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務型教學主張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實踐機會,真正突出其主體地位以及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任務型教學要求教師把教學內容通過任務活動的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出來,讓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在做事的過程中學習英語,最終形成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 課堂教學 實踐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1-0138-01
一 問題的提出
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任務型教學為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漸漸走進了英語課堂。任務型教學理念貫穿于《牛津高中英語》教材編寫的始終。其特點如下:(1)語言實踐活動的設計依據(jù)任務型教學原則。該教材的編寫力求做到每個單元都緊密圍繞一個話題,讓學生通過實踐、參與、合作、體驗、交流和探究等學習手段完成學習任務,學會使用英語。(2)教材內容緊密結合日常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提供真實的語言情景,語料緊跟時代。(3)它的編寫打破傳統(tǒng),語言教學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完美結合。
《牛津高中英語》教材的單元結構為: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Word power,Grammar and usage,Task和Project等六個部分。
若干學習任務組合形成《牛津高中英語》教材的每個單元。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些學習任務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不是很緊密;也有些任務相對于本單元具有連續(xù)性,然而就某一節(jié)課來說會稍顯突兀以及不夠完整。在教學中教師如果僅僅根據(jù)教材的編排順序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那么整節(jié)課就會顯得不夠完整和連貫。使用新教材過程中,筆者一直在探索怎樣把多項任務合理銜接起來,通過疏通教材內容,達到讓學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和提高他們課堂興奮點的目的。
二 任務設計要注意的方面
吸引學生興趣的途徑之一就是為學生提供多樣的課堂教學任務,教師把教學任務設計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就能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這就要求教師深入鉆研教材,透徹分析教材的編排特點,了解并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認知特點,有效地把兩者結合起來。雖然這對教師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但是教學任務活動的設計也有法可循。教師在設計任務時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的興趣和生活經(jīng)驗應當成為教師設計任務的出發(fā)點,教學內容應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時效性要強;教學方式的設計要科學,符合學生的心智水平。教師應給學生設計日常生活中真實的語言場合和情境,確保任務活動有意義、可操作。(2)任務設計要嚴格圍繞知識學習、技能發(fā)展和運用能力的提升。(3)任務設計要適當關注是否能促進學生語言知識的習得。設計任務不應僅局限于課堂,還應適度延伸拓展,關注學生發(fā)展的可持續(xù)性和知識的外延性。(4)任務設計力求互動性強、形式多樣化。互動性強的任務有利于學生更有效地學會運用語言和分析解決問題。任務設計的形式有指令型任務、猜測型任務、競賽型任務、調查型任務、展示型和表演型任務等。任務形式的多樣化能避免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激發(fā)他們的熱情,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效率因而得以提高。(5)構建遞進式任務。任務的設計應遵循如下原則: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貫通、循序漸進。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應先輸入后輸出,各教學環(huán)節(jié)呈遞進式推進從而增加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 課后反思
任務型教學“做中學”的原則在以上分析中得以較好的體現(xiàn)。本課把課堂時間還給了學生,學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任務的設計和學生的興趣、愛好相得益彰,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和表現(xiàn)欲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此外,本節(jié)課的活動形式多樣,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各項任務層層推進,高度關注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運用語言的能力,立足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
不過,任務型教學還有很多資源需要我們去開發(fā)和探索,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例如,如何把握任務的難度以及任務鏈的系統(tǒng)性和連續(xù)性;如何解決有些學習任務時間占用過多的問題;怎樣協(xié)調統(tǒng)籌任務的內容及進程。諸如此類的問題還需要廣大教師進行更深的探索。
參考文獻
[1]劉津開.英語任務型教學設計——案例點評與范例[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4(2):18~20
[2]張靜.任務型教學法的應用[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4):4~5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