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理事會制度是各職教集團普遍實行的組織制度,不過它卻存在著不少問題。本文從職教集團實行理事會制度的必要性、理事會制度存在的問題、完善理事會制度的策略三個方面進行研究,以便促進職教集團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社會轉型期 職教集團 理事會制度 完善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1-0037-01
一 職教集團實行理事會制度的必要性
職教集團是在政府的主導下,以行業為基本范圍,行業內的職業教育院校、培訓機構、科研部門和企業等多方聯合為基礎,各成員單位通過協議、參股、合作等多種形式進行資產和資源整合,形成具有共同價值追求和職業道德內化的教育共同體。職教集團的多種成員類型和特殊組織結構,必然決定它要實行理事會制度。
1.體現各成員單位的平等
職教集團內部成員單位之間是平等協商、互利共贏關系,享有相應的權利和義務,發揮各自優勢,共促集團發展。理事會制度體現了“民主、自由、平等”的價值觀,有利于各成員單位平等地表達利益訴求并發揮主體性和能動性,同時還反映了對我國傳統文化價值觀的認同,切合集團內各成員單位的發展要求,是公認的最合理組織制度形式。
2.符合國家政策的倡導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探索建立高等學校理事會或董事會,健全社會支持和監督學校發展的長效機制。探索高等學校與行業、企業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進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社會團體的資源共享,形成協調合作的有效機制,提高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能力。”教育部、財政部明確指示建立一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構建科學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成立多方參與的管理機構,負責重大事務協商與決策,實現開放共享、持續發展。職教集團實行理事會制度正是國家發展教育思路的必然選擇。
3.有利于職教集團的發展
職教集團理事會對各成員單位的權限進行劃分,明確權利和義務,重大問題采取共同協商形式,既保證了職教集團發展的規范性,也為各成員單位協調和維護各自利益提供了依據。理事會制度體現了集團開放性、服務性、互利性、公益性的原則,有利于各成員單位平等協商、相互監督、共謀發展。
二 轉型期職教集團理事會制度存在的問題
1.職教集團理事會制度缺乏法律保障
目前我國教育方面的法律沒有對理事會制度做出明確規定,職教集團一般又都是“松散型”的社會組織,各成員單位之間地位平等、協商合作,不像經濟集團那樣有緊密的利益關系,在缺乏法律保障的情況下,職教集團理事會制度在執行上就很不嚴謹,也很難對不遵守規范和契約的成員單位進行強制約束。
2.職教集團理事會制度缺乏執行力度
職教集團一般來說都規模龐大,人員眾多,但是所有的執行人員均為兼職,地域上比較分散,時間、精力不足,溝通方式有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們對職教集團工作的投入。再加上理事會議召開的時間間隔比較長,各成員單位見面機會很少,合作不緊密,職教集團容易成為虛名,形不成強有力的實體組織。另外,決策權還可能大量集中在少數個人手里,致使個人化控制現象突出。集團表面上實行理事會制度,實際上難以實現“民主集中制”原則。
3.職教集團理事會制度缺乏有效監督
一方面,內部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很多集團沒有監事會;有的下設了監事會,但是它的活動受到理事會或理事長的控制,不具有獨立性;有的是監事會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不掌握充分的組織運行信息,發揮不了有效的監督作用。另一方面,外部對職教集團的監管不力。政府不具體領導集團的事務,法律對集團運行缺乏保障,社會輿論監督難以起到調控作用。“集”而不“團”、“冷”“熱”不均、管理松散、企業參與熱情不高、過分看重經濟利益等現象,大都跟集團制度不健全或者執行不到位、監督缺失有關。
三 完善職教集團理事會制度的策略
1.健全法律體系
國家要出臺相關的政策或規范,對理事會制度進行詳細的規定,比如,理事資格、理事選舉、理事任期、理事職責、理事行為規范、理事會準入或退出、理事會決策等一系列事宜都要明確,做到有法可依。
2.加大執行力度
完善理事會的宏觀決策,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運行機制,促進職教集團制度化。集團內部加強各成員單位的聯系,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提高運行效率,加大執行力度。
3.加強內外監督
職教集團要把監事會作為內部監督機構,對理事會、理事長及執行長的權力形成有效制約,內部各成員單位要相互監督,防止出現定位不準、責權不明的狀況。從外部環境講,政府部門要切實起到引導、監管作用,行業協會也要積極發揮監督作用。總之,應多方齊管,共促職教集團發展。
參考文獻
[1]田凱.中國非營利組織理事會制度的發展與運作[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9(2)
[2]余秀琴.中國經濟轉型期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D].天津大學,2009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