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其深厚的文化積淀遠源流長。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創造了矚目的“泉州現象”,成為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如今,在“一路一帶”的全球戰略構想中,泉州開始實施“十大行動計劃”,建設海絲先行區。
有人說,泉州用來旅游沒有太多值得玩的地方,因為泉州更適合生活,適合感受。其實,泉州是一本書,需要品讀,而讀懂泉州,還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積累,即使沒有,那不妨找個“泉州通”全程陪同,如此,雖未必能讀懂,卻能在陪同指導下饒有興致的讀下去。
歷史厚重
很榮幸在泉州的幾天,有“泉州通”鄭總的陪同,他先給我們灌輸了一番泉州的歷史名人。他說,泉州有“海濱鄒魯”之譽,諸如歐陽詹、李贄、俞大猷、鄭成功、施瑯等,可謂人文薈萃;還有像開元寺、老君巖、伊斯蘭教圣墓、草庵等中世紀世界幾大宗教寺院;還有民族英雄鄭成功墓、著名的民間信仰宗廟天后宮等;另外洛陽橋、安平橋、崇武古城等都是傳統建筑精品……
說到泉州的房屋建筑風格,鄭總說,泉州的房屋建筑有著傳統的閩南紅磚厝的表達形式,厝,在閩南方言里,是房子的意思,紅磚厝就是用紅磚蓋的房子。
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里,文化深沉而又底蘊獨特的紅磚厝房子比比皆是,它的表達形式還體現在裝飾、彩繪和雕塑上,其豐富多彩的典故、文化內涵和變幻令人目不暇接。徜徉其中常常不期而遇樓臺亭閣、寺廟園林,而每一棟建筑、每一個亭院都有它厚重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它們與21世紀的高樓大廈新舊交錯又互為補充,更與穿行其間,匆匆而過的時尚青年形成鮮明的對比,讓人在目不暇接的同時,感悟出她的包容、豁達。
泉州現象
泉州人是極富創造力的,街上像安踏、特步、超越、三六一度、七匹狼、九牧王、格林童裝、野豹、富貴鳥、PEAK(匹克)等品牌常常闖入你的視線。
鄭總講了一個笑話:說有一位泉州人在向外來朋友介紹本地的名牌產品時,諸如此類的講了以上提到的和沒提到的牌子,大概是說順了嘴,也或者是正好路過肯德基。總之,這位自豪的泉州人指著肯德基說,“肯德基也是我們泉州品牌吶”,聽得我們是笑作一團。
但不管怎樣,身為泉州人是值得這樣驕傲的。自改革開放以來,泉州立足實際,致力于打造特色經濟,在歷經“三來一補”起步,以及鄉鎮企業、三資企業等成片開發和區域經濟的發展階段中,走出了一條具有僑鄉特色的經濟路子,經濟實力穩步提升,創造出令人矚目的“泉州現象”,形成了泉港“石化基地”、豐澤“中國樹脂工藝之鄉”、晉江“中國鞋都”、石獅“中國服裝名城”、南安“中國建材之鄉”、惠安“中國石雕之鄉”、安溪“烏龍茶之鄉”等特色經濟馳名海內外,也讓泉州成為福建及至全國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至2013年,泉州GDP更是連續15年位居福建第一。
海絲先行
泉州自古有著濃郁的“海絲”情節。沉寂在泉州700余年的宋代古船,向世人講述著曾經輝煌的泉州港;九日祈風石刻、鄭和下西洋的碑刻等古文物,也都一一見證了泉州曾經昌盛繁榮的中外經貿文化交流,也正因此造就了她獨具特色的“海絲”文化與情節。
在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中,泉州作為海絲先行區,將以實施泉州港口復興、雙向投資貿易、發揮僑力攜手共贏、阿拉伯新走廊拓展、綠色制造提升、金融創新、自貿區建設、現代海洋城市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合作、人才培養引進和人員往來等“十大行動計劃”,建設海絲先行區。
海絲先行區以經貿先行、民企先行、僑臺先行、文化先行“四個先行”來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泉州市長鄭新聰透露,泉州已經和“海絲”沿線國家推動多個重特大項目的合作,其中包括能源、海工裝備、汽車等都已簽訂協議。
此外,圍繞“十大行動計劃”,泉州市還篩選了配套項目180個,為行動計劃提供項目支撐。其中的
“十大重點工程”,將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推進“行動計劃”早期收獲,力爭至2020年,“海上絲路”先行區在經貿文化合作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顯著提升,對外合作交流更加緊密,人員往來更加便利,屆時泉州將成為我國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重要城市和充分展示“海上絲路”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并更好地發揮“一帶一路”先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