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人口大省的河南省,目前“后示范”階段高職教育存在不足,高職院校招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如何在保持自身特色并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上,吸引更多的優質生源,需要探索招生工作的新思路。
【關鍵詞】后示范 河南省高職教育 高職招生
【中圖分類號】G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1-0198-01
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教育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國家重視,2006年11月,為提升高職院校的辦學水平,教育部啟動了被稱為“高職211”的“百所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工程”。至2011年,高職示范校建設項目已經全部驗收完畢,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隨著“后示范”時代的來臨,高職教育在迅猛發展、招生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高職院校的招生情況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部分高職院校開始出現生源危機。
一 河南省高職教育發展問題
近幾年河南省高等職業教育得到長足發展,截止到2014年7月,根據河南省教育廳公布的2014年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高等學校為126所(不含分校辦學點),其中高職高專院校為75所。河南省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根據2014年高招錄取統計顯示,八成以上高職高專院校的第一志愿不足計劃數,在本科院校錄取分數線下調、社會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遍地開花以及適齡生源總數下降等各種因素擠壓之下,高職院校發展很不平衡,一些院校開始暴露出快速發展下日益增長的不足,主要表現是:
1.辦學歷史長短不一,辦學質量不均
河南省60余所高等職業院校辦學歷史懸殊10余年。成立較早的院校對高職教育的辦學規律和特點有了較深刻的理解,而有些成立較晚的院校則認識模糊,甚至片面并沿用舊的規章運行;成立較早的院校管理制度已趨完備,管理比較規范。
2.辦學特色彰顯不均,專業設置有偏差
大多數學校正在按照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產學結合的高職辦學要求,在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工學交替的育人模式、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上深化改革,開始顯現學校辦學特色。但至今仍有不少學校對高職教育的辦學規律和辦學要求理解不深,把握不準,不顧社會需求和自身的辦學基礎條件盲目擴大規模。
3.校企合作程度不深入,缺乏長效機制
高職院校需要和企業行業攜手才有實際意義。但多數企業僅是接受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實訓,懂培訓的企業專家不多。雙方都對培養產業員工技能、對產業發展的長遠意義認識不足。故雖然各方倡導校企合作、鼓勵參與辦學,但是由于缺乏深入合作的長效機制,行業、企業參與熱情不高,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不盡人意。
4.辦學水平參差不齊,畢業生就業不理想
河南省62所高等職業院校中,有的院校已經成為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畢業生供不應求;而一些院校社會影響小,招生困難,新生報到率低,且畢業生就業率低。
二 河南省高職院校招生現狀
就全國而言,近幾年高校在占地規模、硬件設施上都在不斷擴展,而整體生源數量在2009年后呈逐年下降的趨勢,本科院校擴招沖擊持續增強,省內外高校在河南招生數量逐年增加,高職院校調整錄取分數線進行應對,但結果是生源質量下降,外界競爭壓力仍有增無減。
近幾年河南省高職院校在數量上突飛猛進,但隨著河南省高職院校數量增長速度加快,單招試點逐步全面放開,區域內生源競爭日益加劇,高職院校間生源多寡不均,同時,高職教育因為規模擴張過快導致辦學條件無法支撐內涵建設而出現質量下降,因不重視特色而形成千校一面,部分高職院校開始出現生源危機。
三 高職院校招生對策
面對目前河南省高職教育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和高職院校招生面臨的生源危機,為了高職教育和高職院校本身的長期發展并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必須提高辦學質量、根據客觀條件明確自身辦學定位和確定辦學目標,確保畢業生順利畢業與就業,以實現學校從招生、教學實施到學生就業全過程的良性循環。
1.明確辦學方向區域化,服務河南經濟
高職院校應立足當地,針對當地產業發展特色,依托師資優勢,打造名牌專業,不能“求大、求全”,要走特色化發展道路,如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等,體現服務區域經濟需要,這樣高職院校才有地方特色,才能培養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畢業生。
2.人才培養實用化,以就業促進招生
以就業為導向,切實提高畢業生就業率,注重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實現“入口旺,出口暢”的良好局面。解決就業的基礎環節是專業設置要適應市場需求。專業設置要瞄準經濟與產業結構調整的走向,在廣泛調研的前提下,組成由行業、企業、學校參加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對人才需求預測、產業發展前景分析、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計劃安排、主干課程設置、能力結構要素、專業開辦條件以及專業建設的社會可利用資源等方面進行評議、論證、審核。培養用人單位急需的技術、工藝、管理、服務崗位的應用型職業技術人才,畢業生就能找準就業方向,較快地進入工作崗位。
3.建立穩固的生源基地,為招生提供可靠的保障
高職院校可以根據專業設置和專業建設的特點,有重點地選擇一些地區,大力宣傳學校的辦學特色、專業特色、就業方向、就業形勢,使考生和家長都能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特別是學校的一些專業在某一地區就業有優勢,學校就進一步強化宣傳,使考生及家長未入學就能看到今后就業的機遇和目標,讓他們能夠放心、安心地來學校就讀。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