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購成為當下年輕人十分崇尚的生活方式,鼠標輕輕一點便可送貨上門。但與電商井噴式的發展相比,中間環節的物流快遞,近年卻頻出個人信息泄露、物品未按期到達等問題。
件快遞從寄出到送達,期間
要經歷許多周轉環節,每一環都存在著隱憂。民營快遞要真正迎來發展的春天,還有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而最好的出路就是提升自己的競爭實力。這既需要對外營造一個良好的公司形象,也需要從內部提高自己的服務水平。
打不通的客服電話
張林的朋友通過快遞寄給他一些重要文件。過了幾天,張林發現還沒有收到,詢問朋友之后,開始焦急地撥打快遞公司的客服熱線。沒想到,這電話根本打不通?!拔蚁却蜻@個快遞公司的全國客服電話955××,響了很久就直接來語音提示或話務繁忙,怎么也打不通,事后發現這個號碼根本就沒開通?!痹谒樘栔髶艽蛄丝爝f公司的客服固定電話,這次才有了正規的客服人員接線。
而如果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小規模的快遞公司幾乎都沒有安裝400免費電話,因為客服電話對快遞公司來說仍然是一筆不小的成本,小公司安裝的都是來電免費的電話。因此快遞延誤,也不會有客服主動打電話通知快遞延誤。其次,快遞公司分區投送快遞包裹,有時候一個電話打過去,卻只會得到這份快遞不屬于他們這一片區的回答,運氣好時,還會給你另一個片區的電話,然后再接著打過去,有時客服人員甚至直接將投遞人員的號碼給客戶,讓自己聯系。而如果快遞正在路上,又在投遞人員無法接通的情況下,問題依然得不到解決。
此外,收派件員的薪資基本依靠投遞每件快遞所獲得的提成來增加,所以他們對所投遞的快件數量非常重視,這就使得他們不得不提升速度,在每件快遞上都不能額外耽擱時間,一件快遞還在路上時就致電收件人,而已經到樓下等候收件人的快遞人員就一遍遍催打電話,希望送完快來快走,有時甚至直接當面指責抱怨收件人。
總遲到的快遞包裹
很多時候人們在網上購物,詢問網店店主快遞到達的時間,但總是差強人意。小英號稱淘寶達人,經常在淘寶上購物,由于經常外出,所以每次購物都想確定快遞送達的準確時間,但這一要求卻很難實現。淘寶商家告訴小英,外地一般要三四天時間,有時候會延長到五六天,即使是同城快遞,也不能確定到底什么時候可以送上門。有時“查看物流”選項中,都已經到達投遞片區了,卻仍然會耽擱一到兩天。
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曾多次建議快遞企業以產品為切入點,尋求服務的提升。“因為只有擁有產品標準,才能針對產品提高服務質量,監管部門才有監管的依據。比如說一款當日達快遞產品,制定標準要求下午3點到達,那就必須按照此標準執行,如果達不到就要對消費者進行賠償。但是沒有哪家快遞企業可以明確告訴消費者快件具體的到達時間”。而如果連最基礎的時間要求都達不到,其他更深層次的服務就更加遙遠了。
由于航空運輸的成本是汽運的3~4倍,所以絕大多數的民營快遞采用的都是公路運輸。快遞一般先由大的貨運車進城,在中心分揀站換由面包車駁運,最后在各區域的分揀站換作助動車。依據國外的發展經驗,快遞要提速就必須要建立大型的分揀中心,而現在很多快遞公司的分揀中心,幾乎都是臨時租賃,年年都在搬家,如果按目前的地價,大部分的快遞公司都很難在近郊擁有大型分揀中心。
而在運輸過程中,面包車的環節是損耗效率最嚴重的,快遞公司一般都會省下4~5萬元的牌照費,所以駁運車不能上高架,公路運輸的準點率差,如果運輸車遇到擁堵或者拋錨,耽誤就不止一兩天了。此外,當前的快遞行業用客運車拉貨的情況也很普遍,所以如何規范快遞交通運輸,或者開辟新的解決辦法,仍然還需要政府的參與和幫助。
被泄露的個人信息
成都一家企業曾經推出“人人快遞”,只要快件起始點和你當天的行程吻合,任何人都能當快遞員。網友@白小姐對此評論:我經常通過快遞寄送文件、鑰匙、票據,如果快遞員把這些東西復制了,他們又知道我們的住址和工作信息,后果不堪設想。這種快遞運送模式的開發者稱,“我們自己不做快遞業務,也沒有快遞分撥中心,我們只是為用戶提供發布和接受信息的平臺”。沒有分揀中心,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快遞的運輸時效,但個人信息被放在網站平臺上,后臺如何運作無法得知,安全性就令人擔憂。
有調查稱,一份填寫完整的快遞單,在網上賣到四毛錢一張。購買者多是淘寶店家,購買快遞單上的單號等信息制造虛假交易,提高信譽。為了創收,圓通、申通、天天快遞等快遞公司會留存單號等信息,價高即賣。眾所周知,在淘寶上,信譽既是獲得買家關注的法寶,也是提升淘寶排名的關鍵要素,由此催生了部分淘寶賣家借刷信譽拉攏人氣的需求。淘寶這一審核制度讓某些不法人士看到潛在的灰色利益,并通過特殊渠道獲得快遞單信息并借由單號交易網站進行出售,而交易網站自身通過收取服務費的形式從中牟利。另外,灰色利益也讓部分快遞公司忘了本性,有的聲稱在快遞公司內部有人,有的則直接表明自己是快遞公司的加盟商或者區域經理??爝f業內人士也表明,只有一定級別的管理層才能擁有快遞公司系統的查看權限。
深圳羅湖就發生過一起冒領快遞案件,虞某托朋友快遞七部價值總計8400元的手機,幾日之后查詢物流信息發現快件已被簽收。警方調查發現范某趁快件尚未到達收件處之際,自行前往快遞公司網點,利用假證件將快遞取走并將手機變賣。
快遞單號的公然叫賣,使個人信息商品化,相比傳統行業出賣的個人信息,快遞單信息則更為完整,在當下的網絡時代,其隱藏的危害性也更加巨大。浙江金道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延表示,由快遞單號引發入室盜竊、搶劫,甚至故意殺人的案例持續增加,信息安全隱憂不再局限于財產安全層面,已嚴重涉及人身安全,此種行徑必須扼殺在搖籃中。
(編輯: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