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標教學是以目標為導向和反饋矯正為基本特征的教學體系,是以目標探究為核心的教與學高度協調配合的課堂教學結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創新目標教學,要“以目標為主線,以學生為主動,以教師為主導”設計方案,以“任務驅動(定標)——問題引導(示標)——多元互動(達標)——反饋評價(檢標)”創新教學,通過定標的多元化,引發需要,實現自立;通過示標的靈活化,激發興趣,培養自信;通過達標的多樣化,創新課堂,學生自主;又通過檢標及時化,體驗價值,學生自強。圍繞“新目標”,探索“新課堂”,實現“新變化”,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在新課程中走向精彩。
關鍵詞:目標 教學 數學 課堂 創新
目標教學是以確立課堂教學目標為起點,通過師生的一系列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到預定的課堂教學目標為終點的教學過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目標教學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應該摒棄課堂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只求“入格”不求“出格”、只求“形似”不求“神似”的形式主義做法,使目標教學向“入格”“神似”“特色”方向發展,不斷創新。
一、準確定標——多元化
目標教學開始的實施,不論是教師的備課、教學設計還是課堂教學過程,往往把掌握知識即認知領域的目標作為重點,忽略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把學生培養成復合型人才,要求各方面的能力都要得到發展。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目標教學也要相應地改變,凡是能培養人的活動都可以作為課堂上的教學目標,使課堂教學目標實現從單一到多元,以適應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創新改革的要求。
教學目標是師生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依據和歸宿,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1000以內數的認識”一課,教學目標如下:
通過數數認識計數單位—“千”,并掌握數數的方法,知道十個一百是一千,初步理解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
經歷觀察、體驗、猜想、驗證等活動過程,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
培養學生數數意識,發展數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這樣的三維教學目標的制定,實現了從平面到立體的根本轉變,凸現多元化。
二、適時揭標——靈活化
揭示目標,就是要把教學目標明白無誤地表現出來教給學生。目標教學的要旨就在以目標導教導學,以目標為師生雙邊活動的結合點,并以此調控教學。示標體現了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意在凸顯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師生協力達標。示標也為反饋提供了依據和參照,學生可以據此自我評價,主動調整學法,教師可據此攝取、篩選,處理信息,及時補救。
(一)課前一次示標
在教學“認識角”時,由于換了新的環境,教師就借課前談話之機展示目標,消除了學生的緊張心理,激發了學習興趣。多媒體出示學習目標,教師激情口述。這種示標,不但自然,而且有趣,同時又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課中分層示標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將目標分解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只要求學生達到一條目標的教學,并在新授過程中逐步展示,將問題一個一個解決,更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找規律》一課:
1.首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身邊座位排列、服裝圖案、女孩扎的辮繩等后,教師口述目標:我們感受到了生活中的規律。
2.其次,讓學生觀察幼兒園教室布置,找到地板、面具、圖形等排列的規律后,教師口述目標:你們的大眼睛觀察得可真仔細,找到了生活中這么多有規律的現象,真棒!
3.最后,讓學生為幼兒班教室地面設計有規律的圖案,實物投影展示,相互評價后,教師口述目標:運用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再次感受生活中的規律美。
這種示標,不僅符合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和認識規律的特點,還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更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導學達標——多樣化
導學達標是指導學生達標的重要環節,它的主要任務是利用目標意義化的材料,采取有效的方法,實現各個具體目標。在“角的初步認識”一課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策略,創新目標教學,使課堂充滿活力。
(一)創新一:教學設計堅持“三主”
目標教學的課堂創新,首先要解決理念上的問題。確定“以目標為主線,以學生為主動,以教師為主導”的“三主”理念來設計教學方案,是創新課堂策略之一。
“角的初步認識”一課,就圍繞“找角——識角——辨角——畫角——做角”這一主線,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來設計教學方案,教師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中、數學中、自然中的角,學生動用眼、耳、手、口、腦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加上多媒體動畫課件輔助教學,使課堂從內容到形式都呈現出蓬勃的生命力。
(二)創新二:教學行動緊扣“四環”
目標教學的課堂創新,要在以往的“三階段、三反饋、八環節”教學模式基礎上,重組教學要素,以“任務驅動(定標)——問題引導(示標)——多元互動(達標)——反饋評價(檢標)”為教學行為的基本環節,是創新課堂策略之二。
“角的初步認識”一課突出的創新策略如下:
1.把生活帶進課堂,在體驗中達標。數學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全過程?!敖堑某醪秸J識”一課的情景圖是校園圖,引導學生從教師的三角板、老爺爺的剪刀、足球場的球門等圖中找角,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生活中的角無處不在。
2.把活動引入課堂,在操作中達標。俗話說得好,看一看不如說一說,說一說不如做一做。在做角時,讓學生用塑料條做活動角、用紙折角,感受角的大小。
新課程為目標教學打開了一個新天地,讓生活走進我們的課堂,讓活動充滿我們的課堂,讓師生在互動交流中成長。
四、反饋評價——及時化
實施目標教學,只有通過評價,反饋信息,不斷調整學生的學習,才有可能創造最佳的教學效果,也才有可能達到“掌握學習”的真正目的。例如,在“找規律”一課的教學中,可以安排多次反饋:
第一次:在學生發現幾何圖形的排列規律后,移動三角形,引導學生找新的規律;蓋上后一組圖形,讓學生根據前一組的規律猜一猜,并及時評價。
第二次: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有規律的地板圖案,并利用實物投影展示評價。
第三次:請學生跟著節拍自編一套有規律的舞蹈動作,當場點評。
第四次:運用數字1、2、3……和利用幾何圖形創造出數學中的規律,之后展示評價。
第五次:課末排著有規律的隊伍走出教室,進一步強化目標。
這樣,多次反饋,多次評價,及時矯正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最終達成目標,也為下次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總之,課堂是教學改革的歸宿與落腳點,目標是課堂活動的依據和主線,讓我們圍繞“新目標”,探索“新課堂”,實現“新變化”,使我們的數學課堂精彩無限。
參考文獻:
[1]楊雅清,王松梅,韓四清.目標教學與創新教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
[2]布魯姆.目標教學理論.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