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前后,風靡一時的大型在線公開課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一時間成為不少青年人追捧的熱門網絡在線內容,各大門戶網站也應時推出相應頻道。
斯坦福大學扣動扳機
在線公開課最初是2011年由坦福大學兩位計算機科學專業教授達芙妮·科勒爾Daphne"Koller與安德魯·吳Andrew"Ng發起的創意,二教授獲得硅谷兩家風投公司共計1600萬美元(約合0.99億元人民幣)注資,得以創立在線教育公司Coursera,公司首要的工作就是將免費公開課的構思向各名校推廣。
媒體2012年7月報道公布的加入MOOC課程計劃的大學計有: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密歇根大學、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杜克大學、佐治亞理工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萊斯大學、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華盛頓大學、弗吉尼亞大學13所美國名校。
2012年4月,Coursera宣布將在兩年內提供100門或者以上的MOOC公開課課程,例如人文科學的希臘神話、美國當代文學,理科的神經學、微積分,還有計算機科學、工程學等方面課程。到2013年4月,與Coursera簽約的一流大學增加到60所以上。
2012年稍晚,另外一個MOOC陣營成立,由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和麻省理工學院MIT(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結盟,成立了EdX在線平臺,提供MOOC公開課。
有分析認為,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學教授塞巴斯蒂安·圖恩Sebastian"Thrun才是“MOOC之父”(圖恩曾在谷歌公司任職)。2011年圖恩自己制作了一個“人工智能”課程放到網上免費授課,可能連圖恩本人也感到吃驚,有16萬“學子”參加了這個課程。這些參與者分布在全球各地,圖恩自己也在Coursera之前注冊了MOOC平臺Udacity,成為美國三大頂級MOOC平臺之一。
也有信息表明,在圖恩和科勒爾及安德魯·吳乃至斯坦福發起MOOC之前,美國卡耐基梅農大學(Carnegie"Mellon"University)2002年就開辦了一個開放學習項目OLI,提供網絡在線授課,而麻省理工MIT的網絡免費授課項目MITx與圖恩的Udacity基本同時開辦。但媒體認為,盡管有多人已經站在起跑線上,扣動MOOC發令槍的是斯坦福人。
2007年,美國網絡在線學習行業組織“北美在線學習理事會”發布報告,總結美國網絡在線學習狀況,到2007年美國有大約100萬幼兒到高中階段的孩子參加了“虛擬學校”的課程,在線課堂注冊的學生數目2000~2007年間增長了20倍,并且還在以每年平均30%的速率增長,如果速率不變,到2015年,大約有過千萬各個學齡段的美國高中以下孩子參加在線課堂學習。
可以認為MOOC是網絡在線基礎教育課程的延展和升華,其核心追求在于,讓全美國乃至全球更多的人有機會領略到頂尖大學的課程教育的魅力,甚至有機會加入到由這些名校教授組成的豪華授課陣容領銜的課程中去,另外一個層面的目標是市場化。
美國MOOC的頂級供應商有Coursera、Udemy、Udacity、EdX等,其中斯坦福占了兩家,一家是哈佛與麻省理工合作。媒體估計,幾乎每一所大學開設的課程都在一年左右時間內吸引到數十萬聽課者,相當于將大學課堂的規模拓寬數千倍。例如EdX注冊的學生有80萬,而Udemy公布的注冊學生有100萬。英國的愛丁堡大學(Edinburgh"university)推出6門MOOC課程,一周內吸引到30萬注冊學生。
MOOC虛擬課堂空間在短時間內延伸到全球,在美國幾大MOOC平臺的注冊學生中,很大一部分來自美國以外國家和地區,"Udemy在2013年推出9種語言的MOOC課程。
在EdX注冊的學生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來自美國本土,據統計有192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參加,其中有一半是印度人,EdX一周年(2013年5月)時,有56名雇員為100萬全球各地的學生服務。
EdX開設的第一門課程是麻省理工提供的初級電路學,注冊參與的學生達15萬。EdX老總薩瓦爾對媒體形容,參加這門課程的學生人數“超過麻省理工學院150年的歷屆學生人數總和”。
2012~2013年MOOC熱潮鼎沸的時期,各種溢美之詞不絕于耳,美國媒體上比較典型的說法是MOOC“掀起(美國)高等教育革命”和代表了“教育的未來”。
美國傳統的高等教育特別是精英高等教育的成本相當昂貴。2011年,美國私立大學大學生每年的平均學費支出是3.3萬美元(約合20萬元人民幣)。有統計指出,美國大學生為一堂課(一般為兩個學時)付出的費用平均為100美元(約合620元人民幣)。
MOOC暢想曲的旋律是:學生可以通過MOOC參加由全球第一流的大學提供的頂尖教授開設的課程,這些課程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學分而獲得大學學位。學生們可以師從沃頓商學院的管理學教授學習商業管理,師從斯坦福大學的計算機教授研習軟件編程,師從麻省理工的電子學教授學習IC芯片設計等等,而取得這些學分的成本并不高。
當初媒體上流傳著一句話:既然能夠用iPone免費聽同樣的課,為什么還要花大價錢到名牌大學去上課呢?
