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紀初我國普通學校音樂藝術教育就把“樂歌”作為學校教育的一個必修課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學校音樂藝術教育事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國家教委制訂、頒布的《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中指出:“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內容和途徑,也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道德水準、陶冶高尚的情操,促進智力和身心健康發展的有力手段。藝術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關鍵詞]
歌唱教學;藝術教育;特殊作用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5)04-0075-02
音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有著與其他藝術不同的類別和特征,而隨著音樂的不斷深入社會,更是被人們越來越重視和喜愛。
音樂是人類生活的反映,人們用音樂抒發情感,用音樂愉悅生活,音樂能帶給人們美感。使人們獲得高尚的情操。但是,如何對大學音樂藝術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有效地開展音樂藝術教育,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經過多年的音樂藝術教育實踐,我深深感到發揮音樂藝術教育特點是音樂藝術教育成敗與否的關鍵問題。
音樂藝術教育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藝術學科中的音樂藝術教育,它通過藝術性與思想性合二為一的方式使人們受教育于不知不覺之中,它以情動人,能起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作用。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鮮明的音樂形象生動地反映并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感情。音樂藝術自身的魅力會給人以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力量,示人以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德。大學音樂藝術教育中選用的教材都是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音樂作品。
同時,音樂藝術教育有利于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大學音樂藝術教育的活動大多數是集體活動,無論是重唱,合唱,還是器樂合奏,對于培養和發展大學生互相尊重、團結互助、協調配合的精神,形成人與人之間密切合作的群體意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音樂藝術教育有利于培養青少年健康的審美情趣,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音樂藝術教育對智育發展也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音樂藝術教育還具有啟迪智慧的作用。音樂藝術教育可以促進學生身心的協調發展,平衡左右大腦的功能,加速各種智能和實踐操作能力的發展。
各種各樣的音樂藝術教育活動都需要學生們的全身心的參與,通過這些靈活多樣、瞬息萬變的練習,青少年的智能會得到一定的啟迪和發展。音樂藝術教育中涉及到許多學科的知識內容,配合其他學科的學習,可以更好地認識社會和自然,掌握更多的文化科學知識。有利于擴大學生的視野,增長知識。音樂藝術教育與體育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音樂有利于身心健康,從這一點來說音樂藝術教育與體育的根本目的是一樣的。體育是健與美的結合,音樂是心靈的體操。所以說,音樂與體育是同樣作用于身心的學科,音樂藝術教育與體育從不同的角度增進青少年身心的健康發展,兩者有著相互促進的作用。音樂課堂上的歌唱教學和歌唱技巧也可以說是一種高層次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結合。
歌唱教學是音樂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歌唱教學在大學音樂藝術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音樂藝術教育教學大綱中指出:“歌唱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感受音樂、表現音樂能力的重要手段。題材豐富、內容健康、形象鮮明的歌曲,富有表情地歌唱,最能感染并教育學生。”歌唱活動是人類最基本的音樂活動形式,人們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升值在語言尚未充分發展的時候,便自發地開始唱歌活動。人類自古以來就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歌唱活動一直伴隨著人們的勞動和生活。因此,歌唱活動是音樂藝術教育中引導學生直接參與體驗音樂的最理想的途徑。
歌唱教學的基本要求
首先,理解和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這是歌唱教學的根本目標。只有通過有感情地歌唱,才能實現通過歌曲藝術形象的感染和教育學生的目的,才能發揮歌曲在審美方面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功能。
