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許多快遞企業為攻占市場,加速擴大網點覆蓋面,導致行業門檻低,管理漏洞百出,呈現小而弱,大而不強的現狀。
四通一達(申通快遞、圓通速遞、中通速遞、百世匯通、韻達快遞)可以說代表了中國絕大多數民營快遞企業,他們以低成本和快速擴張為運作模式特征。近年,網點鋪設成為物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為了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建立起更多的網點招攬生意,很多快遞企業推出加盟授權體制,加盟商只要繳納一定的加盟費,就可使用快遞企業標識。
加盟門檻低
民營快遞公司一般有兩種操作模式:一是自營模式,總公司投資成立各地分公司,人員、資金等進行統一管理;二是加盟模式,各加盟商獲得品牌的許可后,自主經營和管理,其加盟權可以買賣轉讓。相對而言,自營模式管理要規范一些,投資稍大,而加盟機制要靈活一些,投資小。
因此很多快遞公司采取加盟承包、自負盈虧的經營方式。加盟者只需向總部一次性支付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的網絡建設費和風險保證金等費用,就可以取得加盟資格。“但并不是所有的地方快遞公司都需要交加盟費,交加盟費只是對于一些網絡布局好、效益較好的快遞公司而言,而且加盟費只是作為公司正常運作的保證金。”內蒙古物流協會市場一位工作人員說,有的快遞公司為了在城市發展更多投遞站點,與對方簽訂一紙合同就形成了加盟關系。
大型的快遞公司,如申通、圓通、韻達、中通等,因為服務網點多,到貨的范圍廣,客戶信任度高,所以就更容易開展業務。但其加盟條件相對苛刻,需要先申請,然后考察公司規模、注冊資金、人員、運輸車輛等資質。中國中部地區縣級市加盟費一般是5000~10000元,地級市10~20萬元,一線城市20~30萬,東南部地區更高。
而如果加盟制轉直營,常見的方式是總公司花錢買斷,并讓加盟公司獲得股權,這對于盤根錯節的快遞公司而言,將會是一筆不菲的投入。在人力成本相對較低的2005年前后,靠快遞公司的利潤還能實現這一切,但在今天,僅靠財力,幾乎沒有一家能做到了,加盟制主導中國快遞行業的情況還將持續下去。
管理上混亂
加盟公司大多沒有固定辦公場所,租個房屋,幾部電話,幾輛摩托車就開業了,這些加盟的快遞公司普遍存在“小而弱、大而不強”的現象。一家快遞公司的工作人員說:“現在開家快遞公司并不難,有人有車有店面就足夠了。”調查中發現,該公司現在的員工大概有20人,接送件主要靠摩托車,公司對接送貨人員的資格也沒有明確要求。其辦公場所就是兩間房屋,大概60平方米,快件被隨意地堆放在房間內,送件人員正在把分揀好的快件往屋外的摩托車上放。
由于沒有行業標準章程約束,經常不能準時送達、運輸丟件、破損賠償等現象時有發生。“前幾天公司接到幾個投訴,都是因為沒有按時送達而引起的”。一位韻達公司負責人分析了沒有準時送達的原因:“韻達快遞沒有開通航空業務,陸路運送肯定比較慢”,這個觀點顯然沒有說服力。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民營快遞的制度所決定的。“加盟快遞公司之間是加盟關系,而非分支機構,加盟公司和總公司除了掛一塊招牌,其實是各自獨立的,所以總公司的服務手冊和各項標準要求難以對其形成實際的約束力。加盟店的品牌意識、服務意識也較為薄弱。在資金的撥付和利潤分配上脫節,維持不了正常運作,很多快遞公司像打游擊,業務抓一把是一把。最后有的公司干起了同城快遞的營生,除了賺信譽外,幾乎沒有任何利潤”一位行業人士稱。因為管理混亂,地方加盟公司各自為政,有的公司甚至將無法送達的貨物再委托其他同城公司投遞。另外,加盟公司的小老板,很多都是從快遞員做起來的,其自身素質也影響公司的運營。
出路在何處
相反,我們熟知的全球四大快遞公司,UPS、TNT、聯邦、DHL全都是直營管理。在直營管理中,各地的每個網點都是一個成本中心,網點可以為了執行標準而放棄利益。而對于加盟制,網點是獨立的利潤中心,加盟商為了確保利益會放棄標準,這就是最本質的差別。
造成快遞行業普遍采用加盟制的原因,一方面是利于早期迅速擴張,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就得到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加盟制在2006年之前,可以幫助快遞公司規避不可預測的政策風險。而在此之前,蓬勃發展的快遞業其實一直是在灰色地帶打游擊,非法經營。所以當時快遞公司并不敢做大,而是采用各個獨立聯網的小加盟公司,即便遇到問題,不會牽一發而動全身。2006年10月,中國郵政政企分開改革方案出爐,新的《郵政法》頒布,快遞行業才終于有了合法的身份和地位。
目前國內民營快遞中只有順豐和宅急送采用的是直營經營。其實順豐最早采用的是類似加盟制的代理制,但從2003年開始,順豐就開始了轉型,收回代理權,重建直營網點,從而完成了企業結構改造。當時直營方式也有明顯的政策風險,但今天來看,順豐當時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
然而,相比于郵政速遞等,民營快遞仍沒有太多政策支持,完全是以良好的服務發展起來的。同行間的競爭激烈甚至是慘烈,但致勝法寶依然還在于誰的管理制度嚴謹、服務更好。
(編輯:文心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