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高職學校的教育條件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這給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筆者從學生管理工作者的角度,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探索高職學生管理的一些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生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1-0053-02
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了大眾化階段。高職院校的教育形勢隨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高職學生管理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
一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現狀
1.高職院校學生現狀
第一,生源質量不高。2013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4.5%。這意味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了大眾化階段。我國各地的高考錄取率更是持續走高。根據教育部數據,自2012年以來,全國高考錄取率一直在74%以上,個別地區錄取率更高。多地招生計劃沒有完成,出現“考生少、計劃多”的狀況。這意味著,高中生只要愿意上學,基本都有繼續深造的可能。多數學生由于考不上本科,紛紛涌入高職院校,由此帶來了高職院校生源質量的參差不齊的局面。持續走低的生源質量導致了學校教學效果差、學生管理難度變大等后果。
第二,學生個性增強。最近幾年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多為“90后”,很大一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成長于較為優越、開放的生活條件下。各種思潮、社會現象對他們的思想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這個年紀的年輕人,思維還不太成熟,很多學生還處在二元對立的思維階段。種種原因導致這部分學生的個性較強,遇到事情考慮不周,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2.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現狀
第一,學生管理體制滯后。近幾年,我國高職教育發生了跨越式的發展,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加。高職院校在生源、教學內容、就業方式上的特殊性,決定了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也應該有特殊性。但是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很多都是由中職升格而成,或者新設立而成。升格而成的院校,相關的學生管理模式大多還停留在中專階段,管理的方法和實效性沒有轉化到教育發展的新要求上。新設立的院校大多照搬本科院校學生管理的模式,沒有照顧到高職學生的特殊性。
第二,學生管理工作隊伍不能適應管理工作的需求。當前,高職院校的學生工作隊伍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數量不足。由于種種原因,目前高職院校輔導員達不到教育部規定的輔導員與學生1∶200的比例數,數量不足造成了輔導員的工作負荷過大,對很多學生照顧不周。二是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學生管理工作是一個需要熱情、經驗和藝術的工作。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輔導員隊伍并不穩定,工作在一線的輔導員多為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很大一部分輔導員在面對學生時,沒有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難以取得學生的認同,管理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等方面亟待提高。
二 輔導員的應對之策
1.更新管理理念,改革學生管理體制
輔導員必須隨著教育形勢的新變化不斷改變工作方式、更新工作理念、提升工作水平,不斷探索新型學生管理工作體制,推動學生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
2.不斷提升輔導員自身的業務能力
在高校學生管理隊伍中與學生接觸最多、交流最頻繁的人當屬工作在第一線的輔導員。因此應引導輔導員加強自身職業修養,提升輔導員隊伍的學生管理水平。
輔導員要拓展綜合素質,應該具有輔導員這一專業廣博的專業知識,要樹立職業理想,隨著時代的發展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自覺學習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新理論,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業務知識和素質,研究和探索學生工作的新方法,同時還應該具有學生管理的知識、心理學知識等。對于所帶學生的專業,輔導員也不應是“門外漢”,應廣泛獵取知識,使自己能適應青年學生思想活躍、求知欲強、興趣廣泛的特點,找到與學生交流的共同語言,具備良好的溝通和協調能力。
3.學會工作,不斷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第一,學生管理工作要提綱挈領,在抓重點的同時,拓展其他工作。學風建設是學校學生管理的首要任務。輔導員應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激發學生磨煉技能的積極性,積極協助相關部門組織各類技能競賽,給學生搭建展示自己能力的舞臺,注重營造良好的班風和學風,發揮集體育人的作用。
安全是學生管理的重中之重。學生安全工作關乎學生及家長的切身利益,學生管理應把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放在首位。輔導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運用網絡新媒體、學生主題活動等形式,及時向學生傳達安全知識,喚起學生的安全意識,引導學生注意人身、心理、財產、食品安全等等。
第二,依托學生骨干,建立暢通的信息反饋機制。輔導員工作面臨著“人手少,任務重”的困難,因此建立暢通的信息反饋機制,發揮學生在學生管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輔導員要著力于學生干部培養和管理,建立好學生工作信息反饋隊伍,關注學生中出現的突發事件,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本著放手不放縱的原則,教育和引導學生干部以身作則,樹好自身榜樣形象,帶領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嚴格執行學生干部例會制度,把例會制度和培訓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干部隊伍不斷成長。
第三,創新日常工作方法。(1)“抓兩頭,帶中間”。發揮學生骨干的作用,重點關注學業困難、心理障礙、經濟困難等類型的同學。做好特殊學生的心理建檔工作,加強對后進生、家庭變故學生、特困生,以及少數民族學生心理的關注。對于各類困難學生,輔導員應定期談話、溝通,和學生家長保持聯系,做到心里有數,同時抓好兩頭,讓兩頭學生帶動中間學生的管理工作。(2)按年級特點進行針對性管理。針對大一新生,做好新生入學導航系列活動,幫助新生順利度過入學適應期。具體做法是:見好第一面,開好第一課,告訴學生什么是大學,在大學中應該做些什么,引導學生做好學涯規劃;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所有學生的基本信息,構建如校內網、QQ群、微信等溝通的平臺。營造氛圍,善于開展班級活動,發掘學生的潛質,創造集體和諧的氛圍,做好新生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針對畢業生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即將走向社會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就業信息渠道窄的實際情況,定期開展職業生涯指導教育,組織模擬招聘讓他們的憂慮心理得到緩釋。引導學生清楚認識自己,主動出擊,并且拓寬就業道路,使每個學生用健康積極的態度面對就業,找到心儀的工作。(3)深入到學生中去,做好交流工作。輔導員做工作時應考慮到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有些工作,深入到學生中間去比泛泛而談更有針對性,更能收到相應的效果。情感交流是輔導員的秘密武器,輔導員應隨時把握機會與學生進行談話,可以是正式的辦公室談話,可以是偶遇式的,也可以深入學生宿舍,了解學生學習生活情況,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對學生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既做到有情感中的教育,更有教育中的情感,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4)發揮新媒體在學生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利用QQ、微信、微博平臺等及時發布相關信息,或者通過以上新媒體與學生、學生家長進行互動交流。
總而言之,高職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紛繁而又復雜的工作,我們需要不斷加強學生管理工作隊伍建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運用現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使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進一步科學化、制度化、法治化,只有這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才能為社會輸送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黃紹能.高職學生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科教導刊,2011(16)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