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步推進,素質教育對中學生政治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受到了較多的關注。然而在目前的政治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阻礙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因素,學生整體的自主學習動機不強。本文對高中政治教學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問題,并對中學生政治自學能力的培養提出建議。
【關鍵詞】政治教學 中學生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1-0114-02
近年來中學政治課程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新的教學方式正在逐步引入中學政治課堂中,學生對于課程的滿意度和參與度逐步地提高。
一 高中政治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政治課堂氣氛較為沉悶
教師大部分采用照本宣讀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課堂中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根據調查,有將近80%的學生很少參與或從來沒有參與過課堂的活動,大部分的學生沒有融入政治的教學活動中,整個課堂只有20%的學生以及教師在維持,因此課堂氣氛很難活躍起來。導致這個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學生的興趣缺失以及教師的教學方式單調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在調查中,很多學生表示教師在課堂上并沒有給予較多的發言機會,也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并沒有形成主動提問與回答的習慣。
2.學生缺乏學習政治的能力
政治學科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需要較強的辯證思維能力,且與社會結合較為緊密。根據發展心理學的研究,高中學生還處于形象思維的階段,辯證邏輯思維剛剛起步,對于政治學科部分理論的理解較困難,只能停留在較淺的層面上。另外,高中學生涉世不深,對于社會的整體發展還未形成正確的認識,因此無法建立政治理論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而且在高中的政治教學中,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得也比較少,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對政治教學內容進行記憶。
3.中學生對政治課程內容不感興趣
調查顯示,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對政治課程不感興趣,只有10%的學生對政治課程有興趣,其他學生表示無所謂。政治課程的內容對中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大部分都是理論方面的知識,很難讓學生產生內生動機,許多學生學習政治是為了應付高考。
二 培養學生政治課程自主學習能力的建議
學生興趣、教學方式、課堂氛圍、教師素質都是影響中學生政治學習的重要因素,接下來將從這幾個方面對中學生政治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出一些建議。
1.提高學生對政治課程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索與學習。興趣屬于一種內生動機,即動機的來源來自于個體的內部因素。內生動機具有持久穩定的特點,對于行為的產生、維持、調整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興趣是中學生政治自主能力培養的前提,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其主觀能動性對課程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
在政治教學中,應時刻激發學生對政治學科的興趣,在興趣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生興趣的培養上,應注意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培養學生對政治課程的興趣,通過創新教學方式,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可以減少政治課程給學生帶來的枯燥感,讓課堂變得更加活躍生動,提高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興趣。教師可以以實際的事件材料作為切入點,例如從馬航失聯探討中馬關系的變化,可以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搜集馬航方面的信息,結合政治的內容,對問題進行闡述,并做成報告的形式,與同學進行交流討論。時事熱點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使政治教育具有實效性和實踐性。
2.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教師是課堂的管理者和主導者,一個教師的教學風格對于學生的學習態度有著很大的影響。教師在日常工作中除了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外,還需注重自我發展,不斷地為自己充電,提升個人專業素質與教學水平。教師是培養學生政治課程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
為提升中學生政治學習的成效,對教師的要求有:(1)中學政治教師需要更新教學觀念,由教學為中心轉向學生為中心,真正做到以人為本。這就要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根據學生群體的特點,靈活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2)中學政治教師需要吃透政治教材,熟練掌握教材當中的重難點,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使課堂更有效率;(3)中學政治教師需要掌握新時代下先進的教學技術,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能使枯燥的政治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4)中學教師需要了解時事熱點信息,在教學過程中將熱點信息與理論知識穿插起來講解,使理論知識更為具體化。同時,還要擴展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關注新聞,培養與時俱進的思想。
3.營造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
傳統的政治教學都是以教師講授課程內容,學生聽講的單方向教學方式為主,在這種教學氛圍中學生的互動性和參與度都很低,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機會。因此,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培養中學生政治自主學習能力的保障。
這需要教師將主導權交給學生,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支配學習的權利。首先,在課堂上,教師應給學生更多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通過開放式的提問,讓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鼓勵學生對教材內容理論進行思考與質疑,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通過小組討論的方法,促進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產生新的想法,提高課堂的互動性;其次,在教師與學生的對話中,應做到民主與平等。通過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減少課堂壓力,有助于學生勇于質疑,自由而有創意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對政治課程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此外,教師應對學生發言做出適當的反饋。其具體的操作為,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不論是對錯都應做出積極的反應,即教師需要發現并贊揚學生回答中的閃光點。無條件的積極關注是一種自信心獲得的重要方式,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的主動學習行為。
4.創新教學方法
教學方式的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點,教學觀念的更新需要通過教學方式的轉變來落實到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傳統的政治教學方式較為陳舊落后,已無法滿足新時期中學生個性特點的要求以及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因此,亟須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為中學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從根本上改變如今高中政治教學高耗低效的現狀。
體驗式教學是政治教學中的一種新方法。它要求學生充分地融入教材的內容中,通過實際體驗,感受教材內容所要表達的思想。時事研究與新聞辯論是體驗式教學中的兩種方法。時事研究是教師將學生感興趣的熱點事件作為教材,采用步步設疑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對案例進行分析,時事分析可以鍛煉學生將政治理論用于實際問題分析的能力;新聞辯論是對一個具有爭議性的熱點在學生中間舉行辯論賽,學生自行搜集材料,通過辯論的方式,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理解,提高學生對政治課程的興趣。
5.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政治雖然是一門理論性學科,但是和我們的實際生活聯系非常密切,而且政治學的知識理論還可以用來分析和預測實際的熱點問題。從這個角度上說,政治也是一門實踐性學科,其教學不能僅限于理論層面的教學,還需加強實踐方面的訓練。通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以加深和鞏固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增強政治學科的應用性,增加學生對政治的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應帶領學生走出課堂,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自行捕捉社會熱點,并自擬課題,以小組的形式親身參與到社會調查中,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驗證先前的猜想或得出合理的結論,最后形成書面的報告。通過社會實踐將枯燥的政治知識與現實生活建立聯系,鍛煉了學生透過社會現象的表面,發現深層問題的能力。使學生不僅對時事有了一定的了解,還加深了對社會的認識,同時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發現與分析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坤容.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學生參與現狀及對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
[2]魏建隆.高中政治教學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思考[J].企業研究,2013(18):132
[3]吳安妮.讓政治課教學在快樂中進行[J].教育界,2013(14):147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