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節假日,時間安排上總是引發各種爭議,今年的春節和國慶長假想必依然如故。其實,長假安排在宋代就有了雛形,那時的公務人員全年可以享受各類節假日也不比現在少。
宋代統一后,大力發展經濟,社會繁榮,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大提升。正是因為有了好的社會環境,宋代執政者也更體恤公務人員,對于他們的假期訴求,安排得十分周到和細膩。
旬假——星期天
宋代沿襲唐代的旬假制,也就如今天我們的星期天。只是那時是十日一休,一般放在每旬之末,每月休三天。
太祖開寶元年,宋朝廷規定每遇旬假,皇帝不登殿視事,賜百官休沐一天。即每月的十日、二十日或二十九日(小月)休假。可見那時不僅注意公務人員的休息,更說明當時已經很注意個人衛生和形象了。每月專門放假三天,讓官員沐浴洗澡。
但是這種旬假,在例外或特殊情況下就不知不覺被剝奪了。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二月,因西夏主元昊叛亂,邊防吃緊,仁宗下詔命令:中書門下和樞密院、三司,“自今逢大節、大忌給假一日,其余小節、旬休,并赴后殿奏事”。這一聲令下,百官只得暫停旬假,全力以赴干公事。這樣也不是法子,官員們得不到休息,勢必影響公干。同年六月,翰林學士丁度看到了這個問題,上疏仁宗提出為了安定人心,“休假務如故,無使外夷窺朝廷淺深”,仁宗也許感覺有道理,又恢復了旬假。到宋寧宗時,又以法規的形式把這些節假固定下來,在其出臺的《慶元條法事類》“節假”中規定,每旬放假一天。
節假——小長假
在宋代,最重要的節日要算歲節、寒食和冬至了。歲節就是元旦,宋代吳自牧《夢粱錄》記載:“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而每年四月四日是寒食節,前后綿延兩千余年,后來逐步與清明節合并了;冬至則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叩拜。在封建社會的宋代,這三個節日是最重要的。所以宋朝政府給百官放了長假,就像我們今天的春節和國慶一樣,也長達七天。
此后,宋朝“或因舊制,或增建慶節、旬日賜沐,皆令休務者,并著于令”。宋人筆記《文昌雜錄》里有對北宋中前期休假制度有詳細介紹:“祠部休假,歲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天慶節、上元節同;天圣節、夏至、先天節、中元節、下元節、降圣節、臘各三日;立春、人日、中和節、春分、社(春社)、清明、上巳、天祺節,立夏、端午、天貺節、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社(秋社)、秋分、授衣、重陽、立冬,各一日;上中下旬各一日……百司休務焉”。
可以看出,宋代的法定節假日挺多的,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元日(春節)、寒食、端午、重陽、臘日等傳統大節,以及冬至、立春、立夏等節令;一是“天慶節”、“天圣節”、“先天節”、“降圣節”、“天貺節”這幾個官方設立的政治性節慶日。
公務員每個月有三天的旬休,一年合計就是36天;再加上77天節日假(《文昌雜錄》的統計是76天,似有誤),可以算出來,宋朝人一年有113天的休假,與今日中國大陸的節假日天數差不多。但宋朝公務員享用的休假天數,應該比今人更多一些,因為還有探親假(父母住在三千里外,每三年即有30日的探親假)、婚假、喪假等未計在內。
而宋朝的官營手工業坊場中,雇傭工人也是有節假日的,一年大概可以休假60天,包括每月三日的旬假,以及元旦、寒食、冬至、圣節、請衣、請糧、請大禮等節假日。這些工匠每日的工作時間約為10小時,每年炎夏時節,即從五月初一到八月初一,這三個月里,每日的工作量還會減半,如果換成時間,即相當于工作半日。
“黃金周”——出游季
“黃金周”的說法,據說最早由日本傳人,意指國家通過給國民放長假的方式,刺激旅游、餐飲、購物、娛樂等節日消費,從而達到拉動經濟的目標。從宋朝的休假清單我們發現,宋朝的“黃金周”有五個,分別是元日(春節)、元宵節、寒食節、天慶節、冬至,而至少3個都是旅游與購物的旺季。
今人過春節,逐漸興起出游的時尚,其實南宋早已有之。每逢春節,杭州的“街坊以食物、動使(小物件)、冠梳、領抹、緞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門歌叫‘關撲’(類似于有獎銷售)。不論貧富,游玩琳宮梵宇,竟日不絕”。
而元宵節則更是購物游玩的狂歡節。節日未至,人們就已早早準備好慶典。開封街頭,各種娛樂節目開演:“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余里,擊丸蹴趵,踏索上竿”;“萬姓皆在露臺下觀看,樂人時引萬姓山呼”;“萬街千巷,盡皆繁盛浩鬧”。最暢銷的商品要算各種精美的花燈,“天街茶肆,漸已羅列燈球等求售,謂之‘燈市’,自此以后,每夕皆然”。
從正月十四夜起,宋人開始放燈,連放五天。收燈之后,市民們又紛紛出城旅游。北宋時,開封“收燈畢,都人爭先出城探春”;南宋也一樣,“都城自過收燈,貴游巨室,皆爭先出郊,謂之‘探春”。開封城外的園林山水,杭州的西湖,都是宋人“探春”的好去處。
為鼓勵人們出游,宋朝政府還“立賞格,競渡爭標”,在郊外舉辦龍舟錦標賽,比賽之時,“都人士女,兩堤駢集,幾于無置足地。水面畫楫,櫛比如魚鱗,亦無行舟之路,歌歡簫鼓之聲,振動遠近,其盛可以想見”。
這股始于元宵節的“探春”旅游熱,通常要持續到二三月份的寒食節。而寒食節與清明節相連,又是宋朝的另一個“黃金周”,借著出門掃墓的機會,宋人盡情游玩于山水間。宋朝的節日旅游業發達,旅游又帶動了交通、食宿、購物、娛樂等消費熱。也因此,宋朝人的社會生活呈現出濃郁的繁華、閑適、富有生機的氣息。
(編輯:文心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