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化裝造型教學實踐為基礎,力圖探索課程體系建設的新思路。首先對新的時代背景下音樂教育專業開設化裝造型課程的重要意義進行了闡述,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開設化裝造型課程的構建原則,最后提出了相應的構建策略與建議。
【關鍵詞】音樂教育 化裝造型課程 課程體系 構建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1-0071-02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音樂教育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與要求。單一、獨立、陳舊的課程設置已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趨勢,建構符合人的全面發展理念、適應市場經濟建設和現代社會發展、滿足社會對音樂教育專業人才的需求的多樣化的課程設置才是必經之道。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現階段,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改革已成為音樂教育界的一個熱點話題。自2006年教育部下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必修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來,眾多高等院校在對傳統課程體系進行反思的同時,也在實際教學中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重新構建了順應時代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化裝造型作為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重要專業課程之一,是學生走向社會工作崗位適應工作需求的必要技能。因此,如何正確認識音樂教育專業開設化裝造型課程的重要意義,以及如何科學地構建課程教學體系,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課題。
一 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開設化裝造型課程的重要意義
在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同時,我國各高校的招生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這就使得本科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隨之加大。而且近年來高校擴招的趨勢一直呈現上漲趨勢,擴大招生規模所帶來的直接問題是學校教學資源的日益緊張,同時使得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中存在的問題日漸突出。長此以往,我們將面臨的是大學畢業生的實踐能力普遍下降,就業技能不斷降低,從而導致學生畢業后即使專業對口也難以滿足工作崗位要求的現象出現。因此,對于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而言,開設化裝造型課程在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審美品位,增強學生的人文與科學素養以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增加學生就業率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盡管諸多高校已經在開設化裝造型課程方面進行了嘗試,但在開設過程中暴露出學生選課的盲目性、功利性以及該課遭到冷遇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如何科學地構建化裝造型課程體系,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現化裝造型課程的發展與教學改革,進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是有待于我們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去探索的課題。基于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體會,就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開設化裝造型課程的思路與策略做如下探討。重點將從化裝造型課程的目標定位、課堂教學內容的提煉、教師教學方法的優化、學生自身學習方法的轉變、學校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及對教學效果的評價等方面進行分析與論述,希望能為改善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質量,促進該專業的教學改革提供啟示和借鑒。
二 目前音樂教育專業化裝造型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對國內眾多音樂教育專業化裝造型課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觀察分析,這些問題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內容設置有待進一步改進
化裝造型這門課程所涉及的理論知識點非常廣,但由于課程的教學學時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對知識點做到面面俱到,并且在之后的教學培養計劃修訂中,各門專業課都在盡可能地壓縮教學課時,以期適應高等院校所制定的“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廣適應”的人才培養要求。而在有限的學時內,讓大學生掌握好化裝造型課程的重要理論知識,并不斷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因此,這就需要化裝造型課程加強與其他專業基礎課程的聯系,發現各門課程之間的共同點,并將自身的特點提煉出來,使之成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2.實踐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開設化裝造型課程其最終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從而適應社會就業形勢的需要。因此,在校期間化裝造型課程的實踐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而且,化裝造型課程的理論知識往往抽象難度大,實踐卻又要求形象、生動、具體。所以理論是主要內容,但純粹的理論難以滿足化裝造型實踐的需要,因此在課程教學中需通過實踐課程來促進學生對化裝造型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并深入剖析在實踐中所涉及的理論知識,從而使得學生從根本上掌握好化裝造型技術,提高自身實踐能力。
但目前該課程開設的實踐教學課時偏少,需增加相應的課時,并要精心設計化裝造型實踐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教學實踐中既能夠掌握好化裝造型課程的理論知識,又能使之掌握相應的操作方法。并且對于目前化裝造型的實踐課程教學質量如何進行評價,是一個薄弱環節,缺乏成體系的考核指標。此外,學生對化裝造型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如何,參與程度高不高,都是影響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這就需要盡可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3.教材內容開發與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個高校都積極鼓勵教師們選用適合本校的教材。對于化裝造型課程而言,更應該從適應普通音樂教育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出發,符合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選用適合本校化裝造型教學對象的教材。在可能的情況下,要編著適合本校音樂教育專業化裝造型課程的教材,彰顯特色,以促進專業的更快發展。
