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職院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生源的激烈競爭,高職院校生源結構日益復雜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將面臨全新的挑戰。在分析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現狀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的基礎上提出創新方式,以推動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邁上一個新臺階。
【關鍵詞】創新 高職院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1-0079-02
一 生源渠道多元化,生源質量整體下降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加上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的需求的增長,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措施非常廣泛,具體落實到現有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考試方面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單獨招生,在每年的4~5月完成,通過單獨招生入學的考生不再參加六月份的全國統一高考;二是“3+2”模式,通過省里劃定的分數線,從初中畢業生中招收入讀高職,在校時間為5年;三是對口招生,從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中錄取生源,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參加國家統一組織的高考,即對口升高職的專業技能考試。這是目前高等職業教育招生入學的主要模式,這種方法打破了高考一考定終身的僵化,為有志青年實現高等教育夢提供了新途徑,也為國家培養大批高技能型人才儲備了力量,這種錄取模式必將在高等職業院校越來越廣泛,也將越來越成熟。但是,在看到這種錄取生源多元化背景下有利的方面時,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也日益顯現:學生生源組成復雜、層次良莠不齊、錄取分數偏低、文化理論知識基礎很貧乏、學生整體素質不高、學習興趣不濃,這給教學和管理帶來極大的困難,進而影響了高職階段教學質量和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生源結構比普通高校復雜。“學生3/5來自第四、五批招收的普高畢業生,2/5為單招單考的三類中職畢業生(中專、職高、技校),有的院校甚至還有成人生源。不同基礎的生源,使得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參差不齊,勢必造成學生思想素質的多層次和多樣化,這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面對種種現實情況,高職教育工作者應當及時變革教育理念以應對這種新的挑戰,要從現有生源實際出發來備課、講課、管理學生,不能抱怨,更不能坐等生源質量一夜之間來個大改觀,事實上,在今后很長一個時期內,高職生源不會有大的改變。因此,加強高職學院教學改革迫在眉睫,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和授課方式的轉變必將是這場改革的急先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有這樣的意識和擔當,也要有這樣的危機感。
二 生源結構復雜性背景下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創新的探索
1.根據生源實際情況創新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舞起來”
常言道,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要讓高職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由于現在高職院校生源的復雜結構,學生的實際情況倒逼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動腦筋,走出書齋,調查研究,大膽創新,以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拋棄傳統的“一言堂”學術氣息比較濃的授課方式,要緊緊把握現有生源的知識結構、家庭背景、生活環境,采取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讓他們“舞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不是老師一個人滔滔不絕地發表“演講”,而學生睡倒一大片。為此,要靈活轉變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堂的方式,不僅僅是以課堂為載體、以教師為主講的老方法,而是要讓學生成為主體,而教師僅僅是個組織者。教師要啟發學生善于動腦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結合現實社會熱點解決問題,最終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覺悟登上一個新臺階。具體在課堂組織上采取案例討論、角色演出、演講比賽、熱點大比拼競賽、小型調查報告撰寫、匯報會、影視觀賞讀后感,把教材的內容融進這些活動中,在這些活動中使學生慢慢感受到思想政治課的魅力,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達到“行不言之教”的境界。
2.利用網絡新媒體,開拓思想政治理論課新天地
面對新時代的變化,不可忽視的是現代網絡對年輕學生的影響是史無前例的,智能化手機的深度研發,網絡技術的更新換代都為現代教學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學生每人一部智能手機隨時隨地帶在身上,許多信息他們已經在網絡上了解到,學生們也更愿意在網絡空間里暢談,尋求知識,面對這一時代特征,在網絡上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必然的途徑。要積極主動利用現代網絡工具,最具代表性的就是QQ、網絡日志、微博、電子公告牌系統、社會性網絡服務等媒體平臺,利用這些媒體、交流平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所教的每個班級組建一個QQ群,定期地在群里發表老師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的解讀,引領學生思想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不能任由學生對社會問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地妄加評論。思想政治老師要開通個人微博、微信等,通過這些媒體工具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及時發現學生思想動態,及時化解矛盾。切實擔負起一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和人生導師的道德良知指引。
3.根據高職學生課程安排實際,思想政治教育課授課場所應該多樣化
高職教育的最大特點是為國家輸送大批高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因此高職學生頂崗實習是必然的教學環節。學生頂崗實習不表明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此結束。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走出一個誤區,認為頂崗實習就可以不再學習思想教育課了,思想政治教育結束了。雖然在學校的課堂講授結束了,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大教學遠遠沒有結束,實際上,老師和學生要樹立終身都要加強思想政治學習的觀念。學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一定要與學生的頂崗實習基地、企業、用人單位加強合作,實現思想政治課的不間斷學習。在具體的實踐中,在教學大綱的制定上要專門安排這一過程。學校要派老師及輔導員到實習基地對實習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進行指導,結合實習單位和企業開創生動活潑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也可以邀請企業人員到學院做思想政治工作報告會。通過雙向的和多面的配合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會在學生人生的不同階段留下盲區。
4.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組織方式靈活化
由于學生生源的復雜多元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文化水平、家庭背景、基本理解力都有很大的區別。正如孔子幾千年前就說的要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地教育。對所帶的學生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來實施。針對不同的學生可以準備不同的教案,還可以采取集散結合的教學模式,即以學校集中教學為基礎和以學生分散自主學習為延伸的“集散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小課堂對部分學生進行再次教育。要配合輔導員老師,利用自習課、班級活動、頂崗實習的機會進行分散教育。尤其高職院校實行的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為思想政治課分散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契機。在頂崗實習條件下,以校內集中教學方式來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受到限制,因此要利用頂崗實習來繼續開展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政治老師要轉換理念,要認識到學生在頂崗實習時分散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學校思想政治課的自然延伸和必然拓展。要充分利用頂崗實習條件下學生喜歡動手實踐的特點,靈活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實踐教學中去,學生樂意學,效果會很好。
5.切實落實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環節
這些年來,實踐教學的呼聲一直沒有停止過,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也一直在探索和實踐中艱難前行。作為思想政治老師,要大膽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形式,尤其要根據高職生源的現實情況來改革實踐教學。多年來,由于思想認識慣性的誤區,在職業院校政治理論課實踐中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態。這種現象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例如:學校的經費不足;教學理論課學時安排較多;老師重視不夠;學院硬件不夠等,造成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落實得不夠充分。實踐證明,思想政治理論課只有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可以嘗試如下一些方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的教學影像視頻,看完視頻后回答問題,撰寫個人觀看心得,評選優秀讀后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社會熱點問題,結合書本內容,設計幾個辯論話題,學生分組開展課堂討論和辯論活動,通過辯論會、討論會,能很好地把書本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啟發學生開動腦筋思考社會問題,能夠很好地運用理論來指導實踐,通過辯論會還能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使“生澀”的理論活起來,學生愿意學;教師設計一些題目,這些題目源自教材和社會生活的結合點,開展社會調查,通過調查撰寫報告論文,制作PPT課件。這樣的實踐過程,學生就不會覺得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說教”,是“空洞”的理論,更不會認為思想政治與他們無關,大大增強了學生對思政課的親近感和喜歡程度;利用星期天、節假日帶領學生深入實際,進農村、走社區、到廠礦和企業開展生產實踐活動;通過這些實踐活動達到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能夠真切地感受到祖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能夠加深對國情和理論熱點問題的客觀、理性認識。
參考文獻
[1]張麗、封寒.企業參與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時空,2013(3)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