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讓我們的財富增值,從而過上更幸福的生活,但怎樣理財的確是有技巧可琢磨的,通常情況下,我們把幸福生活寄希望于工資上漲,收入增加,然后通過更高的消費過上更品質的生活,這大概是我們最樸素的幸福追求了。
換種方式 理財需要理性
但是我們不應該忽視的是,緊隨工資上漲的還有物價,于是,漲工資的幸福指數一定會被水漲船高的物價所稀釋,如此期望中的幸福生活仍是可望不可及的空中樓閣。
其實我們不妨繞開期望幸福生活的怪圈,換種方式,嘗試走一條盤活現有資金的理財之路,誰說不會柳岸花明呢?
當然理財的范圍很廣,理財是理一生的財,是對個人或家庭的一定收入進行再投資的活動,從而形成我們積累財富的觀念并付諸行動,如此遠比企求每年的工資上漲更靠譜。
解決了觀念上的問題,付諸行動之前,我們還要切記規避風險,既讓資產增值更要保值,所以選擇安全的理財產品是我們要認真對待的一個重要問題。
阿雯(化名)聽朋友介紹說,有一家融資公司的老板,正在為建設中的房地產和工業園項目融資,如果有閑錢,可以貸款給他,2分的月息。阿雯想,10萬元,一個月就有2000元的收入,一年就有2.4萬元,而10萬本金放在銀行存定期一年的利息:10萬*3.3%=3300,相比之下實在是太低了。
于是她大膽地投入了10萬,半年之內,存折每月準時存入2000元利息,后來她干脆又連本帶息再次增加投入,正想著更多回報時,卻是好景不長。當最近一個月存折里沒有如期的利息時,她還覺得奇怪呢,不想朋友卻先打來電話說公司已經無法兌付到期的利息了。后來她才知道,這幾天受了驚嚇的投資者們紛紛提前兌現自己的本錢,不想知道的人越來越多,而擠兌的人也就愈發多起來,直至資金鏈徹底斷裂,阿雯的存折里再也沒有如期而至的高額利息了,而她現在只期待本錢能奇跡般的返還。
我們已身處全民理財時代,但理財首要考慮的是資金安全,諸如理財產品的合法身份、正規渠道、機構實力、機構的擔保方,同時還要學會辨別碰沒碰到騙子,其次才考慮產品是否適合自己。天花亂墜的承諾和不切實際的巨額回報,只怕是竹籃打水,沒準錢沒生錢,連本都搭進去了。
這也是我們在換種方式,繞開幸福生活怪圈的同時還需要切記:理財需要理性。
防范風險 增值是最樸素的追求
理財與風險,就象一對孿生兄弟,任何形式的理財產品中,絕對的保險幾乎不存在,正如過去我們說,銀行是國家的,不可能破產,老百姓盡可放心地把錢存進去,但最近出臺的銀行保險法,就正在顛覆這種傳統觀念。不是時代變了,而是時代在進步,讓我們看到過去看不到或者不想看到的事情。
生活中也亦然,隨著“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解讀,我們有了保險產品。買保險就是為了應付萬一,這是保險的基本功能,但保險也是理財的一部分,而且成為越來越重要的一部分。
如今社保已經覆蓋城鄉民眾,在醫療、養老等方面,社保的擔當無可替代,而為自己和家人提供多一份保障,減輕風險來臨時的負擔,保險則更體現了靈活機動、增值保值的功能。
當然,還是那句話: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而理財也不是一夜暴富的神話,利用閑散資金最緊要的是摒棄急功近利,在選擇適合自己的品種,把雞蛋分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后,還需要付出的是極大的耐心和毅力,然后才是讓蛋生雞,再讓雞生蛋,這是一種艱苦努力的理財過程。
郭小婭(化名)是媒體從業人員,有一天,一位保險推銷員經朋友介紹找到她,并向她游說保險的好處,同時力推一款保險品種,這是早在90年代初期的事情了,當時很多人對保險認知較少,而更多的人則拒保險推銷員于門外,但郭小婭卻聽懂了保險的風險防范內涵。在對比了幾款保險產品后,她為5歲的兒子選擇了一款交費17年的分紅型少兒樂保單,并投入2份保額,選擇年交保費。
這款保單生效后,分別在兒子的小學、中學及大學階段領取到教育金和相應的分紅;兒子22歲時又領取了一筆婚嫁金及其分紅款,如今這款保單早已完成了17年的繳費,而保單繼續生效,在保障兒子年滿60歲時,將領取生存金,屆時不僅收回全部投入,還有額外的分紅驚喜。這份保單的好處是,孩子每到一個階段,都有一份可以取現的便利,等同于強制存款,卻優于定期存款的靈活與收入。
不僅如此,當這款保單繳費一結束,郭小婭隨即又為兒子買了一款分紅型的國壽福滿一生兩全保單。繳費期5年,而這一款保單的特色不再是簡單的分紅,而是一種復利分紅,與銀行存錢無二,卻與銀行定存明顯有著有利于客戶的政策,即投保人需要資金周轉時可隨時領取,有了資金時,也可隨時存入繼續自動滾存,不影響復利所得。
保險是一種防范與未然的投資,選擇保險,其實是選擇了一種保障,但保單并非純粹的保險,在肩負保險基本要素之后,更成為一種保值增值的家庭理財產品,而這正是今天的人們選擇財富積累的方式之一。
品種多樣 只選最合適的理財方式
今天的人們比任何一個時期都更看重理財,更愿意學習理財知識和技巧,與此應運而生的理財產品彷如一個個私人訂制:為高大上者、激進型、穩健型、草根階層等等設計的理財產品,無論門類還是形式都如雨后春筍,而存款絕對不再是你的唯一,在繁花似錦的理財產品里,你總能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的。
諸如有時收益比較高的國債逆回購(需開立證券賬戶),這類產品適合喜歡頻繁操作的投資者;企業債券、可轉換債券、國債、債券基金,屬于增長型的理財產品,需要到證券公司開立股票賬戶才能參與;通過網上借貸平臺進行投資,比如平安旗下的陸金所,當然網絡借貸投資需要預防平臺兌付風險;有專業知識和經驗的人,可以進行黃金、白銀等貴金屬的投資,否則直接考慮實物黃金更實惠些;寶寶類及理財通等貨幣型基金,隨進隨出,小而全,沒有壓力,是草根理財者的最愛。
如今理財產品早已不是一家獨大,但繁花似錦,也不要為妖嬈所迷惑,你只需為最合適的那一款而心動,這才是理性的理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