三 化裝造型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對策
1.教學目標的正確定位
在化裝造型教學計劃的制定中,要結合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并順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同時,化裝造型教學計劃的制定要具有時代性:要做到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社會服務為宗旨,走產學一體化的道路;要面向群眾,面向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目標,并堅持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教學方向。除此之外,化裝造型教學與美學是分不開的,因此可在化裝造型教學中適當地增加美學教育,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行為規范,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教學內容的合理規劃
在生活中,一個人的行為、儀表和妝容是其個人修養和氣質的反映,特別是對于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而言,其今后走向社會戲劇舞蹈表演崗位,如何正確化裝尤為重要。這正是化裝造型課程開設的基本目的所在。因此,在對化裝造型課程內容進行選取與規劃時,要在上述目標指導下,進行精心設計。化裝造型課程在教學內容上,要盡力做到將繁重的知識理論簡單化,并能夠以簡馭繁,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學習狀態步入知識的海洋。從傳統的教學內容來看,其內容主要由化裝基礎知識、化裝色彩的基礎知識、局部化裝技巧與化裝的基本程序、矯正化裝、生活藝術化裝造五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化裝造型教學內容的改革需要從創造思維訓練和素質能力的培養這兩方面進行,并且創造思維的訓練應該放在教學內容的核心位置。在化裝造型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學習的方向都應該是訓練學生的創意思維,培養各自的獨創性。該課程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體,作為一名教師在給學生傳授各種實踐技術、設計造型等知識的同時,更需要從審美的角度去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學習與訓練。我們應對堅持將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合理分配、將重點內容與基礎內容合理分解的原則,做到教學內容的有的放矢,從而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
3.教學方法的科學選取
第一,教學模式的改革。現階段,存在一部分的化裝造型課程使用模式化教學法,但仍有個別的課堂教育使用程式化和師承化的教學法,這種教學法只靠教師傳授知識,缺乏創新意識,在一定的程度上這些依葫蘆畫瓢的教學方法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的創新意識降低,學習興趣下降。因此,對該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我們應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增加對學生的思維訓練的課程,讓學生在學習中化被動為主動,注重學與用的結合,在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講解的同時,要注意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例如:鼓勵學生參與各式各樣的演出化裝設計,并積極參加各類的藝術展覽和專業比賽,在實踐中使學生對理論知識融會貫通,讓學生的設計能力與市場需求相結合,使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得到更好的鍛煉。學習知識就是為了能夠學以致用,有效地改革教學方法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的提高。
第二,教學方法的創新。如今已是信息化的時代,人們眼界的不斷開闊使其對化裝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他們大膽地張揚自己的個性,努力表現出對美的渴望與追求。而作為一名信息時代的化裝設計師,除了具備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之外,還需能夠運用現代的操作工具,熟悉大眾的心理需求。比如:用數碼照相機拍照后,可通過電腦等設備來完善和改變化裝造型的風格與樣式。這不僅可以加快化裝設計師的設計節奏,提高工作效率,還能為學生提供新的創作靈感和素材,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培養自身學習的興趣,發揚自身的個性,這也就體現了現代教育的教學理念。
總之,要做到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創新,構建成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同時,堅持創意無定律的創作方略,讓化裝設計師在造型設計中,努力嘗試打破不同的設計專業的界限,并通過信息技術尋求多種多樣的人物造型創意,進而獲得更為開闊的思維空間以及具有時代性的造型理念。而通過創意的教學方式來樹立設計的理念,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出順應時代需求的高校音樂畢業生。
4.考核與評價的嚴格實施
從當前多數高校教學管理實際情況來看,學分制是較多采用的一種課程考核與評價方式。在此,以學分制為例來就化裝造型課程的考核與評價問題提以下思路:首先應該根據高校學分制方案制定出“學分制實施方案”(其包括教學計劃、任課教師選擇、教學地點、選課程序的安排)、“學分制實施條例”(學籍管理方面)、“學分制收費管理辦法”、“學分替代管理辦法”等管理制度。并在化裝造型課程的學分設定上每門不得超過2個學分,且每次授課課時都應按照兩學時進行安排,并在一學期內傳授完。與此同時,可以對教學質量的監測制定有效的績效考核方案。如在每個學期都可進行期中期末測試,對測試方法不做要求,可以采取開卷、閉卷、專題設計等方法,具體的考核方式由任課老師在教學計劃中擬定。針對考試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同時,在每學期結束后,應由學校教務處組織教師或領導人員對學生考試工作進行檢查,并制定相關的獎勵制度,依照評估結果對學生進行鼓勵與評價。
綜上所述,化裝造型課程是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開設化裝造型課程不僅是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我們只有不斷推進專業課程改革,不斷優化課程內容設置、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解決和完善化裝造型課程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李智.學校音樂教育中的幾個問題[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0(3)
[2]李慶.簡述影視化妝造型設計中造型語言的構成要素[J].電影評介,2010(22)
[3]曹鷺.《人物化妝造型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心得[J].大眾文藝,2012(14)
[4]龔永紅.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技能課程改革思辨——實踐性音樂教育哲學之維[J].中國音樂,2014(3)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