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投資理財需求的增加,而自己金融知識不足,交給投資公司代為管理又不放心,于是社會上出現了一種提供理財規劃、培訓的業務。相對于代炒股、代投資業務,為投資者提供一時財富增值、“授人以魚”的方式,理財規劃培訓這類“授之以漁”的方式,受到更多消費者的喜愛。
傳統的線下理財培訓

隨著人們對于股市、基金等理財產品的投資熱情不斷提升,一些證券公司會開設了免費的理財課堂。
“現在,每個月我們營業部都會根據需要安排4~6次理財課堂或者理財沙龍活動,課程內容覆蓋證券投資基礎操作、融資融券業務介紹、個股期權業務介紹等各個方面。盡管基礎操作課程內容已經循環講過很多次了,但每次仍會有近20位左右的新老客戶熱情參與,這種情況在以前是沒有的”,某證券公司的工作人員何先生說。此外,何先生還表示,如今有很多“90后”年輕投資者新開股票賬戶,他們接受知識能力比較強,對新產品也比較有興趣,這也是營業部開辦理財課堂的原因之一。
除了證券交易所等相關機構舉辦的理財課堂,一些由理財愛好者自發組織的理財知識培訓班也倍受市民親睞。
理財愛好者安先生曾組織過理財知識培訓班,請了一位期貨分析師,為參與的民眾講解家庭理財、股票和期貨操作等相關理財知識。而該理財知識培訓班開講前,就有幾十位市民咨詢,開講后,又有10多位市民參與。
而主辦者安先生則介紹說,其實,以前他也對理財知識知之甚少,后來偶然參與過另一個民間理財課堂后才接觸到理財知識,并對其產生興趣。他認為,理財規劃相當于人生規劃,掌握一定的理財知識很有必要,而這也是他舉辦這個培訓班的原因。
市場化的在線金融教育平臺
隨著民間培訓需求的增加,有企業家抓住商機,開辦專業的理財金融培訓學院,通過互聯網在線上普及大眾投資理財方面的金融知識。
據某投資理財培訓學院的創始人黃先生介紹,他們的學院通過課程講解來普及家庭投資理財方面的金融知識。以初級班為例,初級班有4堂課,分別講解財商和財富觀念,目的是讓大家認識到一些經濟現象,同時全面提升學員對財富的認知,了解普通大眾都有哪些投資渠道,以及如何做資產配置等;講解民間金融知識,解析中小企業融資難這個普遍性問題,同時指導大家如何去安全開采民間金融這座金礦,找到年回報率較高的投資渠道;講房產投資知識,告訴大家購房的八大標準和投資房產的八大順序等;講解證券投資知識,教大家如何站在經濟發展高度,用獨到的眼光和方法走到K線圖后面去,找到上千家上市公司中各個行業的潛力股,然后投資他、陪伴他。
相對于很多培訓機構的面授班,黃先生的理財投資培訓課程都是在線上展開,對此,黃先生說,因為網絡教育不受地域限制,對時間的限制也不高,學員在家用下班或周末的時間就可以參加學習,同時還為大家節約路費和住宿等學習費用。
然而,理財培訓行業風云變幻,很多曾盛極一時但只顧盈利賺錢的公司陸續被市場淘汰,要在金融教育平臺上生存下去,培訓機構要做的則是讓消費者有效提升投資技能,更大程度地規避投資風險。
理財掃盲培訓 降低被騙率

近年來,關于金融詐騙的新聞層出不窮,且具體手法大同小異,往往先以各種方式取得受騙人的信任,甚至不惜先給點“甜頭”,放長線釣大魚,使受騙人在缺少理性和專業判斷的情況下,被詐騙人員利用。
詐騙之所以存在,對于詐騙者來說是道德缺失,以至于必須用法律加以制裁。對受騙者來說,其實質在于缺少可靠有效的投資渠道予以釋放,以致于被詐騙人員鉆了空子。如今,民間資本雖然零散,但總量巨大,且都存在增值需求。這種情況下,如果社會不能及時提供相關金融知識的培訓業務,那么資金被騙的事件很難得到遏止。
現在社會上存在的無論是民間組織的理財投資培訓,還是專業的金融教育培訓機構,是在普及已經被廣泛認可的一般經濟學原理,比如“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收獲都是有成本的,這里的免費之“費”不僅意味著成本,還往往意味著風險。也正因此,當面對超過正常水準的投資收益時,除了全面了解需要承擔的總成本,還必須警惕其中可能蘊含著“血本無歸”的巨大風險——這一點無論對于詐騙還是正常理財投資,同樣適用。
目前,我國的金融培訓,涵蓋銀行、證券、保險、會計、貴金屬交易等多個行業,培訓機構利用其專業資源,提升消費者理財投資知識,甚至有些培訓機構建立虛擬投資賬戶,讓消費者通過虛擬操作掌握基本操作方式,理解基本投資規律。當人人都具備理財知識,自然“天下無人可騙”。
(編輯: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