尷尬的虎頭蛇尾
MOOC最鼎盛的風光滿打滿算也就一年半左右。
2013年12月號的《Fast"Company》(快公司)雜志援引一個比較極端的說法,來自MOOC初始創業者之一的斯坦福大學教授塞巴斯蒂安·圖恩(美國頂級MOOC平臺Udacity的擁有人),“我們所提供的產品如此糟糕,因為MOOC沒有像預期的那樣為人們提供教育服務。”
后來圖恩澄清該雜志可能有斷章取義之嫌,但該段文字的出現有一個背景:大多數參加MOOC項目的學生用腳投票了。世界一流大學的頂尖教授開設的課程,未能留住這些一生中幾乎沒有可能到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大學聽課的學生的心。
以圖恩的Udacity為例,在Udacity開設的所有課程中,注冊的學生僅有10%能堅持到課程結束,而這10%的堅守者又僅有5%能夠通過普通考試。換言之,只有千分之五能夠拿到學分。
賓夕法尼亞大學教育研究生院對100萬注冊MOOC學生進行調查,只有約50%的被調查學生聽過一次課,也就是僅完成了某門課程的一次課堂教學。該調查得出結論,大多數學生對MOOC課某一門課程(比如微積分)的興趣僅維持了不到兩周。
美國圣何塞州立大學(San"Jose"State"University)是與圖恩先生的MOOC平臺Udacity簽約的大學之一,2013年1月該大學的MOOC項目正式上線,Udacity的項目是收費的,提供了三門大多數人負擔得起的價格相當低的課程,而且授予完成者學分。
圣何塞州立大學MOOC這三門低價試驗課程項目取得的成績令開辦者感到尷尬,每門課的注冊學生大約僅有100人,參加圣何塞州立大學MOOC講課和輔導的老師的水平遠高于普通學校的老師,但學生的成績比在傳統課堂聽課的學生差得很遠,高中生的課程及格率僅有12%,代數課程的及格率低于25%,并且中途退出課程的學生比例不小。
MOOC在經歷了最初的喧囂之后,褪去的鉛華下面裸露出來的是比較殘酷的現實,陣容龐大的豪華教學陣容加上低學費(如盈利的Udacity)或零學費(如非盈利的Coursera和EdX)課程,缺乏想象中的魅力。
有分析認為,如果MOOC只是照搬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在不少MOOC視頻中看到的就是一個傳統教室的教學現場),有可能降低學生在線學習的熱情,因為這些學生缺乏課堂現場感。在傳統課堂里,老師與學生之間有一種相互督促和支持的氛圍,而孤身坐在電腦前的MOOC學生不能與老師方便地互動。有分析指出,人在觀看新聞視頻時的耐心不超過3分鐘,觀看MOOC課程的人因為周圍沒有監督,很可能在3~5分鐘之內“手癢”點擊其他內容,如FACEBOOK。
分析認為,學習往往是群體性行為,現場聽課的吸引力比虛擬課堂要大得多,一些付費學術講座經常一票難求。
一般而言,被社會承認的教育背景的基本標志是相應的學位(學士、碩士、博士),MOOC一開始就言明不具學位授予資格,不提供學位的課程在社會上的認受度有可能大大降低。如果未能在獲得大學學位方面提供一個直接通道,項目的實用性就遜于象征性。
教育與社會之間的連接點是就業,麻省理工學院2012年發表的一份調研報告認為,在美國是否具有大學學位與收入之間有相當強的關聯度。報告稱,雙方都是四年制大學畢業生組成的家庭與雙方均為高中畢業生組成的家庭進行比較,前者的家庭年收入比后者平均多出約5.8萬美元(約合36萬元人民幣),這份調查認為:大學學位能夠帶來很大收益,但是獲得大學學位的成本很高。
所以有分析判斷,MOOC課程與就業市場需求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導致學生失去學習方向和動力。
