學方法的延伸。俗語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教師具有這些技術工具,對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成果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二、教學過程:自主探究
教學過程是40分鐘,就是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落實好“三重”:
1.重情境。數學課的情景式教學首先要有直觀性。這種直觀性的建立一般都采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和數學教學軟件,并與傳統數學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數學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數學教學過程結構,以達到最優化的數學教學效果。”現代多媒體技術能同時提供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材料,它能十分有效的提高數學課堂效率,其具有的邏輯事理的呈現力、數學推理演算的重現力和數學數字資源的共享力等等都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情景教學手段。其次是教師的常規教學手段,這主要是指教師的板書,要提供文字、符號、圖標等直觀、形象的手段,將教學內容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視覺中,讓學生獲得感知表象,進而深化理性認識。再次,數學課的情景式教學可以提供一些互動有趣的數學話題,讓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共同完成。另外,在數學課上要營造一種文化氛圍,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訓練,進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2.重探索。數學是一個十分抽象的學科,這種抽象性對于小學生而言無疑是十分難以理解的。因此教師要抱著耐心的教學態度,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注意探索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法。對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教師也應該準備進行長期的探索,讓學生一步一步理解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
3.重過程。過程與探索顯然十分密切。而過程更強調對問題的扎實掌握和理解。教師要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進行數學訓練,不能盲目突進,要打好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深入淺出耐心仔細地分析。
三、課堂練習聯系生活:讓學生體驗“用數學”
讓學生參與生活中的有關數學運用的活動,比如上街買東西。這樣,通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所學數學的運用,一方面能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效率,另一方面學生學會活學活用,會更加有利于下節課數學課教學的銜接。通過這種參與式教學,可以及時反映出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牢固性,使學生和教師都能準確知道在數學知識掌握中還存在什么不足,教學中還應該達到什么樣的狀態。教師注重這種對知識的反饋作用,可以做到及時總結,及時調整課堂數學教學方法,而且對學生而言,這種參與式教學也是發揮其主體價值功能的手段,是學生最容易接受、最人性化的教學模式。在采取這種教學模式的時候,教師應該注重時效性和有效性,要面向大多數甚至全體學生,同時充分注重這種教學模式的反饋性評價性功能。
參考文獻:
[1]鄭瑫.數學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3).
[2]羅新兵,羅增儒.數學教育學導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49).
[3]葉雪梅.數學微格教學[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255).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