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繼17世紀歐洲歌劇產生之后,歐洲聲樂一個特殊的時代應運而生——閹人歌手時代,辛酸而榮耀的閹人歌手幾乎稱霸歐洲舞臺近兩個世紀,對其聲樂藝術(特別是美聲)的發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我們現代聲樂藝術的發展更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本文從閹人歌手的產生及其發展等方面出發,對為現代聲樂藝術的影響做出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
閹人歌手;聲樂藝術;啟示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J60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5)04-0122-02
一、閹人歌手的發展及輝煌的演藝生涯
(一)閹人歌手的孕育
中世紀閹人歌手首先在教會的歌唱中出現,中世紀的羅馬教會,一個當時控制著各國人民的精神和政治生活的宗教組織,圣詠歌唱和禮拜是羅馬教會的主要活動內容,16世紀末羅馬保羅教皇頒布了一條出于宗教考慮訓喻:“女性不能在教堂里歌唱”。然而歌劇在歐洲史上誕生以后,隨著社會和歌唱技術的不斷發展,隨之也刺激了歌唱藝術的不斷前進,此時,多聲部歌曲已經越來越盛行,因為圣詠合唱禁止女性參加所以導致了需要女性音域和音色的聲部無人勝任,故在中世紀教堂中的圣詠隊都是由男聲和童聲代替,不過男童的培養時間較長,等到他們都被培養成能勝任演唱需要的時候已經到了他們的變聲期,所以他們的聲樂壽命都比較短,隨著市場要求的增加,將還沒進入青春期的聲音清脆洪亮的男童進行殘酷的閹割手術使體內的雌激素分泌不斷發生變化,進而聲道變窄,音質清澈,有利于音域的擴張以保持他們純凈美麗的童聲音色、音質和音高,并且后期進行規范嚴格的聲樂訓練,再加上自身的體力和肺活量使他們的聲音完全超過成年男高音和女高音可以達到的范圍,使之更完美地演唱當時的音樂作品,最終造就了特殊的時代文化產物——閹人歌手。
(二)嚴格的專業訓練方式及輝煌的演藝生涯
閹人歌手在進行殘酷的閹割手術之后一般都要被送往專門的音樂學校進行專業的音樂學習,此時在意大利許多城市都有這樣的音樂學校,據記載最著名的是在那波里,那里其中就有一所音樂學校圣奧諾弗里歐曾經培養了許多優秀的閹人歌手,據記載,在那些學校里:“全年的假期在秋季,幾乎沒有假期,冬季在天亮前兩小時起床開始練習,中午除一個半小時休息以外直到晚上,上午一個小時唱困難的樂段,一個小時吐字發音,一個小時在鏡子前練唱;下午半小時的閱譜,半小時自由練習,其他時間練習羽管鍵琴和作曲。”[1] 這是當時這些孩子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正是由于有了這種不斷的堅持的精神以及大量艱苦的專業訓練使得閹人歌唱家往往既是作曲家又是演唱家,他們不僅能夠即興創作、演唱大量高難度的華彩樂段,還能在歌劇舞臺上制造出讓觀眾目不暇接的轟動場面。
隨著歌劇飛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閹人歌唱家被廣泛運用到歌劇舞臺上,蒙特威爾第的歌劇《奧菲歐》中的主角就是一位閹人歌手擔任的,然而最初歌劇實際上很少使用閹人歌手,更少擔任主要角色,但是盡管如此,年輕的閹人歌手很快就確立了自己在教皇歌劇院舞臺中的地位,漸漸地,更為成熟的閹人歌手爭取到了各種英雄、武士以及戀人等角色。在那時,大多數歌劇的演唱者都是閹人歌手,優秀的閹人歌唱家更是幾乎主宰了整個歌劇舞臺,在那個過于追求音質和技巧的美聲唱法時代,他們曾經以精美絕倫的歌唱技巧獨領風騷,風靡一時。
二、閹人歌手的聲音魅力
曾有作者寫道:“18世紀一個法國律師安西隆在其著作《閹割展示》中描述他在1705- 1706聽過的歌唱,他曾這樣形容一位閹人歌手帕烏利契歐:“年約十九,確是世上的奇跡”,描述另一位歌手杰羅尼莫的歌聲“如柔和的滴水,全然的平靜和安寧”。1775年英國倫敦出版的《悲劇中的戲劇性表達》一書中則描述了著名的法瑞奈里演唱的情況:“何等的一個管樂器,何等的聲調,聽起來多么消魂!”[2]
由于當時的錄音、錄像技術不發達,我們對閹人歌手的美妙歌聲也只能通過相關文獻的記載中去挖掘,并且探視他們在舞臺上的輝煌時刻。以上的這些種種的描述都使我們不難想象出當時閹人歌手高超的歌唱技巧和美妙的音色以及難以想象的音高,也可以說是以一種強大的力量在支撐一個小孩子的稚嫩聲音,于是產生了聲音上的奇跡,加上自身巨大的肺活量使他們一口氣可以持續發音一分鐘以上甚至更長,使得閹人歌手成為當時歌劇舞臺上不可替代的角色。
三、閹人歌手對聲樂藝術帶來的啟示與思考
在聲樂教學不斷發展的今天,歌唱訓練方法已經是各式各樣了,每個聲樂老師會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聲音條件傳授不同的聲樂方法,不過在我們的歌唱訓練中,尤其是男生訓練中,急功近利的思想往往使歌唱訓練不盡如人意,閱讀有關對閹人歌手的研究資料后不難發現,閹人歌手的歌唱對我們今天的歌唱訓練方法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
