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拓寬他們的識字渠道,增加他們的識字量,提升他們的素養,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教師必須要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兒童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通過各種形式的識字方法和途徑,把快樂引進課堂,引進識字教學中,讓孩子們通過積極參與,激起識字的欲望,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多元化 方法 識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1-0113-02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民族情感,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及語文素養,營造濃郁的校園書香氛圍,在當前新課改的大潮中,探索及倡導多元化的識字教學方式,以促進學生的識字興趣,拓寬他們的識字渠道,增加他們的識字量。
《語文課程標準》對一、二年級孩子的識字教學有以下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這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個比較艱巨的任務。那么,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很好地完成識字任務呢?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兒童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通過各種形式的識字方法和途徑,把快樂引進課堂,引進識字教學中,讓孩子們通過積極參與,激起識字的欲望,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下面結合我的語文教學實踐,談談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多元化的識字教學方式來激發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他們的識字能力。
一 看圖畫、實物識字
漢字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積累而形成的,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指導學生認識漢字,可將生活中的事物展示在學生眼前,讓他們把字與事物相聯系,體會字與生活的聯系。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常常利用學生熟悉的圖畫、實物引導學生識字,讓學生對生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學“花、鳥、魚”這些字時,我在黑板上勾勒出它們的簡筆畫,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很容易就記住了這些字。又如在教“傘”字時,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一把傘:先讓孩子們觀察這把傘,再說它的組成,然后啟發學生說出,人字頭像傘布,下面的點、撇和一橫像傘骨架,中間一豎像傘把。這樣通過借物析形,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再如教“鳴”字時,我通過呈現多媒體課件,屏幕上描繪出一幅鳥語花香的美景,幾只可愛的小鳥在枝頭上張著嘴歡叫,歌聲悅耳動聽。學生通過眼看、耳聞,對“鳴”字的音形義有了十分形象直觀的印象。
二 講故事識字
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在識字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將一些抽象的漢字演繹成生動有趣的小故事,這樣既可以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又能達到準確記住較難生字的目的,可謂一舉多得。如教學“青”和“清”兩字時,我編了這樣一個故事:芳芳是個愛學習的孩子,但她總分不清“青”和“清”兩個字。有一天,為了讓芳芳能分清“青”和“清”兩個字,媽媽帶芳芳出去玩耍,來到了一片草地上,媽媽問芳芳“孩子,你覺得這草地顏色怎樣?”芳芳回答“很青”,媽媽接著問:“孩子,剛才你說的‘青’是描寫草地顏色的,你學過的‘青’字哪個與顏色有關呢?”芳芳恍然大悟,高興地叫道:“我知道了,就是‘青山’的青。”說完芳芳還用樹枝在地上寫給媽媽看,媽媽看了點點頭。吃過午飯,媽媽帶芳芳到小河邊洗手,媽媽又問:“孩子,你覺得這河水怎樣呢?”芳芳爽快地回答道“很清”。媽媽接著說:“在你學習的‘青’字中,你知道哪個與水有關嗎?”芳芳眨著小眼睛,想了一會說:“我覺得是帶三點水的清。”媽媽笑呵呵地說:“誰說我們芳芳不會區分‘青’和‘清’,這不就區分清楚了嗎?”后來,媽媽還編了一個順口溜和芳芳唱起了“沒水山青青,有水河清清”。這樣,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也就潛移默化地把“青”和“清”區分開了。
三 動作表演識字
利用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在識字教學過程中適當讓學生運用身體的部位、面部表情、聲音演示一下,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與手動作有關的“找、扔、掛、推、拉、挑”等生字時,我會引導學生運用合適的動作、表情進行表演,使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記住這些字,而且加深了對這些漢字的含義的理解。在教學“雞、鴨、鵝、兔、貓、狗”等描寫動物的生字時,我會在課前做些動物的簡易頭飾,課中讓學生戴上它們把動物的動作、叫聲等演一演,讓學生在演和看中感知不同動物的不同模樣及它們動作的怪異、叫聲的有趣等,這樣,識字教學過程中既給學生創造了展示才能的機會,又加深了學生對不同事物、不同動作的了解,還能牢記生字,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
四 編兒歌、順口溜識字
兒歌、順口溜讀起來朗朗上口,這對剛剛步入校園的孩子來說,朗讀的興趣很濃。根據小學生的這個特點,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常常引導他們編兒歌、順口溜識記生字。如教學“只”字,我引導他們編“上面一個口,下面兩個腳”;教學“明”字,我引導他們編“太陽月亮在天上”;教學“春”字,我引導他們編“三人一起曬太陽,春天已經來到了”;教學“尖”字,我引導他們編“小小鉛筆尖尖頭,上小下大要記牢”;教學“歪”字,我引導他們編“小朋友們要坐直,身體不正就要歪”……久而久之,編兒歌、順口溜識記生字的方法成了我們班孩子識記生字的法寶,這些朗朗上口的兒歌、順口溜被孩子們反復地誦讀,這樣記字不但能久記不忘,還可以加深對字義的理解。
五 利用校園文化識字
校園文化建設是我們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校園內無處不彌漫著濃濃的書香氣息:有校訓、教風、學風、經典詩文、教師與學生風采展示、預防流行病知識欄、保護環境標語等,這些校園文化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識字環境。
剛步入校園的一年級學生,新校園對他們來說非常神秘,為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開學初,我便帶領他們參觀校園,認識學校各個地方,時不時教他們讀讀墻壁上面的漢字、標語,讓他們未學漢字先識漢字,激發他們的識字欲望。
我們學校每一個學期都舉行一次班級文化建設評比活動,每一個教室都洋溢著濃郁的書香氣息,每個教室里都貼有名人名言、班務展示欄、學生風采欄、學習園地等,還有每個節日更新一期的黑板報,我常讓學生們比賽認讀教室內的文字,以增加他們的識字量,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
六 在課外生活中識字
生活在信息時代的學生,隨時隨地都在與漢字打交道,我們教師要構建生活大課堂的新課程觀,努力拓展教學空間,拓寬學生的識字視野。只要我們用心點撥,學生的識字途徑會越來越寬廣,識字量也會越來越多。
在教學自選商場一課時,我先提前布置學生在父母的陪同下到超市里逛一逛,認識各種商品的名稱,看一看誰認識的字多,第二天在課堂上舉行識字比賽;課后,我又讓學生回到家里搜集包裝袋、包裝盒等,帶到班里展示,舉行商品展銷會,讓學生在展示中識字。在教學我讀對聯識漢字一文后,我引導學生回家讀讀自家或鄰居家門前的對聯識記漢字,并把自己喜歡的對聯積累到“我的采集本”上。此外,還引導學生在上學路上、乘車中、逛街時、外出旅游中等識字。
小學生普遍喜歡看童話故事、漫畫、寓言等。為鼓勵學生多閱讀,在閱讀中增加識字量,我常常提醒學生課余時間到圖書室去閱讀,我還在教室里成立了圖書角,鼓勵學生每人帶一本自己最喜歡看的書,和同學輪流看,這樣學生不但能看很多的書,而且通過看書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增加了識字量。此外,我還鼓勵學生通過看電視、看電影、上網等方法進行識字。
總之,引導學生識字的方式是多元化的,在識字教學中,我們老師要敢于探索,結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培養他們的識字能力,提升他們的素養,培養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使他們真正喜歡漢字。
參考文獻
[1]張香竹編著.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9
[2]黃亢美主編.小學語文字理教學手冊[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2
[3]張厚粲主編.心理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