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電子商務和網購帶來業務劇增,很多企業在超出自身能力下惡性競爭,加上一些企業缺乏融資渠道,企業管理和用工方面不規范,低成本擴張模式讓快遞企業雪上加霜。
近年來,快遞企業一直在加快市場拓展的步伐,很多大型快遞企業的網點遍布全國各大城市,甚至已經延伸到農村基層市場。快遞企業的飛速發展令行業人士欣喜,但伴隨著高速的發展趨勢,快遞企業所呈現出的盈利能力卻成為其背后的隱憂。
不計成本低價競爭
從當前快遞價格及服務水平來看,中國快遞企業分為三檔:以聯邦快遞(Fedex)為代表的外資企業、中國郵政EMS及順豐速運屬于高端一檔;宅急送、全一快遞等處在中游;而“四通一達”(申通快遞、圓通速遞、中通速遞、匯通快運、韻達快運)和絕大多數民營快遞企業處在行業低端。“四通一達”可以說代表了中國絕大多數民營快遞企業,在“同質化”競爭下,壓低價格和降低成本成為增收的源泉。有關數據顯示,快遞費的首重成本核算是5元,低于5元則意味著虧本。然而,5元甚至低于5元的網購快遞費依然存在。圓通快遞公司一分區經理稱,進入旺季,客戶需求增多,有時客戶也需要物品的時效性,就得改變傳統的物流方式,甚至考慮不計成本的空運,也成為加大企業經營的成本。
目前基本80%的三流快遞企業都是虧損的,快遞行業出現“三化”現象——微利化、無利化、競爭化,而且有很多快遞企業想要轉讓,但卻沒有人來接手,雖然快遞企業的價格被炒得很高,但事實上,其實際價值并不大。
從“快遞爆倉”現象中便可窺其一二。許多快遞即便有運能也不愿意接單,因為成本高,利潤薄,如果做得越多,要支付員工的加班費越多,就會突破成本紅線,反而導致虧損。“爆倉”現象發生的原因除了返鄉潮和春運外,最重要的還是快遞公司用漲價的手法主動“撂挑子”。所以價格問題不解決,“爆倉”現象還會持續下去。
而到了年后,快遞公司又會紛紛降價來穩定客戶群,這時候如果誰不降價,客戶立馬就被別人搶走。業內有一句順口溜,“旺季誰不漲價誰先死,平時誰不降價誰先死。”也就是說如果快遞企業按照法律成本來計算,那已經是沒有利潤的。所以很多快遞公司都沒有給員工繳納保險金,但由此造成的人員流失就很可能導致企業陷入經營困境。
快遞漲價網銷下滑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目前電子商務的快遞業務85%由民營快遞承擔,事實上,這些快遞公司幾乎都是零利潤在操作。一般消費者很難想象,每天忙得熱火朝天的網購快遞其實已經成為快遞公司的雞肋。一方面它擁有大量的客源和市場份額,但另一方面,由于網絡商戶多年來的壓價,利潤幾乎喪失殆盡,大部分的快遞公司是用商務快遞來養活網購快遞的,快遞和網店其實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袁立是一家淘寶商鋪的店主,他的網店主要經營服裝,評級是1鉆,平均每天有40件貨品從袁立家中被派到全國各地。袁立說,大部分他的同行都會包快遞,所以快遞就成為他的運營成本之一,約占營業額的1/10,也就是說,如果能有5元的快遞,他絕對不會選6元。
不過,自出現“爆倉”現象之后,袁立接受到關于快遞的投訴明顯增加,主要針對的是速度慢和服務態度差,這直接導致他的店鋪得到買家的“差評”。所以他開始嘗試和順豐合作,順豐的價格是同城10元,東北三省12元,其他地區20元,幾乎翻了一倍。所以袁立將其作為自費選項交給買家選擇,考慮到成本,他尚無計劃免費提供順豐快遞。
調查發現,多數網店在快遞漲價時都能應付自如,某些網店索性將快遞漲價的信息公示給顧客,從而提高價格,也有部分網店選擇自行消化。與申通、圓通合作的某淘寶店店主稱,在與快遞公司的簽約中,費用問題已有明確規定,例如郵費10元的衣服,他只需付快遞公司8元郵費。對于一兩元的漲幅,他會選擇部分消化。但不是所有的網店都能如此輕松,隨著快遞價格上漲,人們在購物時就會考慮支出,網店銷量就會隨之下滑。
桂小姐與多數喜歡網購的大學生一樣,更鐘情于小網店里淘來的服飾。快遞公司如果小幅加價,她的購買計劃也會受影響,“小店衣服一般很便宜,要是快遞費漲的話,我會猶豫的”。
整合轉型刻不容緩
浙江省一次對快遞企業的走訪調查顯示,當前快遞業“門檻”普遍較低,導致快遞業團隊人員良莠不齊。快遞業是郵政業的一個分支,有其特殊性,但目前國家尚沒有明確的行業準入條件規定和行業經營規范,所隊快遞公司僅作為一個普通的經濟主體進入市場運作。有的快遞公司僅有一個辦公室、一部電話、幾輛電動自行車,招聘幾個工作人員就開展營業,工作人員也根本沒有進行過專業培訓。
隨著行業經營門檻的設立,以及成本壓力的逐漸擴大,部分大規模快遞企業將依靠自身網絡和服務優勢進行“大魚吃小魚”。而從經營角度分析,一旦快件量的增加峰值超過了自身的服務能力時,企業就會出現虧損,即業務量越大虧損越多,行業整合的趨勢不可避免。
深圳物流專家牛魚龍表示,目前行業整合,小規模公司將會通過加盟高端快遞公司、給EMS打工或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聯合等方式避免倒閉。因此業界有一種推測,到2020年我國的大型快遞企業最多有8家,其他的都是中小型快遞企業。
根據對美國和歐洲快遞企業的研究,未來大型快遞企業會向綜合物流提供商轉型,中型快遞企業向專業化快遞企業轉型,小型快遞企業則向個性化快遞企業轉型。其實,國內快遞企業已經開始沿著這個趨勢轉型了。首先是大型快遞企業向綜合物流企業的轉型,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順豐速運。從做快件速遞到冷鏈物流和供應鏈管理,再到普貨運輸……順豐速運要打造的是一個綜合物流超市。而一個國家的快遞市場分工越細,說明它的產業質量越高。小型快遞企業做個性化服務其實很有優勢,比如專門做冷鮮配送或同城快件,或做母嬰電商配送,這些都存在很大的市場空間,繼續尋求更加細化有特色的市場,是快遞企業轉型的重點方向。
(編輯:文心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