歌唱教學要注意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指導:
一、歌曲的修養
1歌曲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引導學生用歌聲來表現歌曲的內容與情感。
2啟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創造性的理解和表現歌曲。
3激發和提高學生對唱歌的興趣和愛好。
4采用適合大學生的歌唱教材和教學方法。
二、基本技能的訓練,加強歌唱的表現力。歌唱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進行因材施教,這是達到歌唱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
歌唱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正確的歌唱姿勢。
2恰當的運用呼吸。
3科學的發聲。
4清晰的咬字、吐字。
5多聲部合唱的技能。
6正確的歌唱姿勢應該是立如松坐如鐘。
三、課堂歌唱教學的方法
(一)聽唱法和視唱法
聽唱法是很重要的,就是由教師帶唱,對于學生來說就是進行模唱的歌唱方法。也可以讓學生以聽錄音的形式對歌曲有一個整體的藝術形象感染。但是,也不能讓學生長時間地進行模唱,這樣學生會覺得很乏味和枯燥,造成“鸚鵡學舌”,歌曲雖然很快學會了,但學生根本沒有理解其歌曲的內容和情感,反而阻滯了他們對唱歌的興趣。而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也不利于學生進行較復雜曲目的學習,特別是合唱曲目的學習。
視唱法是有一定歌唱基礎的學生在鋼琴或是其他樂器的輔助下能獨立看譜學習歌曲的方法。但要掌握一定的歌唱基礎,必須要通過長時間的練習和努力。
(二)進行課堂教學
[JP2]學習新歌沒有簡便方法。學生首先要在鋼琴上彈奏所要學習的曲目,然后隨著鋼琴進行模唱學習,直至熟練。在音樂教學中,首先從發聲練習開始,使學生的聲音能夠打開。這樣可以更好地完成所學的作品。其次,演唱作品,使學生盡量做到聲情并茂的演唱歌曲。最后,對所演唱作品進行討論。[JP]
歌唱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提高歌唱的藝術素養、藝術判斷力和語言能力
要充分了解歌曲的內容和情感,是歌唱教學的目的。音樂的素養不僅表現在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更是對理論知識的了解,像音準、節奏等方面的準確,就是最基礎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速度、強弱、樂句等方面進行的藝術處理,使歌曲的藝術效果得到充分的發揮。否則,就不會完全達到歌唱教學的目的。藝術的判斷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對作品的判斷力不夠,就會導致所演唱曲目內容的變化。本來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歌曲就有可能演唱成節奏歡快的歌曲。
學生的藝術素養和藝術的判斷能力都能達到一定程度時,歌唱的語言能力也要提高。
(二)重視多聲部合唱教學
現在學生的歌唱學習,大多處在自己演唱歌曲的階段,無法與其他同學進行配合,相互之間的協作能力很差。我們學習歌唱不僅要有立演唱歌曲的能力,還要注重二聲部重唱和多聲部合唱的能力。演唱重唱與合唱曲目不僅能加強學生之間的團隊意識,更難加強學生的聽辨能力。
(三)注意對歌唱弱勢學生的教學
在教學中,不僅存在歌唱能力和悟性高的學生,歌唱能力和悟性較弱的學生也是存在的,針對這些歌唱能力與悟性較弱的學生,我們不能進行忽略,每個人的天賦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正確地對待,引導并啟發他們發揮自己的優勢。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很多的關心與指導。
音樂藝術的教育和歌唱的培養是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觀的重要途徑之一。音樂藝術教育活動是一種輕松自然的活動,而歌唱則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運動形式。只有二者相結合才能歌者扣人心弦的聲音,使聽眾得到心靈的共鳴,美的陶冶,藝術的享受。
音樂藝術教育中的歌唱教育更是其他學科所不可替代的特殊教育。歌唱教育是一種富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審美教育,它可以把理性的觀念轉化為生動、直觀的感性形式,使受教育者在愉快、有趣的音樂活動中接受道德倫理和政治思想教育。這些對于人的整體素質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歌唱教育的過程也是音樂藝術教育的運用和發展過程,同時也是多種思維方式參與的過程。
[參 考 文 獻]
[1]
曹理.普通音樂教育學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90.
[2]曹理.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廖家驊.音樂審美教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8.
[4][美]邁克爾·L·馬克.當代音樂教育[M].北京:化藝術出版社,1991.
[5][日]浜野政雄.音樂教學論[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6]郁文武,謝嘉幸.音樂教育與教學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邢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