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課堂教學結構,是指在教室授課的具體形式,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安排,也是教師怎樣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更好地獲得知識的具體設計。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內在動力,只有學生對這一節課感興趣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仔細認真安排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為學生充分展示自己、表現自己創造機會,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課堂教學結構 學習興趣 設計導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1-0120-01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課堂教學結構也在不斷地優化,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斷地推陳出新,開放式的課堂教學結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被越來越多的老師所實踐。所謂課堂教學結構,是指教師授課的具體形式,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安排,也是教師怎樣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更好地獲得知識的具體設計。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內在動力,只有學生對這節課感興趣了,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在多年的科學課教學中,我針對不同課程仔細安排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為學生充分展示自己、表現自己創造機會,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一 精心設計導言,使學生有好奇感,激發學習興趣
導言是一節課的開始。在這一環節中應巧妙設計良好的情境,使課程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的知識情境中,讓學生對要學習的新內容產生好奇心,使其在課堂上興趣盎然帶著求知欲,把他們的思維全部吸引到整個課堂上來,為這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游戲引入法、講故事引入法、懸念實驗引入法、提出問題等方法都可以很好地引入教學內容。如講水的三態變化時,我是用提出問題法引入教學內容的,具體做法是:教師先提出問題,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前幾節課的學習,說說自然界中云、雨、霧、露、雪、雹是怎樣來的。學生很難回答。接著教師說要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必須好好學習本節課的內容,讓學生帶著懸念進入課堂,學習興趣一下子就得到激發,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收到較好的效果。
二 引導探究,啟發互動,讓學生參與,保持學習興趣
講授新課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師在導入新課后應提出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交代問題研究的目標、方向以及方法等,將研究問題用到的材料有目的、有層次地提供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動手獨立地運用材料,把他們的手、腦、眼都利用上,讓他們親自做實驗,在實驗中觀察,從而發現相關事物的性質,揭示出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教師再讓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想法,相互探討、互相交流、相互爭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寬其思維的廣度。這樣,他們對通過親自實驗研究得出的結論或規律(也正是教師要傳授的)記憶扎實,很難忘記。如講磁極的相互作用一課,在講完磁鐵都有兩個磁極,而且相互靠近時,有時相互吸引,有時相互排斥,說明兩磁極間是相互作用的知識點后,我又讓學生把條形磁鐵用細線懸掛起來,讓它們自由轉動,自由停止后每個磁鐵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做上標記多次做實驗,指南的一端總是指南,指北的總是指北,不會發生變化。得出結論:指南的那端就叫南極,用S表示,指北的那端叫北極,用N表示。接著再讓學生做實驗看看兩個磁極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讓學生研究、探討,最后得出結論“同極相互排斥,異極相互吸引”。整個課堂都是在實驗和討論中進行,學生積極性高,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這樣既交代了新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討論能力,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 歸納總結,拓展知識,讓學生反思,深化學習興趣
一節課歸納總結得好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準確理解新知識并形成較高層次的認識。歸納總結并不一定要由教師口頭講授來完成,在這個環節中,也可以引導學生在認識各種事物的本質特征和規律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和實驗的方法來驗證結論是否正確無誤,進而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在磁鐵性質一課講完“同極互相排斥,異極互相吸引”的特點后,我設計了一個實驗:將兩塊標有磁極的環形磁鐵同極接觸,套在豎起的橡膠棒上,用手向下按,相互接觸以后放手會發現上面的磁鐵被彈起并上下顫動,和下面的磁鐵就是接觸不上;變換磁極再做實驗,異極接觸,兩塊磁鐵緊緊地吸引到一起,從而使學生對“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結論確信不疑。既拓展了知識,又強化了結論,比教師強加給學生更能加深記憶。
四 運用知識,加強實踐,讓學生好學,延伸學習興趣
鞏固應用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去,運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對具體事物進行分析、實驗等活動,以達到鞏固和深化所學知識的目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小實驗、小制作、小發明等活動,使所學知識得以擴展和應用。如教學電路一課后,我讓學生收集家中廢舊材料制作簡單的串并聯電路。兩天后,多名學生將自己制作的電路交上來。我們教師很開眼界,有些感到驚訝。他們用廢舊飲料盒制成燈座、電池夾、導線等,創意很奇特,知識得到延伸和應用。
總之,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只要遵守教育教學規律,優化課堂結構中的每個環節,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從各個方面多角度全方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化無形為有形、微觀為宏觀,變抽象為具體、靜態為動態,使學生對學習保持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態度,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