(一)為當代的聲樂歌唱訓練的積極作用
1加強輕聲練習,增強聲音的靈活程度
首先,閹人歌手的聲音很靈活、輕松、抒情而柔美,他們在演唱聲樂作品的時候能夠運用自如,完成各種技巧表演,在我們今天的歌唱訓練中,不太重視聲音靈活性的訓練,而輕聲練習是訓練聲音靈活性的有效方法,蘭佩爾蒂曾經說過:“輕聲是表情的基礎。”,所以我們在平時的訓練中應該加強輕聲練習,使聲音更富有靈活性,能讓我們更好的完成作品,更好的表現作品中的情感。[3]
2加強音區的統一,強化聲音彈性和連貫性訓練
閹人歌手近乎完美的音區統一是我們現在聲樂演唱者很難做到的,除了生理因素外,與他們聲音的彈性、連貫性是分不開的。要想聲音能夠在高低聲區達到完美的統一,就必須進行聲音的彈性練習,將發音器官的肌肉訓練得松弛而有活力,使我們的喉頭能夠隨著音高的變化而靈活自如的自行調節歌唱狀態。雖然對于我們聲樂演唱著來說這是一個很難達到的演唱標準,但是我們必須堅持加強聲音彈性、連貫性的練習,能為聲音更好地統一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樣不僅能避免歌唱中種種不自然的狀態,也是我們擴展音域和增加聲音彈性的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
3注重氣息的控制,增強生理支撐
讀過有關閹人歌手資料的人和看過電影《絕代妖姬》的人都領略過閹人歌手高超的氣息控制,他們連續唱出一個接一個的優美顫音而不換氣,然后再唱一個樂段,比前兩個樂段更優美,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身體保持靜止,像一座雕像,眉毛、嘴和身體一動不動,這些都需要超強的氣息進行支撐,在現在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這也進一步說明了氣息的重要性,在中國古代就有“善歌者必先調其氣”的說法,可見氣息控制的重要性。在我們學習歌唱時, 與發聲練習分開來訓練,用我們知道的各種氣息控制的訓練方法使呼吸器官, 尤其是橫膈膜得到鍛煉, 使其功能得到加強。
(二)為后世聲樂藝術的發展帶來的思考
閹人歌手是歐洲發展時代一個特殊的發展產物,它只屬于那個特殊的時代。穿越歲月的漫漫風塵我們可以想象那時繁華的歌劇舞臺上閹人歌手們盛裝出演的盛況,也許人類歌唱聲音的極限也將至此。當閹人歌手在舞臺上唱出比夜鶯還要婉轉的歌聲后,面對狂熱的人群時會不會有一種惆悵?因為其實這樣的歌聲也只能是一種時尚的欣賞品和消費品而已。
人類道德的覺醒和審美觀的提高促使了閹人歌手的最終消亡,我們應該用辯證的眼光來評價為當代聲樂藝術的發展帶來的影響和啟示,閹人歌手的參與為歌劇的繁榮帶來了新的推動力,他們聲音的特殊魅力不斷地促使人們追求和探索更為科學、更為人道的發聲技術與技巧。無論是沉浮、興衰或是繁榮,閹人歌手和意大利正歌劇都是歷史的時代產物,閹人歌手的興盛與衰亡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對此也有一定的了解,除了認知歷史、以史為鑒以外,更重要的是怎樣能夠做到“品鑒有度”、“古為今用”,從而能夠更好地遵循和探索世界聲樂發展動向,怎樣為后世的聲樂藝術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參考價值?這些才是最值得我們去思考與探究的。
[參 考 文 獻]
[1]
管瑾義.西方聲樂藝術史[ M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76.
[2]管瑾義.西方聲樂藝術史[ M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77.
[3]田玉斌.談美聲歌唱藝術[ M ].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23 .
[4]胡郁青.中外聲樂發展史[ M ].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5]保羅·亨利·朗,顧連理,張洪島,楊燕迪譯.西方文明中的音樂[ M].貴陽: 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
[6]沈湘. 沈湘聲樂教學藝術[ M ].上海: 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7]房亞紅.塵封在歷史記憶中的閹人歌手[ 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2(09).
[8]倪海霞.閹人歌手與十七、十八世紀的歌唱藝術[ J].藝術探索,2008(12).
(責任編輯:邢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