首先,學生學什么不重要,聽誰講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哪里”學的。斯坦福、哈佛、牛津、麻省理工等一流名校畢業生在市場雇主那里的認受性高,雇主看中名校學生經過千軍萬馬的競爭和刻苦學習的堅持培養出來的基本素質和能力,一流大學相當于提前為雇主進行一次篩選。
其次,從市場思維看,作為課程買方的大學生在付出金錢的同時也付出了青春,全日制學位交易在人的一生中恐怕只能有一次,如果一個付費學習行為不能在就業上有所幫助甚至起決定性作用,已經在讀或者已經有一個學位的人難以再花太多工夫追求另外一個學位。根據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項調查,受調查的MOOC注冊聽課者中,80%已經擁有一個學士學位,也許證明了能夠堅持到底的聽課者比例不會太高。
再者,MOOC注冊的學生中大多數來自美國海外,最大的群體來自印度,參加者中來自中國的聽課者也不少。新興國家適齡人口對高等教育的重視程度相當高,最主要的驅動力也是確保學生拿到有競爭力的學位。然而,MOOC雖然由全球一流名校的教授講課,并不能提供相應的學位保障。
2013年7月,“MOOC之父”圖恩的Udemy平臺停止了與圣何塞州立大學合作的試驗性課程,之后圖恩也從MOOC領域淡出。
公開課新探索
公認的是,即便對MOOC一開始就持反對立場的人也不認為這個新生事物會就此“消失”,更有可能是探尋另外一些新的模式,目前最有價值的方向是降低傳統教育成本。還有一個方向是增強MOOC的互動功能,強調教授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從簡單的照搬課堂教學變為雙向討論。
MOOC幾大巨頭都在進行新的嘗試,哈佛和麻省理工合作的EdX并未停止制作新的視頻,這些視頻主要用于高中的大學預科課程,高中生可以在自己的學校聽到一流大學教授更有針對性的授課。而被認為是業界大哥的Coursera則在2013年底開始制作一個與美國駐外機構聯手的、針對小型研討課程的在線視頻。這個項目引入了第三方合作者。
MOOC的注冊人數并未因一些最初的挫折呈減少趨勢,而是繼續在增長。有分析指出,最大的公開課提供商Coursera的注冊人數就一直在增長,2012年為150萬人,2014年則達到1000萬,兩年間增加了6.6倍。雖然Coursera注冊學生課程完成率僅有4%,但絕對數也有40萬人,對傳統教育而言這是個驚人的數字。
在課程設置方面,媒體觀察到MOOC在歐洲的課程擴張很快,歐洲開設的MOOC課程在2013年為276門,到2015年這個數字是770門,翻了一番。至少在歐洲,相當多的名校還在與美國的Coursera、Udacity和歐洲的FutureLearn、Iversity等MOOC平臺合作提供新的課程,其中有相當部分來自歐洲比較吃香的商學院,商學院提供了大約120門課程。
在MOOC傾向于市場化的層面,目前對項目能否實現盈利正進行著有價值的探索。
Coursera的課程免費,但是一種叫“課程認證”的業務并不免費,課程認證為學生提供關于某門課程的聽課和考核包括學分證明。據測算,如果一門課的注冊學生有10%左右付費獲得課程認證,可以收取250萬美元,這個收益肯定超過課程節目制作成本。
在傳統大學課程中也正在利用MOOC降低教學成本提高教學效率,新的MOOC設計更多地關注參與者的感受,提供視頻、音頻和書籍多種材料供學生使用,然后通過在線測試考查學生的理解程度,而且可以方便地統計內容完成情況。
