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改的過程中,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還要通過引導來啟發學生的語文思維,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通過有效整合學到的知識,提高對語文知識的分析能力。在學生充分發揮學習主體作用的過程中,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讓他們能夠從多角度來進行探究,對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師要擺脫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深入理解和探究語文知識,讓他們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理解和感悟,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一、重視語文閱讀教學,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閱讀在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來深刻體會其中的內容和情感。通過認真閱讀,學生通過文字來和作者進行交流,體會到作者的情感,增加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在讓學生進行閱讀時,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指導,讓學生能通過科學有效的閱讀來分析課文的深意。在閱讀中體驗,在閱讀中加深理解,實現有效的閱讀教學,促進學生理解的提高。通過閱讀教學,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他們在分析語文知識時能有更多的收獲,還能讓他們把通過閱讀獲得的有效信息運用到理解語文知識和理解語文內容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二、創設問題情境,發展學生的語文思維
在語文課堂上,為了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語文思維,教師可以根據語文課文的重點段落來創設問題情境,用問題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思維的深刻性和創新性,促進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
(一)緊密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提問,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深刻性
在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時,教師既要緊密結合課文內容,還要從提問方式上進行創新,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感覺學習的趣味性,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例如,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快速閱讀,然后讓他們對課文內容進行復述,看誰復述的內容完整準確。這種具有競爭性的問題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他們為了準確地復述課文內容,會邊閱讀邊思考,有效提高問題情境的教學效率。在進行提問時,教師要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和探究時間,讓他們通過深入思考,運用已有的語文知識和能力來有效解決問題,提高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在學生解決問題出現錯誤時,教師不能馬上對學生進行糾正,告訴他們正確的答案,而是要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讓他們在教師的點撥下理清思路,最后有效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使他們在體會到學習中的成功時喜歡上語文學科,并積極主動地進行語文知識的探究。
(二)讓學生主動質疑,發展語文思維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質疑,使他們通過對語文知識進行深入探究,來發展語文思維。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學生進一步去思考、去探索。心理學研究表明:疑問最易引起思維的不斷深入。因此,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已是當前的首要問題。而消其憂、練其膽是最有效的途徑。因為任何一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受人關注,而不是被人取笑。所以,教師應擺正自己的位置,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使學生在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中敢問而無后顧之憂。
再者,教師也不是十全十美,也會寫錯字,說錯話,對于那些敢于糾正教師錯誤的學生,教師千萬不要斥責,而是要熱情地肯定他們,感謝他們,讓學生在快樂中慢慢壯其膽。實踐證明,只要啟發得當,學生是能夠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提出問題的。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比教師主觀設計大大小小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它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等待教師傳授知識,消除學生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使學生成為主動探索者,把學習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
三、以情促情,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初中語文教材中包括很多優美的文學作品,在讓學生學習和欣賞這些作品時,教師要從激發學生的情感出發,讓他們用心去體會,以情促情,加深對課文中作者情感的體驗,引發學生和作者之間的情感共鳴。要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積極調動思維,對語文課文進行深入探究,就需要教師把“情”作為讓學生理解課文深意的線索,讓學生隨著作者的喜怒哀樂來體驗,正確、深刻地把握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調。在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語文思維,讓學生在探究課文中情感時進行自主探究,通過感受來獲得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在引導學生的情感隨著課文的情感發生變化時,教師可以創設出有效的情境來,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促使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挖掘他們的潛力,使他們對課文內容具有較深理解。
四、進行綜合全面的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合理評價,能有效激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引發學生創新的激情,激勵學生進一步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學生最想知道、最想得到教師評判的。所以,教師在這個時候對學生進行合理公正的評價,既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創新,也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傳統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的評價只包括學生的考試成績,對他們的學習過程和期間付出的努力和進步不做考慮,這種評價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新課改的過程中,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評價過程中,教師不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綜合全面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同時評價還包括同學之間的互評和學生的自評,通過評價,讓學生了解了自己的優點,激勵他們在語文學習中更積極努力,不斷提高語文綜合素質。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引導和點撥,讓學生的語文思維在學習和探究過程中不斷提高,能通過深入探究語文知識,來體會其中蘊涵的情感,并和作者發生共鳴。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自主性,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語文思維。在活躍的語文課堂中,課堂教學效率也大大提高,實現了語文課堂的高效教學。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