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構建迫在眉睫,關系到學生的基本素質問題。本文從概念入手,到如何備課,怎樣設計好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到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及教師要善于作總結,從反思中進步等方面作了詳細解讀。
關鍵詞:小學數學 有效課堂 備課環節 轉變觀念 師生關系 教學總結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地更新。在新的時代,舊的教學方式與教學觀念已經很難適應。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那么,如何在新時代里進行教學,從何處入手展開教學,已經成為每一位教師必須面對和首要解決的問題。小學數學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中同樣占據重要的地位。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概念解讀
有效性的教學活動是指小學數學教師運用恰當的教學措施,投入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產出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原計劃的特定教學目標,實現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情感等方面三維提升。這也就說明,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的有效性具有三大特色,一是速度快,學生學習一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一定要少;二是重體驗,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體驗的切入,也就是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課堂教學;三是重結果,一堂數學課上下來,學生取得的進步和成績一定是顯著的。
二、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備課環節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任務是指小學數學教師在上課之前要認真備課,首先要通讀教材和教師用書,對所授的內容成竹在胸。備課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備學生”:針對不同班級的不同情況來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講授。目標定得過高或過低,都容易讓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教學過程設計得周密與否,直接決定了其授課環節的銜接程度。對于一些優秀的學生,課堂上應該預留哪些學習任務、對于中等程度的學生,教師應該留哪些學習任務、對于差一些的學生,教師留哪些學習任務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這些都是備課的重要環節。教材是死的,而教師是活的,所以教師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使課堂生動而有效。
教師首先要認真地鉆研教材,然后根據學情大膽地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更好地以教學為目的,從而更加切合實際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小學數學教師要設計好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導入無定法,但一定有法,成其對于相比偏理性的數學課來說,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導入,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筆者認為,在平時的課堂中,教師一定要從學生身邊的生活事例入手,以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意識,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比如在講解“認識圖形”一節時,教師可以從生活中的三角形入手,讓學生養成從生活中思考數學問題的習慣,從而全面提升小學生的數學能力。
四、小學數學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
隨著近來考試制度的改變,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小學數學教師也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學習觀和互動觀,層層深入落實到教學實踐當中去,從而達到提高小學教學質量的效果。
近年來,盡管小學數學教師的改革意識已經較為強烈,但是由于缺乏操作層面的東西,實質性的改觀還有待加強。小學數學教師要培養科學的師生觀,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提倡學生把學得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即學習有用的數學。樹立正確的教師觀是指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自己做課堂的主導,通過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課堂,教師最大限度地讓出時間,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并且確保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打開思維,進行自主探究,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教學生態觀是指教師和學生形成良性互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進行數學規律的探索和總結,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一種科學的思考方法。
五、小學數學教師要構建和諧課堂,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小學數學教師要打造自己的語言,簡潔中帶著生動,嚴肅中帶著風趣。如果數學教師能夠運用生動的語言進行課程講授,對待學生的態度和藹可親,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學生親其師才會信其道,只有讓學生喜愛教師,才能學好這門學科。另外,教師的板書也一定要清楚、工整、認真,讓學生既能看明白,也能聽清楚、學得會,從而一目了然地知道本節課所學,起到一定的總結綱領的作用。
和諧課堂的三個標準是:首先教師要創設情景,以生活中的實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一個思維的生發點,將課本中的知識搬到生活實際中來,讓學生能夠建立數學有用的價值觀,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是教師要合理地設置問題,不同難度的問題要交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回答,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課堂的教學效率自然就高了。
無論教學的哪個環節,教師都要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為主,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其長處,建議其改正短處,充分吸引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從而讓學生從不愛學習,變得喜愛學習,再變成樂于學習和愿意學習。在課堂上,小學數學教師要構建學習小組,并且明確組內學生的人員分工,從而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團隊意識。
六、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作教學總結,從反思中進步
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沒有總結就沒有提高。教師寫反思總結是歷來的傳統,隨著小學教材的不斷改版,知識體系的更新換代,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從教學角度進行總結已經無法滿足教學的要求,所以教師在反思的同時一定要把對學生的反思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并具體到對每一個學生的細致入微的反思,將更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構建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教師不能照搬照抄,需要依據自己班級的情況來進行調整。教師要及時地更新教育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只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即可。當前我國小學數學的教學體系的發展之路還很遙遠,需要廣大教師一起努力探索。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