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設計實踐教學是藝術設計專業本科生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可以依托建筑設計院或景觀規劃院所做的實際工程,以景觀規劃與設計為主要方向,進行多維度整體性的設計,即包括景觀設計的社會學維度、生態學維度、美學維度在內的綜合而平衡的設計。本文通過具體教學案例探索這種模式的可行性與對學生設計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景觀規劃與設計 教學案例 設計維度 整體性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1-0012-02
設計實踐教學是藝術設計專業本科生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目前主要采取的教學方式是依托建筑設計院或景觀規劃院所做的實際工程,以景觀規劃與設計為主要方向,在指導教師與工程師的聯合指導下參與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按任務書規定完成一定量的圖紙成果,作為結課評定的主要依據。本文在此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整體性設計的重要性,即包括景觀設計的社會學維度、生態學維度、美學維度在內的綜合而平衡的設計。通過具體教學案例探索這種模式的可行性與對學生設計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
一 景觀設計多維度整體性模式改革的重要意義
景觀設計是藝術設計專業重要的系列課程內容之一,在畢業設計階段大多選擇綜合性景觀設計與規劃項目為題目類型。而設計實踐教學正是這兩個教學環節的必要過渡階段。即將理論知識體系(包括學術前沿觀點或新技術)與真實工程項目相結合,切實完成理想方案到實際工程的初步轉型,為學生進一步適應實際工作做準備。因此,在此教學階段探索景觀設計多維度整體性的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1)幫助學生培養全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多維度設計思維模式,認識到實際問題的復雜性與綜合性;(2)逐步形成與理論體系構成對應的整體性設計模式,完成由知識系統向具象形體設計的轉換;(3)突出案例性教學的重要性,分別以不同設計方向為重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本文提出設計實踐教學中景觀設計整體性教學指導模式,即兼顧景觀設計的文化性、生態性、美學特征等多維度的綜合體系。正如唐軍博士在其著作《追問百年:西方景觀建筑學的價值批判》中指出的,現代景觀規劃設計應具備綜合而平衡的價值標準,而這正契合了設計實踐教學中景觀設計教學指導的基本原則。
二 多維度整體模式的提出與實踐
西方景觀建筑學專業是以作為民主和理想象征的城市公園運動為開端的。所以普通民眾才是公園設計的享有者和使用者,公園作為城市生活景觀重要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生活的質量,讓人們在城市中享受自然,享受美景。因此,景觀建筑師的社會責任幾乎與其設計能力同等重要。而這種社會責任卻來自我們面臨的所有危機:自然生態遭到破壞、歷史文化環境受到侵蝕、景觀美學特征受到全球化影響逐漸失去鮮明的地域性特征。環境設計專業的工程實踐教學首先有必要讓學生認識到這些景觀建筑師的社會責任,結合具體項目存在的突出問題,從而確立設計目標,確定解決方案,完成圖紙設計內容。
目前設計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大致出現在以下幾方面:(1)學生有相關的知識儲備,例如景觀生態學原理,但遇到實際工程,就不知道通過怎樣的方式或途徑,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2)有的設計項目有明顯的傾向,例如歷史街區保護與改造,學生有明確的設計方向,但容易忽視景觀設計的其他維度,難保證項目實施后的綜合社會效益;(3)有的設計項目沒有鮮明的設計意向,需要通過實地調研、前期多方考察與資料的收集方能確定具體設計目標。沒有多維度整體性設計的思維,很難在諸多設計方向中明確重點問題。
多維度整體性指導模式提供這樣一種全面而綜合的設計指導體系,幫助學生在景觀生態設計、文化景觀設計、生活景觀設計等諸多維度在內的整體性設計指導模式下完成方案設計的各個階段,包括前期調研、確定設計目標、設計任務、設計構思、初步設計、分項設計、綜合設計等。下面結合具體案例進行分析。
三 典型案例分析:
1.綜合而平衡的設計——曲阜古泮池片區景觀規劃設計
歷史街區環境的保護與改造項目一直面臨多方面的問題,工程實踐項目之一——曲阜古泮池片區景觀規劃設計就體現了這種景觀設計類型豐富的綜合性。
古泮池景區位于山東省曲阜市明故城東南部,北至五馬祠街,西到東南門大街,東面和南面為環城馬道,總面積14.72公頃。明故城為體現中國儒學精神的文化、旅游、居住復合功能區,文化功能是其核心,旅游業是其主導產業。古泮池周圍院落及建筑:共住有約400戶居民,尚有一些傳統民居,現狀環境較差,其主要景觀因素——泮池的水域面積約有1公頃。
