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的數學是學生接觸數學的起始階段,也被稱為奠基階段,而數學學科又是重點學科,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所以學好小學數學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中的重難點知識是知識體系的核心,通過設置針對性的問題練習是突破重難點知識很好的手段。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重難點 問題設計 試題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陪伴著我們一天又一天,和語言一樣不可或缺,從小學好數學,對一個人的終身也是極其重要的。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數學知識高度抽象和邏輯嚴密的特點,決定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艱難性。小學數學中的重難點知識是知識體系的核心,通過設置針對性的問題練習是突破重難點知識很好的手段。新頒布的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對于重點內容和重點部分,要放在重要位置使學生真正掌握;對于難點,可采用適當方法,加以解決。”從實踐來看,設計和運用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來突破重點、難點,是非常有效的,下面筆者就這方面的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練習問題的設計要既有綜合性又有橋梁性
我們很多教師在練習的應用中比較喜歡成題,總認為現成的試題既節約時間,又能夠避免出現問題。但是成題的弊端是它是大眾化的,針對性就要差了一些。而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強調要以學生為核心,那么就要針對我們各自的教育對象,所以針對性要求更強。所以我們的練習最好是教師自己設計。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們教師設計的練習要既有綜合性又有橋梁性。所謂綜合性是指問題既要涵蓋學生已經掌握的問題,也應該包括新知識,這樣有利于學生總體上把握重難點問題;同時,這個問題也能夠起到橋梁的作用,使學生在知識上形成體系,加深對于重難點問題的理解和消化吸收。從教科書的內容上看,新舊知識之間確實有許多方面的聯系。因此,我們應以學生已學過的舊知識作為基礎來學習新知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關鍵是如何設計目的性習題。例如,我在教學“通分”一節時,我也事先設計了目的性習題如下:(1)求下列每組中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6和8、8和9、9和27。(2)3/4=( )/8=9/( )=( )/24。通分就是要把分母不同的分數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關鍵是如何確定兩個不同分母分數的公分母和每個分數的分子,分母按照分數的基本性質都乘幾,根據這兩個環節我設計了以上兩題的目的性習題(1)和(2),這樣教師教起來就可以有章可循,學生學起來也比較容易。從而也就達到學習新知識用舊知識來過度,降低了新知識的難度的目的。其中舊知識起到了橋梁作用,使所學新知識和舊知識成為一系列。
二、設計對比性強的試題來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數學學科的重點是課堂上要求掌握的知識要點。教學難點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要點。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上要求重點突出,難點詳講。而講的最終目的是要求學生細化吸收,掌握知識。所以利用好針對性強的練習有利于完成重難點的教學任務。
通過一般的練習可以達到考查學生重點的目的,那么到了下一步,我們可以運用和設計目的性習題,集中難點,通過對比方法突破難點。例如,我在講最小公倍數應用題時,我設計了以下幾道目的性習題:(1)一個數被3除余2,被4除也余2,被5除也余2,這個數最小是多少?(2)一個數被3除少1,被4除少2,被5除少3,這個數最小是多少?(3)一個數被3除余2,被4除也余3,被5除也余4,這個數最小是多少?這種題是學“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應用題的難點,可根據以上對比列出各題,然后分別向學生講解歸納。(1)是被幾個數除,它們的余數都相同,這樣的題,我們可以根據題意先求出3、4、5的最小公倍數,然后從最小公倍數里加2既得所求。(2)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被3除少1(也就是余2),被4除少2(也就是余2),被5除少3(也就是余2),這樣通過師生對比題進行變通后和(1)完全一樣,當然解法也就完全一樣了。這時在給學生對上兩題進行對比總結,這兩題都是被幾個數除,余數相同,此題型解法是先求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再加余數。然后我又和學生一起分析了(3),從中知道數被3除余2,也就是余數還差1不能被3整除,數被4除余3,也就是余數也差1不能被4整除,同樣數被5除余4,也是余數差1不能被5整除,從而得到被這幾個數除都差1不能整除。根據題意可知這種題型可以先求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再減1,即為所求。然后我引導學生把(1)(2)與(3)對比一下可得出:(1)(2)是余數相同的題型。解法是先求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再加上余數。(3)是余數所差幾不能被另一個數整除,也就是余數所差數相同。這樣這三道題使學生有規律可抓,形成記憶,使學生見此題就可動手去做,這樣就達到了運用和設計目的性習題,集中難點,利用對比的方法,突破了難點這一目的。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結合我們的教育對象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必須要把講與練結合起來。特別是通過練使學生加深對于核心問題的理解和消化,而且也能夠更好地體現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進而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