還有一種教學改進是利用網絡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網絡可以方便地提供不在一處的學生之間交換意見,有人為這種改進起了個新名詞“連接主義MOOC”,這種連接更多是基于學生之間對課程內容的討論而不是基于教授的傳播。
有人認為,MOOC加入傳統課程教學,有可能帶來顛覆性的變化。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一位教授的說法比較前衛,他認為“MOOC已經新生”,而且MOOC有朝一日可能會“代替”傳統的課堂式教授課程,因為“線上線下結合的實踐帶來很多好處”。這位教授甚至還擔心由于MOOC的成本優勢導致政府教育經費的“削減”。
嘗到MOOC甜頭的還有商學院的MBA(工商管理碩士)課程。MBA課程是一種典型的“貴族”精英教育,歐美名校的MBA學費+其他費用動輒20~30萬美元,目前商學院正在成為MOOC課程的一支生力軍。
MBA課程的MOOC旨在降低兩個方面的成本,一是通過遠程教學降低求學者的就讀費用(在傳統商學院的學習費用中,很大一部分是食宿費和資料講義等雜費),遠程MBA一般也采用課程免費、認證付費的模式。
商學院MBA項目也在利用MOOC改進傳統教學,比如哈佛商學院Harvard"Business"School的在線教學平臺HBX,與一般MOOC不同,HBX是付費的,并非認證費用,而是付費聽課。而且,HBX并非注冊制,而實行選拔式招生,這與傳統商學院招生類似。
HBX開設的第一個項目是Core(Credential"of"Readiness),意為“準備就緒證書”,該證書包括三門課程:會計學、商業分析、管理經濟學,全部由哈佛商學院教授任課。課程用10周時間完成,接受全球600余個地區(城市)的學員報名(2014年夏季只接受美國馬薩諸塞州學員報名)。Core收費為1500美元,對于MBA是一個比較便宜的價格。
HBX項目強烈推廣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在25分鐘的視頻之外基本是討論環節,參加課程的所有人包括教授都參與提問。HBX課程的成功之處在于,它打破了MOOC平均4%在學率的咒符,其在學率高達90%。當然,也有人認為,由哈佛自身搭建的平臺背后的品牌效應和證書的含金量是HBX較之其他MOOC與眾不同的優勢。
也有人堅持MOOC應該更多面向非精英的普通階層教學對象,前述《Fast"Company快公司》雜志的文章認為,“MOOC之父”圖恩已經從精英教育轉向為人數更多的平民提供職業培訓服務的方向。一篇對圖恩的訪談中引述道“我關心的是每個人的教育問題而不僅限于精英,希望給每個人帶來高品質的教育,讓大眾獲得成功。”圖恩也在自己的博客中寫過“宣稱MOOC已經失敗的人需要重新理解什么是創新的成功”。
圖恩說干就干,在Udacity(互聯網行業巨頭ATamp;T美國電報電話公司是平臺合作方之一)設立一個新課程“納米學位NanoDegree”。納米是極小的長度單位,圖恩的本意恐怕也在于開辦一種針對社會上的小人物負擔得起的小型課程。
NanoDegree的特點是實用性強,花費少,每個月的學費為200美元(約為1300元人民幣),提供能夠進行基本軟件開發技能的在線培訓,標準是勝任ATamp;T公司初級數據分析師和iOS應用軟件設計師之類的工作崗位。
媒體認為,這是高等教育走出象牙塔進入大眾之中的一個有效途徑。ATamp;T公司方面認為,NanoDegree是ATamp;T拓展人才培養渠道的努力的一部分,“它由企業策劃,培養企業所需實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