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廣大黨員干部提出了厲行節約的要求。筆者提出了節約教育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為進行節約教育提供了理論支持,進而從現實出發,分析了節約教育存在的現實意義,最后提出展開全方位、多形式的節約教育。
【關鍵詞】節約 教育 奢靡之風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1-0182-02
2014年1月,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全國范圍內轟轟烈烈地鋪開,此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是省級以下的各級機關及其直屬單位和基層組織。本次教育實踐活動聚焦“四風”,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在全國黨員干部反對奢靡之風,厲行節約的實踐活動中,筆者參加了系列學習和實踐活動,進行了一些思索,感慨頗深,尤其是對厲行節約這個主題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 節約教育
節約,顧名思義即為節省、儉約。節約教育就是把這種節省儉約的理念灌輸到全社會,進而在全社會中實踐節省儉約的行為。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五千年的華夏文明中節約一直被崇尚著。墨子提出:“金玉珠璣比乎身,綸組節約,車馬藏乎壙”,《漢書·辛慶忌傳》提到“慶忌居處恭儉,食欲被服尤節約。”
中國共產黨人也一直倡導節約理念,毛澤東甚至還提出了厲行節約,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一文中正式提出厲行節約,其意思為嚴格地實行節約。
毛澤東代表著共產黨人在理論和實踐中推動著節約教育。在理論探索上,早在革命戰爭時期,他就提出了一系列的觀點:“節省每一個銅板為著戰爭和革命事業”、“反對大吃大喝,注意節約”、“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更是把勤儉節約提到了新的高度,認為勤儉節約是我國的建國方針、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原則之一、是黨和國家的優良作風。有這樣一些觀點:“必須厲行廉潔的、樸素的、為人民服務的革命工作作風”、“勤儉經營應當是全國一切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方針,不,應當是一切經濟事業的方針。”、“同人民有福共享,有禍同當,這是我們過去干過的,為什么現在不能干呢?”……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更是身體力行踐行著勤儉節約的生活和工作傳統,流傳下來了很多感人的事跡。
二 新時期開展節約教育的緣由
1.節約永不OUT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優良的道德傳統,先賢們反復告誡我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節約經歷千年的洗禮,在經濟發達的今天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提起中國,大家會非常自豪地用到的一個詞就是地大物博,貌似我們真的很富有。盡管我們資源豐富,但是我們還有一個客觀現實,那就是人口基數大。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的預測,2020年中國人口將突破14億。豐富的資源遇到龐大的人口基數時顯現出來那么的蒼白,中國人均資源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要用如此少的資源養活如此多的人民,我們還有浪費的資本嗎?我們還有不精打細算過日子的理由嗎?
節約穿越千年的時光,在經濟發達的今天依然有其存在的可能性。改革開放,中國人吃飽了且吃好了,中國人穿暖了了且穿好了,但是并不是說13億中國人中的每一個人都吃好了穿好了。眾所周知,中國經濟存在發展地區不平衡的現實,經濟政策上我們也是允許一部分人先富。這就意味著中國欠發達地區的存在,未富甚至是貧窮乃至赤貧的人口存在。只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這些地區,這些人口在不斷地減少,但是他們畢竟存在。無論欠發達地區是因為何種原因而落后,它們畢竟是我們960萬平方公里領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貧困人口因何種原因貧困,他們也是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先富起來的地區,先富起來的人們,面對著欠發達的地區,面對著貧窮的同胞還有浪費的心情嗎?還有不節約生活的理由嗎?
