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學習是指較少依賴別人的幫助而自己可以進行有效的學習。新課標要求改變單純的灌輸式教育,鼓勵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動地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引導和科學的設計下,學生們結合自身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通過有效的學習過程和探究最終收獲知識,提升能力和素養。本文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轉變教學觀念讓學生當主角、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等方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 興趣 教學觀念
自主學習是新課改下非常強調的一種學生學習模式,課程改革推進對于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切實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成為新課改下課堂教學的努力目標。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課堂教學如何更大程度上使學生參與其中成為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都在探究的課題。自主學習逐漸被很多教師所采用,在自主學習模式下,學生是發現者、探索者,在教師的引導過程中學生們結合自己的學習水平,在相對寬松的氛圍中探索、發現、創新,最終收獲知識,提升能力。落實學生自主學習需要教師在方方面面針對課堂做出相應的調整,創造有利于學生參與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們真正發揮其主體作用。現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筆者談一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體會。
一、激發學習興趣,找準關鍵
常言道:“不興其藝,不能樂學。”只有讓學生們喜愛數學,才能讓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樂學,善學。因此,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呢?一是創設問題情境,設置懸念,激發求知欲。中學生好奇心強,善于表現自己。利用這一心理特征,在課程開始設置懸念,學生有一種非知不可的感受和欲望,促使學生自主的超前學習。二是挖掘數學中的審美因素,寓美于教,以數學固有的美感染學生。著名數學家徐利治先生明確指出:“數學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數學的結構,圖形,布局和形式無不體現出數學中美的因素”。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深層次地挖掘數學知識的內涵,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增強課堂的生動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三是創設情境,吸引參加的熱情,進而激發出學生們的求知欲。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把教材中的知識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受數學的實用性,讓學生在學中用,在用中學。
二、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
傳統的數學教材,內容表達過于陳舊,結構上片面追求系統的嚴謹,過于重教輕學,目的著重于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嚴重制約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特點,探索富有個性而切合實際的教學模式。比如近年來,很多教師在進行“目標教學”實驗中總結出“探索目標,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變傳統的先教后學為先學后教,先嘗試后點撥。課前重視預習指導,引導學生自己選擇學習內容,確定學習方法,進行自我評價。在學生充分自學的基礎上,組織討論,然后全班交流,教師有針對性地給予點撥,變師生單一傳授為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合作學習,雙向或多向互動。這種教學模式,克服了以教師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自學實踐的缺點,激活了學生的熱情,有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自主學習中,學生會結合自身實際提出各類問題,教師應從問題中找到突破口,和學生一起共同歸納綜合,篩選出最具共性,最符合教材、最富于求異的創新問題來進行討論,捕捉稍縱即逝的智慧火花,激勵他們的學習興趣,啟發他們的思維,達到開發潛能的目的。如果教師稍不注意,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探究性也就不能很好地調動。
三、加強學法指導,使學生從學會變為會學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法是學生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在自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學法滲透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才能從反復的運用中形成定式,得出規律,在內化中形成自己的能力,同時避免學生在自學中放任自流和浪費學習時間。由于基礎和能力差異,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如果教師不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往往會導致學生失去信心。因此,不僅要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會學。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適時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逐步領會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學習方法指導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指導學生會讀。二是指導學生會想、多想、善想、大膽猜想,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三是會討論。教師在引導學生討論問題時應讓他們暢所欲言,相互研討,自己尋找答案,尋找規律,使學生在相互協作,相互交流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四是會練習。指導學生練習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并保證練習的準確性、方法的靈活性。五是會總結,指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自主學習中獲得的知識、方法、規律,讓學生能從個別看到一般,從現象透視本質,從偶然中發現必然,從而使他們思維變得靈活而富有創造性。
四、反思評價
反思評價是檢驗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的重要環節。教師指導學生交流學習經驗,介紹學習方法,回顧自己用哪些方法,取得哪些經驗,有哪些不足,學生相互交流,暴露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分析總結,使教師能確切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肯定他們自主學習成果,該過程也是集中發現問題的過程,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斷得到培養和強化,并且使每一個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切身感到我能學。
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給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教師教法的調整是大勢所趨,自主學習作為一種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性的學習模式,有利于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尤其是我們所面對的學生的實際,不斷地調整和完善這種學習模式,在教學的過程中盡可能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性,同時也要不斷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們在探究和發現之中來體會數學的魅力,為學生學好數學、全面發展和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俊美.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09(52).
[2]錢宏達.談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的構建[J].教育發展研究,2001(2).
[3]王兆龍.數學教學要給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J].小學教學參考,2009(36).
[4]余芳.轉變教學理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