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醫學專業認證旨在進一步完善中醫高等教育保障體系建設,確保中醫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以此為導向的外語教學改革要求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外語教師師資水平,為培養高質量的中醫人才服務。
【關鍵詞】中醫專業認證 外語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1-0016-02
一 中醫學專業認證背景
認證是由指定的專門機構采用一整套明確的標準和程序對教育機構進行審核與評價的過程。醫學教育認證作為一種外部質量審核機制,是保證醫學院校教育質量和規范醫學人才評價的有效途徑。2007年開始,教育部高等學校中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著手制訂《本科醫學教育標準——中醫學專業》并探索建立中醫學專業認證模式(簡稱“中醫學專業認證”)。中醫學專業認證的試點和研究先后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暨南大學、寧夏醫科大學等13所不同類型的高等院校進行。2013年1月,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頒布了《本科醫學教育標準——中醫學專業(暫行)》,以保證和規范中醫人才培養,提高中醫國際教育質量和促進中醫藥國際教育健康發展。中醫學專業認證陸續在各省中醫藥高等院校展開,成為中醫學專業建設和專業教學改革的普遍指南。
二 中醫學專業認證對外語教學改革的啟示
1.健全中醫高等院校外語教育保障體系
中醫專業認證有利于統一行業內部對中醫人才職業素質要求的認識,有利于推動中醫教育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推進中醫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中醫人才培養質量、推動中醫學國際化進程的重要舉措。中醫藥在防病治病,養生康復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中醫藥的國際傳播迫切需要在專業和外語方面都優秀的復合型人才。中醫學專業認證為中醫高等院校外語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重要保障,也對推進外語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外語教育水平和提高中醫學專業人才外語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促進中醫高等院校外語教學改革和外語特色的發揮
外語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外語教育在中醫藥高等院校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實現中醫藥國際化和培養中醫國際傳播交流人才的重要途徑。結合各個學校的發展定位,外語教學要改革、要有特色,為學校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如上海中醫藥大學嘗試中醫與外語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從2001年起就開展了雙語教學試點工作,并在中醫學專業(七年制)中開設了針灸推拿外向型方向,現開設雙語課程近20門,并在七年制中醫學專業臨床實習階段嘗試開展英語教學查房和病例討論,編寫相關雙語教學教案(劇本)超過40個。
3.促進外語教育教學理念的創新
中醫學專業認證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與外語教學所倡導的高素質人才培養途徑相一致。認證強調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中為學生的自身成長釋放更多的發展空間,以此來激勵和挖掘學生成長。中醫專業認證要求活躍并延伸課堂形式和內容、探索教與學新的契合點。認證促進外語教學改變單一的評價方法,構建包括形成性考試和終結性考試的多元化學業評價模式,促進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
三 外語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1.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學生是外語課堂的主體,外語教學中要把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結合起來,實現教與學過程中的有效互動。“90后”的大學生思維活躍,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沉悶的課堂不利于他們自身特點的發揮,更無法實現英語聽說讀寫譯的培養。在醫學院校將學生課堂理論知識學習學時普遍縮減,重視操作和臨床學習的大背景下,更需要外語教師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將課堂變成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檢驗鍛煉效果和教師答疑解惑等內容的地方。
2.外語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求創新教學方法,改革外語課堂模式。根據課程特點,結合學生實際,采取互動式、討論式、啟發式、案例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外語課堂教學也不能拘泥于傳統方式的束縛,真正告別“一言堂”式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主動性和創造精神,自覺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先進的課堂教學方法并引入自身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想上課、要上課,在課堂上能收獲知識,教師課堂中有壓力,更有收獲和反思,這是一種良性的教與學之間的互動,也是構建良好外語課堂教學模式的目標。
3.在外語教育中的發揮服務意識,為高質量中醫藥人才培養服務
社會、醫療機構、學生家長對中醫藥高等人才的要求是外語教育不能僅僅滿足于學習課本知識和通過英語考試。中醫專業認證要求人才遵循中醫高等教育規律,符合專業培養目標,適應市場要求。在此背景下,許多中醫高等院校結合地方實際,提出“訂單式”教育模式,培養既專業又能適應就業崗位的畢業生,較好地滿足了市場的需求。中醫院校外語教育也要與時俱進,將應用型、實用性的內容,如專門用途英語(ESP)、學術英語(EAP)等內容融入課堂教學中,為今后學生的職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4.完善外語成績評價體系
通過中醫專業認證,不斷完善學生外語成績評定環節,健全全過程評定體系。一方面,充分發揮外語考試在教學中的引導、評價、反饋和激勵作用,改變單一評價模式,建立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為主體的成績評定體系,使學生的學業成績評定體系更加科學、合理。另一方面,考試結束后,要求外語任課教師在認真研判試題的基礎上,對試卷和考試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形成較為客觀真實的試卷分析報告并反饋給學生,以促進教學工作的進一步完善。
5.外語教師師資培養
外語教師的素質是外語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人才培養的質量與師資力量息息相關。國際化中醫藥專業人才培養必須依賴一定數量的、高素質的復合型師資力量。中醫藥高等院校外語教師普遍存在著師資力量尤其是“中醫(藥)+外語”的“雙師型”師資短缺的問題。依靠英語專業畢業教師講授相關雙語課程或者醫學英語課程,往往很難講透,學生一知半解。可喜的是,許多中醫高等院校外語教學部門已經看到并正著手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通過英語專業教師的再學習培訓活動獲得醫學專業的第二學位,另一方面,通過引進人才的方式將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醫學專業人才或者招聘外語能力突出的優秀中醫專業學生擔任醫學英語或專業英語教師,彌補醫學專業英語教師不足的現狀,并以此為突破提高“雙師型”教師的師資水平。
參考文獻
[1]馮健、周桂桐、王智勇等.專業認證是推動中醫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機制保障[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2):1~2
[2]黃泳、黃少慧、練三鋒等.中醫學專業教學改革經驗——南方醫科大學中醫學專業試點認證總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4):523~524
[3]李莉、陳林興、趙懷清.實施中醫學專業認證 推動專業建設與發展[J].中醫教育,2014(3):26~27
[4]汪青.國際醫學教育認證的發展與現狀[J].復旦教育論壇,2011(5):86~91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