多維度整體性設計指導模式首先要求學生確定主要設計方向。本項目設計應充分考慮泮池景區的歷史文化價值以及周邊歷史街區的保護與發展機制,以改造古泮池生態環境及其周邊歷史環境的保護與發展為景觀規劃的主要任務,完善基礎設施,對部分街巷、胡同進行示范性改造設計,對部分民居進行示范性修繕、改造、更新的設計。
其次,要求學生多維度綜合性地完成設計任務。其中綜合平衡地考慮周邊民居建筑的現狀使用、保護和發展的關系,綜合考慮現有居民、使用者的利益和對于城市環境的具體需求,結合景觀社會學的相關內容進行居住區景觀設計。
在曲阜古泮池片區景觀規劃設計項目中,歷史文化環境的保護與發展是這個項目的主題,但多維度整體性的指導思想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景觀生態學的維度作為主要解決問題的途徑,使得泮池水質的改善和周邊生態環境的恢復成為設計的核心問題;(2)文化景觀設計的維度提供了重要的設計思路:泮池作為孔廟、孔府、孔林重要的組成部分,儒家“入泮”禮儀重要的場所,需要在景觀的設計手法與豐富的文化景觀因素的組織中體現這種文化特征;(3)生活景觀設計綜合考慮了周邊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設計了散步休閑的空間和景觀要素,作為景區的觀賞游玩的空間和景觀特征。
這類城市環境中的歷史保護區的改造和更新的研究對于大多數中國的歷史文化城市具有重要的意義。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景觀設計首先要確定的是其歷史價值和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在景觀設計方法中探索歷史文化特征的有效延續途徑。但同時又要綜合性地將城市生活的需求、城市生態系統的調節等要素考慮在內,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2.生態重建區——南泥灣生態風景區景觀規劃設計
南泥灣景區位于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南泥灣鎮,處在延安市區到壺口瀑布的主要交通連線上,距延安市區東南45公里,距壺口瀑布175公里。南泥灣鎮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而南泥灣景區內由三道川組成一個“丫”字地形,南為九龍泉,西為南蟠龍,二川交匯處為陽灣,行政村桃寶峪位于西川南蟠龍內。南泥灣一帶由于秦漢時期的屯墾,茂密的森林及草原生態環境屢遭破壞;同治五年后由于回漢相爭,人口減少,農田荒蕪;近代史上紅軍三五九旅駐防,實行屯墾大生產運動。現在的南泥灣已建成革命紀念地為主,旅游、經濟綜合開發為一體的經濟文化中心鎮。
生態風景區景觀規劃設計是以景觀生態學的相關理論與實踐為指導,以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為原則的綜合性景觀規劃設計。因而南泥灣風景區景觀規劃設計首要考慮的是生態重建與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尤其在陜北地區生態環境惡化、水土流失嚴重的背景下,南泥灣風景區的生態維度設計要素應是設計的主體;另外南泥灣是具有紀念性歷史文化特色的風景區,需要考慮革命紀念風格的設計要素,并結合陜北地域文化特色形成景觀設計藝術維度內容。因此,本項目設計重點雖然在于生態景觀規劃與生態重建,但鑒于規劃區現狀,整體性多維度的設計模式在這個項目中體現了綜合性與平衡性。景觀設計的生態效應、社會經濟效應與歷史文化的傳承均得到了重視和體現。最終南泥灣生態風景區功能定位為將紀念性文化景觀與生態景觀(包括九湖生態濕地公園、生態牧場、森林度假莊園、大南溝體育休閑區、大西中藥養生園等)相結合的整體性景觀規劃項目。
在具體設計過程中,南泥灣風景區的景觀設計的綜合性則決定了景觀設計要素、設計主題及設計手法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基本涵蓋了景觀規劃設計的藝術維度、生態維度、社會維度等。“風景區的建立是出于對國家自然風景資源和人文歷史資源的保護,在資源保護的前提下為人類服務。”因此達到自然資源的保護、歷史人文資源的保護、風景區開發建設三者綜合而平衡的可持續發展應成為風景區規劃設計的前提與目標。
四 總結
景觀規劃設計在我國發展時間比較短,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并與國際景觀建筑學的行業標準和教育體系接軌,還需要一段時間。正如吳良鏞教授所倡導及推進的“廣義建筑學”和“人居環境理論”一樣,景觀規劃設計專業也應強調這種多維度整體性的理論與設計體系,并在更多的課程教學中進行多種方式的實踐。使學生形成多維度整體性思考問題的模式,從而綜合性、創造性地進行設計。
參考文獻
[1]王向榮、林菁.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美〕麥克哈格.設計結合自然(黃經緯譯)[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6
[3]〔美〕約翰·O·西蒙茲、巴里·W·斯塔克.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朱強等譯)[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