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自由流動固然無可厚非,但公務員跳槽熱必須要防止“權力余熱”的不良現象,倘若背后裹挾著權錢交易,貓膩叢生的話,不僅會造成社會職業資源的分配不公,更會助長不良風氣,著實不可小覷。
離職公務員因掌握政府部門的人脈資源,而成為房地產、金融和互聯網三大受政策影響最強的行業所爭搶的對象,一些企業甚至開始托獵頭尋找離職公務員。一名聲稱“老板覺得我有資源”的海關公務員,辭職后進入朋友的公司負責收集配件采購,年收入從10多萬增加到了三四十萬。(《北京青年報》)
離職公務員備受青睞
當前公務員離職現象逐漸火熱,而離職公務員并非一概如有些人所說的“沒多少真本事”。在人才市場中,他們在文字能力、組織管理協調能力、對政策的敏感性等方面有相對優勢,能夠勝任行政類、法務及質量管理等工作。
據了解,在某專利局工作的一名職員被一家科技公司邀請過去直接做經理,并稱其具有“人脈資源”,對公司發展有幫助。于是科技公司開出比原單位高出幾倍的薪資把他請過去,還配了車,該職員也在收到這家公司的恩惠后,不遺余力地利用原有職權與人脈關系,為其“打通”道路,全心效力。
有媒體稱,由于公務員辭職意愿增加,一些企業甚至開始托獵頭尋找離職公務員。為何離職公務員受到如此青睞?除了工作作風嚴謹,組織管理能力強之外,熟知政府流程、辦事風格,掌握政府部門的人脈資源,也讓離職公務員成為眾多企業所爭搶的對象。
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有過幾次公務員離職的熱潮,特別是1992年的那次離職潮,更是造就了一大批當下中國最活躍、最引人注目的企業家。然而,眼下出現的公務員離職,更多的似乎并不是“下海”創業的熱情和沖動,而是沖著企業的“招手”而去的。而企業如此青睞離職公務員,似乎并不是因為他們有多強的管理企業的能力和水平。從媒體報道的情況來看,對離職公務員更感興趣的并不是實體企業,而是房地產、金融和互聯網等與政策關聯性更強、受政策影響更大的虛擬領域。因此,其背后所隱含的內容更多,反映的問題也更深。
“權力余熱”產生利益優勢
在政府行為尚不是很規范、市場對資源配置尚不能起決定性作用的大背景下,政策就是效益、關系就是利益的格局,并不能完全被打破。更多的情況下,企業還需要利用各種非市場性資源、非公平性手段、非競爭性方式,讓企業處于市場競爭的制高點。而離職后的公務員,即便手中的資源沒有在崗時那么多、那么硬,但對企業來說,仍然非常重要。用較少的投入,換取更多的利益,這是所有企業都遵循的市場規則。
對離職的公務員來說,能夠利用手中尚有余溫的人脈資源與關系,換取遠高于公務員的收入,自然也是樂得其所。一招一迎,也就一拍即合、很快達成默契了。
當然,需要警惕的是,有些公務員離職下海確實屬于正常的人才流動,但有些離職初衷卻不得不引起重視。公務員跳槽熱中,最讓他們熱衷的行業,多集中于房產、金融等行業。這些行業,除了自身的實力因素,更多的是靠政策吃飯。有的公務員雖然已經離開體制,但人脈關系依舊,有的“高級別”公務員“打招呼”依舊奏效,從這個角度上講,企業打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如意算盤對離職下海的“重量級”公職人員來者不拒,是否是看中了隱藏在他們身后的人脈資源呢?
離職公務員受熱捧背后所反映“權力變現”的是畸形官商關系,說到底是權力邊界模糊,而又缺乏有效制約和監督所結下的“怪胎”。因此,一方面,需要建立更詳盡的離職公務員從業限制與職業回避制度,加大對權力期權化的監督力度。但更關鍵的是,要針對現行權力建立一套公開透明的權力運行機制,不斷健全完善“權力清單”與“負面清單”制度,回歸權力和商業的本真,離職公務員手中的“人脈”才不會成“腐脈”。
完善市場規則成治本良藥
按照當前的行政體制架構特點,在很多國家部委的某些部門中,是處長們在掌握著國家某一個領域內的政策方針的調研、建議,政策制定以及實施監督,所以“處長政治”的說法雖然有失偏頗,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間階層的領導干部——處長這一個層級的公務員對于某些關鍵領域內的核心政策具有很大的話語權。
雖然一個處長在部委里每個月也就是拿幾千塊錢工資,但是在很多行業的公司老總眼里,處長手中的權力如果能夠和公司實際的發展愿景相互契合,那無疑是能夠變成巨大利益的機會,所以對于一些從國家部委處長級別跳槽的公務員,很多公司會特別關注他所在的業務司局是否和本公司的業務能夠搭上,如果有交集點,憑著他以前積攢的人脈和影響力,代表公司進行政策公關,肯定要比其他公司具有更多優勢,所以這也是一些核心部門的處長們跳槽能夠獲得高薪的重要原因,是人脈和職權讓這些離職公務員得到高薪。
在當前一個階段,雖然政府簡政放權的改革在繼續推進,但是還沒有達到一個完全可以透明、依靠市場來照章辦事的體制機制,還存在有人脈關系大于章程規定的情況。企業和離職公務員的“情投意合”,從側面反映了行政體制改革的緊迫,簡政放權還有太多的文章功課可做。要知道,如果政府行為規范,行政放權已經全部到位,一些官員不能再隨意動用和支配手中的行政資源,而是一切依據法律和市場規則辦事,那么,有沒有“人脈資源”和“人脈關系”又能怎么樣呢?
(編輯:葛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