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是一件快樂而有意義的事,想讓學習成功,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而愛上學習。文章從四個方面詳細論述了在語文課堂改革中如何運用興趣教學,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語文課堂改革 興趣教學
一、改變課堂教學模式,豐富課堂學習內容
在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中我們提出兩個口號:“反對課堂里的霸權主義”“我的地盤我做主”,目的就是讓學生真正走進課堂,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從而體會學習的快樂。
七年級語文每一單元都設置一到兩篇精讀課文、兩到三篇自讀課文、一篇文言文。在學習時,筆者拋棄了一課一課按部就班的學習方式,而是先讓學生投票選出每一單元中自己最喜歡的文章,選出得票多的課文重點學習。盡量將重要的知識點融入這些課文中,因為是自己喜歡的所以興趣就很高,掌握起來就更容易了,原本一些比較枯燥無味的語文知識在不知不覺間就被學生快樂地吸收了。對于文言文我更是“大撒手”,鼓勵學生大膽地去“猜讀”,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很多錯誤,甚至鬧出了不少笑話,但正是這些美麗的錯誤變成了快樂的源泉,不僅讓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更讓學生對這些容易出錯的地方印象深刻。
對于得票少的課文,讓學生在自由閱讀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利用學生對網絡的好奇心,尋求微機教師的幫助,組織學生通過網絡了解更多關于這些課文的知識。試想一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何苦之有?
二、改變課外作業形式,讓家庭作業成為一種樂趣
如今實行雙休日、早晚自習也取消了,學生在校外的時間大大增加了,因此,適量的家庭作業是必要的。不少教師煞費苦心,精心設計了一張張的練習試題,但大部分學生并不買帳,每每都是草草應付了事,抄襲的也不在少數,更有甚者連做都懶得做。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這方面似乎有些優勢,因為我們有一個非常好的工具可以利用,那就是作文!學生在寫作文的過程中遇到的缺少題材、平鋪直敘、缺少描寫、內容空洞、無病呻吟等問題,正好可以讓學生在家庭作業中得到練習解決。念了一天的ABC,算了一天的XYZ,好不容易回到家,誰也抵制不了電視里精彩節目的誘惑,與其一遍遍地強調“少看電視”做無用功,還不如變“堵”為“疏”充分利用。于是我鼓勵學生從每天看的節目中選取自己認為最精彩的或者最感興趣的兩三分鐘片段進行詳細的描寫。這種描寫不需要開頭、也不需要結尾、更不會規定字數,重在讓學生進行描寫手法的聯系,明白描寫在一篇文章中的重要性。幾次練習下來果真出現了不少“精品”。比如,有的學生描寫《天龍八部》中喬峰與慕容復比武的情景,運用了大量的動作描寫,點綴適當的環境描寫,讀起來仿佛真得看到兩大絕世高手對招時天昏地暗、天崩地裂的壯闊場景,確有身臨其境之感……慢慢地學生的作文里邊開始出現種種描寫。此外,我還設置了《回家以后》《放學路上》等題目,讓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各種場景、人物、事件,學會積累素材。除了這些我還囑咐他們回家主動給父母端洗臉水、給父母洗衣服、記住父母的生日并送上自己的祝福等等,將父母的表情、自己的感想記到隨筆里,這些看似不是作業的作業,學生都完成得非常認真,慢慢地他們的隨筆和作文里開始出現真情流露的文字,而這一切都歸功于他們一直厭惡的“家庭作業”!
三、開展活動課程,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語文教學要培養、發展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要滲透到每一堂語文課中去,但這并不代表要取消“語文活動課”,恰恰相反,我們要大力開展“語文活動課”,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我抓住語文中“言語交際性”這一重點,力求活動課具有趣味性、綜合性、實踐性、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上學期我們開展了《古詩文誦讀比賽》《“災區朋友聽我說”演講比賽》《寫成語,用成語》《未來書法家》等都深受學生歡迎。這一學期我加大了語文活動的課外延伸。主要采用以下三種形式:一是輸出性言語活動。如普通話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書法、日記展覽、演講、語文學法經驗交流、小記者采訪、編寫手抄報、作文比賽。二是綜合性的大型活動──舉辦讀書節。內容有:書簽制作、書面設計、小報設計、書法、日記、周記、警句、格言、剪輯以及明信片設計展覽;也有讀書、誦書、演書、講演、復述、講故事、快速作文、鋼筆、毛筆字的即席揮毫。三是鼓勵課外寫作,出版學生習作選。這一學期我們計劃分別出版介紹學生學法的《書寫美麗人生》,學生作文的優秀習作選《我寫作,我快樂》。試想一下,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習何苦之有?
四、改革評價方法,激勵創新精神
從上一學期開始,我有意識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平時考評。內容包括堂上練習、課外作業、單元目標測評、閱讀延伸、實際操作展示,加上教師的作業評語、學科評語和即時評語等內容組成。如閱讀延伸,我們以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兩周或一月)內讀多少課外書報,摘抄多少優美詞、句、段;剪輯多少語文或其他的資料;寫多少讀書日記等以展覽、交流的形式讓學生互評。又如語文實際能力的考評,我們以同桌或4人小組為單位每月自編一份手抄小報作為平時語文考評內容之一,從小報看學生的選材、寫作、排版、書寫、裝飾、繪畫等綜合運用語文知識及創新能力。教師除了參與學生的評議外,側重在對學生平時的作業、單元目標測試及課外延伸的習作進行必要的評語加以點撥、鼓勵。二是評定等第。結合平時考評的成績,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總評的辦法以“優、良、中、差”四個等次評定學生學期成績。這樣的評價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之間充滿良性競爭,從小體會努力后、付出后收獲的快樂,這樣的學習何苦之有?
總之,語文教學正面臨著如何落實素質教育的新課題,改革勢在必行,只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適應新世紀的要求,全方位考慮語文學科的教學改革,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真正解決語文教學的現代化問題。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