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曾舉辦過一場馬拉松比賽,引發當地交通擁堵,對當地市民的生活造成不小影響,市民對主辦單位的組織能力產生質疑。其實,要組織一場不那么擾民的馬拉松,國外有不少可以借鑒的經驗。

專業組織運營 獨立機構評估
在國外,多數馬拉松都由非盈利的專業組織運營。波士頓馬拉松由非盈利的波士頓田徑協會運營;東京馬拉松由非盈利機構東京馬拉松基金會組織、由東京運動基金會運營;倫敦馬拉松則由非盈利機構倫敦馬拉松慈善基金會所屬的倫敦馬拉松有限公司組織。
倫敦馬拉松有限公司組織會將每年組織馬拉松賽事運營的盈余上交給基金會,再由基金會決定資助倫敦市內需要資金的娛樂活動。僅2014年,倫敦馬拉松有限公司就將480萬英鎊盈余交給基金會。
對于馬拉松賽事,英國內政部專門出臺了具有行政效力的《道路和公共場所運動活動安全指導》規定。該文件規定,參與人數超過499人的大型活動必須由當地議會的獨立安全性評估小組對賽事安全措施和對當地居民的影響進行評估。賽事安全措施能實現對環境和居民安全性的最小化影響,才能得到批準。比如,為應急車輛規劃線路,以保證居民和參與者的安全;組織方甚至提前聯系教堂確定比賽時沒有彌撒、婚禮或者葬禮進行,如教堂中有安排類似儀式,組織方必須為這些儀式做出特殊的道路安排,以保證儀式的正常進行。
英國黑斯廷斯半程馬拉松的組織者埃里克?哈德威克曾透露,有教堂曾表達過對馬拉松干擾其晨間彌撒的擔憂。組織方直接上門與之溝通,問題也得到了有效的解決:部分教堂將晨間彌撒提前半小時以避開馬拉松人流,部分教堂甚至直接把唱詩班放到了路邊為選手唱圣歌。
社區居民認可 盡量減少干擾
國外的賽事組織非常重視和當地社區居民和商戶的溝通。英國著名的巴斯半程馬拉松的組織者安德魯?泰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花了不少時間咨詢當地居民團體,居民個人和商業團體的意見。比賽得到巴斯市議會批準后,還給比賽線路沿線所有的商戶和住宅充足的事前提示。你處理這些事情越專業,當地居民就越傾向于支持你的比賽”。
英國《道路和公共場所運動活動安全指導》還規定,在道路和公共場所舉辦的任何運動活動都必須盡量避開交通的高峰時間;如果無法避開車行線路,賽事的線路也要盡量使用左轉道(英國機動車靠左行駛),盡量避免岔路,以減少交通混亂。這既是為了保證參賽者的安全,也是為了盡量減少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擾。
美國公路跑者俱樂部在《安全道路比賽指南》中建議賽事組織者,維護和當地居民和商戶的關系非常重要,一定要咨詢可能受到影響的個人或組織。組織者必須以清楚的事前提示哪條街道會被關閉,賽事線路有多長,以便當地居民做出事前調整。賽事線路周邊的住戶應該通過傳單或上門拜訪的方式被告知賽事信息,或至少提前在社區提供明確無誤的告示。
美國馬拉松賽事的線路設計和時間安排也必須考慮盡量減少對日常交通的干擾。達拉斯馬拉松就曾與2012年和2014年兩度為減少道路管制修改線路,減少對道路交通的干擾。舊金山馬拉松則以分批起跑的方式縮短交通管制時間:速度較慢的選手于上午5點起跑,較快的選手則于6點起跑。紐約半程馬拉松的組織方曾設計過一條通過布里克林大橋的線路,但紐約警方考慮到對大橋這類交通咽喉進行交通管制可能帶來的交通堵塞,并未批準該線路。

對經濟拉動作用大
柏林馬拉松做的是產業,馬拉松整體商業運作得很流暢。柏林馬拉松不僅僅是只有跑步,期間還會舉行為期一周的馬拉松博覽會,該博覽會也是全球第二大體育用品博覽會,聚集了全世界知名體育用品品牌和大量馬拉松紀念品,從中孕育了很多商機。
此外,柏林馬拉松的民眾參與度也非常高,同一時期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非常烘托氣氛,正賽前一天會舉行一萬人的晨跑,提供免費營養早餐。賽道上有各類自發的演出樂隊,參與氛圍很濃,在產生商業和文化價值、促進民眾健康活動的同時,也提升了整個柏林的城市形象。
倫敦馬拉松不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馬拉松,但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場慈善活動。從1981年創辦至今,它已經募集了近6億英鎊的慈善捐款,每年參加倫敦馬拉松的人當中有三分之一的參與者是為慈善奔跑。
迪拜馬拉松,每年1月份,幾乎所有的馬拉松頂尖高手都會飛往迪拜,賽事的獎金太誘人,冠軍可以拿到25萬美元。從1998年舉辦第一賽事以來,迪拜馬拉松在此后的10年里誕生了5個世界紀錄。
在國外,馬拉松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條完整而綿長的產業鏈,是一份蘊含金礦的成熟產業。我國的馬拉松產業尚處在發展起步階段,只有讓政府、產業鏈、普通大眾都從馬拉松賽事中嘗到甜頭,才會讓這項運動從蓬勃走向繁榮,從無序走向規范。
(編輯:曹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