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手段,恰當的提問不但能及時反饋教學信息,而且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啟迪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什么時候發問?怎樣發問?問誰?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如何巧妙地把問題貫穿于教學、服務于教學,做到恰到好處的拋磚引玉,是值得我們探究的課題。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總結了幾種課堂提問的技巧,歸納如下。
一、課堂提問的作用
課堂提問的發起是由教學目標決定的、以學生為主體、兼顧課堂的具體要求和學生的思維方向、有計劃的教學手段,在各種課型和各種教學方法中都有十分廣泛的使用。數學教學中的“問”,可謂啟發性的集中表現,如果運用得當,那么,對于鞏固學生基礎知識,啟迪學生數學思維,開發學生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綜合能力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可以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以進行思維定向的操作及引導。
2.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師生交流,溝通師生感情,創設民主合作的教學氛圍。
3.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態,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的適時作出調整,完好地調控教學節奏,提高課堂效率。
二、提問的注意事項
(一)提問要抓住關鍵
所謂關鍵,是指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教材的重點處提問,重點就會突出,在教材的難點處提問,難點就容易突破。用提問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問題進行思考,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提問要有啟發性
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提出的問題要具有啟發性。
教師要善于把教學內容本身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間的矛盾作為設計問題的突破口,啟發學生去探究“為什么”,把學生的認識逐步引向深化。
(三)提問要突出重點
一堂課45分鐘,不能都由問答式進行,也不可能對所有的問題都詳細展開研究。提問的重點就是要將問題集中在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問在最重要、最值得問的地方,以突出重點,攻克難點。對于課堂中的同類問題不平均用力,盡量做到前詳后略,提高課堂效率。突出設問的重點應注意以下幾點。
1.抓住教學重點,不在枝節問題上周旋。
2.抓住知識的難點設問,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3.針對學生認識模糊、易疏漏的地方,抓住關鍵詞或以制造矛盾為突破口設計問題,幫助學生將片面的、孤立的認識轉化為全面的、辯證的認知結構。
(四)提問要抓住知識間的相互聯系
數學知識內在聯系十分緊密,每個新知識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而新知識是舊知識的延伸和發展,它們內在的共同因素為學生掌握新知識架起了橋梁。因此,教學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促使學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轉化為已知。用互相聯系的提問,讓學生在不停的思考和實踐中學習,既弄清了本節課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能力。
(五)提問要有層次
系統而周密的課堂提問能引導學生去探索達到目標的途徑。提問的層次性要求教師緊扣教材重點、難點和關鍵,分析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邏輯順序和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按照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設計一系列問題,使學生的認識逐漸深入、提高。設計問題,在知識范圍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設問、后反問、再追問,最后得出概括的結論,使學生把握思維的正確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設問也可以從大入手,問題提得大,并不要求學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明確思維的方向及途徑。隨后,教師再提出一系列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六)提問形式必須靈活多樣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形容江西廬山的,在數學教學上同樣如是。同一個問題,只要把提問的角度換一下,本來可能是平淡枯燥的問題就突然有了新鮮感;本來好像很獨立的問題突然與舊知識有了類比聯系,學生本來毫無頭緒的思維一下子變得活躍起來,能夠積極思考、觸類旁通了。例如:①在復習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的時候,如果教師直接問“平行四邊形有哪些判定方法”,多數學生會回答不全,但如果這樣來提問“從邊、角、對角線來分析,平行四邊形有哪些判定方法”,這時多數學生都能夠很快作出回答。②在教學生列方程解實際問題時,很多教師都知道尋找等量關系的重要性,而且通常都想方設法讓學生自己找出來,但是如果簡單的提問“這道題中的等量關系是什么”,很多學生無疑會冥思苦想卻不得其果,這時我們可以這樣來設計系列問題:這個問題中有哪些量?這些量之間有關系嗎?怎么利用等式來表示這些量之間的關系?
三、課堂提問可以經常采用的幾種形式
在實施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我們通常是采用以下幾種提問的形式。
1.設問。也叫明知故問,主要目的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啟發學生去思考問題,有助于使整個教學內容層次分明,結構緊湊。例如在鼓勵學生時可以這樣設問:數學真的很難嗎?我看不是。在學習《鑲嵌》一章時,可以這樣設問:什么叫鑲嵌?所謂鑲嵌,就是平鋪,就是用一種或多種圖案把平面鋪滿的意思。
2.追問。就是把一個問題分解成幾個小問題,一環緊扣一環連續不斷地提問學生,從而刺激其積極思考,有利于全面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嚴密的數學邏輯思維,形成比較系統的知識體系。例如,平行四邊形有哪些判定方法?這些判定方法與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有什么關系?研究四邊形都是研究四邊形的哪些方面?
3.反問。通過加強提問語氣,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促使其主動去思考,同時增強課堂氣氛。例如:①一個數的倒數一定比這個數本身小嗎?②除了這種方法,難道就沒有其他方法了嗎?
4.激問。利用激勵性的語氣對學生進行提問,從而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情緒,使學生保持在比較亢奮的學習狀態中。例如:①哪位同學來說說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的區別?②哪位同學有不同的方法嗎?③有沒有誰用了更簡單的方法的?
總之,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必須貫穿誘發思維,使學生受到從簡單到復雜、從有疑到無疑的思維牽引。提問時要特別注意方法和技巧,提問的語言要生動、形象、具體、準確,力求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和激勵性。提問還要針對學生的知識實際和接受能力,問題的難度不要超出學生理解能力的允許范圍,教師的提問的開展要循序漸進,步步進逼,順流而下,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學習掌握知識。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