2.節約教育正當道
節約被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拋棄,這并不是年輕人素養不高造成的,關鍵原因是節約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年輕人節約意識的缺失。大學現今是90后的天下,90后基本上是獨生子女,他們成長的環境良好。就整個社會而言,經濟水平提升非常快,物質產品極度豐富;就家庭而言,家庭結構基本上是“4+2+1”模式,秉承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的原則,富裕后的人們對90后基本上沒有進行過節約教育。他們身上穿的是名牌、看到的是各類名利場上奢華明星的光環、接收到的是各類狂轟濫炸享受生活的信息……
2013年1月25日中國首善陳光標率領40名公司員工來到南京街頭一飯店吃剩飯剩菜,這一消息立刻被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網絡上也成為頭版消息,隨著而來的評論、爭議也鋪天蓋地。在價值多元的背景下,網絡世界出現了很多否定的聲音,認為陳光標的行為就是一種作秀,認為剩飯菜對身體不好,認為飯店不會為普通人提供剩飯吃……
對于陳光標這一行為的初衷我認為是好的,至少在年輕人的花花物質世界里有這么一個能量足夠大的異端存在,哪怕一次作秀行為,也能給年輕人留下一些痕跡、一些思索、一些震撼,物質優越的我們也該思考一下了,巨大的浪費、奢侈的生活、不斷提升的欲望……這些是否是生活的必需品?
節約教育正是時候提上日程了,節約教育應該加大力度了,節約意識該養成了。
三 探索全方位多形式的節約教育
2013年年初,習總書記提出:要堅持節儉辦一切事業,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為此,我們應該積極探索節約教育。
1.要鋪開全方位的節約教育,這個全方位就包含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
就宏觀層面而言,就需要全社會行動起來,對全體國民進行節約教育。這個層面已經行動起來,而且政府、黨員干部已經做出了很好的反應。2013年6月18日正式開始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包含了節約教育。對全體黨員干部查找四風問題,然后整改問題。四風問題的奢靡之風就是節約教育中的第一大敵手。經過一年多的行動,全體黨員干部已經樹立了一種節約辦公意識。但是這還遠遠不夠,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第二步要做的就是要發揮8668.6萬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黨員干部身先士卒,做節約戰線的領頭羊,感染普通民眾,讓我們13.5億國民都樹立節約意識,并內化為一種自覺行為。
就微觀層面而言,需要我們每個家庭、每個人行動起來。節約教育不僅在工作中,更在生活中,在廣大民眾的衣、食、住、行里;節約教育不僅是成年人的事情,更加是要從娃娃抓起,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他們;節約教育不是嘴上說說,更加在點滴生活實踐中,踐行節約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分錢。讓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形成一種節約意識和節約的行為習慣,使節約成為每個人的一種本能,那我們的目標就實現了。
2.要探索多形式的節約教育,這個多形式就包含內容多元化和形式多樣兩個層面
節約教育內容的多元化方面,我認為除了傳統的教育內容外還要多加入簡單生活方式、簡潔養生理念、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等內容。傳統的節約教育內容中主要強調資源的有限與日益增長的人類需求之間的矛盾,要解決矛盾必須節約。新增內容上應凸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與人的和諧相處,簡單的生活方式、簡潔的養生理念給人帶來的好處。
節約教育形式的多樣化上除了主流媒體上以新聞的方式出現外,其他配套的綜藝節目、電視劇、電影也要反映這些理念。除此之外新媒體也要承擔節約教育的責任,微博、微信等接地氣的新媒體要主動地采取多種方式融入節約教育的活動中去。宣傳方式上要把握主流媒體反復灌輸的方式與其他媒介潤物無聲的浸潤模式相結合。主流媒體可以采用反復的方式灌輸節約的必要性,其他媒體可以溫情默默地從側面反饋簡單生活帶來的好處。明星等具有偶像性質的公眾人物在公眾視線中要起好模范帶頭作用,讓民眾明白明星生活中也是很節儉的,還可以推廣草根達人們在生活中總結提煉出來的節約習慣方法等。
“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勤儉是我們的傳家寶,什么時候都不能丟掉。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要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參考文獻
[1]曹前發.學習毛澤東勤儉節約的思想與風范[J].求是,2013(12)
[2]孫曉雷、袁修學.加強大學生節約意識 構建節約型校園[J].中國輕工教育,2010(3)
[3]邱德明.論和諧校園中大學生節約意識的樹立[J].世紀橋,2009(7)
[4]杜麗華.加強大學生節約品行教育的緊迫性初探[J].文教資料,2007(22)
[5]劉韻.論大學生節約意識的培養[J].法制與社會,2008(2)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