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莓起家于加拿大滑鐵盧,人們不無幽默地發現,滑鐵盧這個詞往往被用來暗喻一些遭遇重挫的事物。
熱衷于數碼裝備的潮男潮女大概不曾多想,目前風靡一時的智能手機業明星其實是站在兩個昔日的業界巨人的肩上,一個是面向大眾的芬蘭品牌諾基亞,另外一個是全球商務精英曾經必備的加拿大品牌黑莓。
黑莓盛果
1984年,黑莓的前身RIM公司在加拿大滑鐵盧成立,與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的創業故事差不多,RIM也是大學學業尚未完成的青年學子創業的產物。
微軟的前一位前高管曾經把RIM的創始人兼首席架構師麥克·拉扎雷迪斯(Mike"Lazaridis)比喻為“現代的達·芬奇”,RIM的另外一個創始人道格拉斯·佛雷金(Douglas"Fregin)則是麥克的發小。
麥克18歲時就讀于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電子工程學專業。大學畢業前兩個月,創業與學業無法平衡的麥克拉上在溫澤大學讀書的發小道格拉斯一起“休”掉學業創業。他們設計的無線數據傳輸顯示系統引起美國通用汽車加拿大分公司的注意,予以研發經費支持。
1985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15萬美元創新貸款和家庭的支持下,麥克和道格拉斯創立了RIM(Research"In"Motion)——一個名字中帶有“研究”含義的高科技公司。RIM的第一單生意是通用公司的無線傳輸LED顯示屏,合同價值60萬美元,后來雖然并未商品化,但為RIM掘得第一桶金。
1996年,RIM發布了兩種在無線通信領域至關重要的系統,RIM"900"OEM"無線調制解調器和RIM"900"Inter@ctive"無線傳呼機,RIM的尋呼系統開始改變通常的單向模式向雙向模式演化,RIM"900"Inter@ctive成為全球首個雙向無線數據應用設備(其他品牌的傳呼機均為單向),售價675美元(約合4200元人民幣)。
RIM"900一直演化到RIM"950,其革命性的變化是實現鍵盤化和翻蓋化,體積越來越小巧。1998年,RIM的傳呼系統迎來了諸多巨頭企業級客戶,包括IBM、松下公司等等。同年,麥克決定為其產品尋求一個容易被人記住的有生活基礎而非冷冰冰的字母代號組成的名字,加州一家市場咨詢公司的研究人員對RIM"950表面密布的小按鍵與布滿斑點的水果草莓產生聯想,再取短元音寓意RIM公司追求的“快速”感覺,黑莓Black"berry就此誕生。
以黑莓名稱面世的第一款產品在移動數據和辦公應用方面的變革是顛覆性的。這款系列號為RIM"957的設備,具有電子郵件、日歷、地址本、鬧鐘,由于內置一個英特爾386處理器,功能強大的鍵盤,基本可以視為一臺手持電腦數碼設備,與傳統意義上的BB機有本質上的區別,如果再加上語音功能,也就是現在的所謂智能電話了。這是在2000年實現的。
高科技公司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大量燒錢的過程,在RIM及黑莓背后是加拿大和安大略省兩級政府強有力的財務支撐,還有私人資本和企業的資金投入、資本市場融資。
RIM"1997年在多倫多證交所上市,融資1.15億美元。1999年底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融資2.5億美元,次年再增發融資9億美元。
克服連連虧損、專利官司等障礙的RIM憑借全球首創的多功能、全時段電子郵件與辦公的無紙化移動手持平臺,集成雙向傳呼及后來的語音通信功能,首次將計算機處理器嵌入手持移動通信設備的產品,迅速在發達國家政商界特別是高層精英群體贏得極高聲譽,成為一種精英身份的象征。
在黑莓粉絲團中最惹眼的要數2008年當選美國總統的奧巴馬。據說在緊張的選戰會議中奧巴馬也在把玩黑莓手機,奧巴馬習慣用黑莓處理文檔和電郵。在共和黨中也不乏大名鼎鼎的黑莓粉絲,比如前總統小布什的胞弟杰布·布什。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是在83歲時成為黑莓愛好者的,而差不多同時的法國總統薩科齊也手不離黑莓。
黑莓一度成為美國華盛頓公職人員、政客、政治團體及其雇員必備的用品,也成為不少跨國公司為其中高層管理人員以公司開支形式配置的裝備。在黑莓的鼎盛時期,美國政府為雇員配置的黑莓多達50萬部,黑莓平臺擁有2500萬以上用戶,眾多的跨國公司租用黑莓服務器,85%的全球500強公司為中高層管理人員配置黑莓及黑莓服務器,持有量高達數百萬部。
不豐則歉
2009年黑莓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占有率高達50%,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黑莓在2010年之前的占有率也高達50%。
有分析認為,黑莓專注于圍繞政商界大客戶做文章的戰略,卻不知道順應潮流進行調整,可能是黑莓沒落的源頭。
在近乎白熱化的技術和商業推廣戰中,RIM及黑莓的轉身太慢,有人認為黑莓過分自信和傲慢。長期使用和小修小補的黑莓操作系統平臺在性能和應用支持上不如同為專用系統的蘋果iOS,也不如參與者眾多的安卓Android,直到2013年,RIM為下一代黑莓開發的新操作系統BB10才問世。
外觀漂亮和手感良好及功能齊全的鍵盤一直是黑莓的最大賣點之一,以至于黑莓高層一直懷疑觸摸屏能否完全替代物理鍵盤,輕慢了引入觸摸屏及圍繞觸摸屏拓展黑莓產品的進程。意識到這一問題并且在BB10的開發中重點關注時,相比蘋果、三星以及眾多中國品牌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手機供應商隊伍,黑莓落伍得太快。
從2010年到2013年,黑莓開始失去其最大的擁躉群落——白領和金領。
黑莓起家于加拿大滑鐵盧,人們不無幽默地發現,滑鐵盧這個詞往往被用來暗喻一些遭遇重挫的事物。
2010年以后,持有黑莓的白領往往成為擁有蘋果iPhone和Android手機的同事朋友的嘲笑對象,2012年有人形容在硅谷見到黑莓就如同在硅谷看到領帶一般(硅谷的高科技人才以休閑穿著為時尚)。
同時,商業機構也開始舍黑莓而去,硅谷的創新型大公司走在前頭。2012年雅虎新上任的CEO瑪麗莎·梅葉爾Marissa"Mayer做了一件新鮮事,她推動公司雇員用以舊換新的方式把手中的黑莓換成iPhone和Android系列。
接下來是諸如高盛這樣的華爾街巨頭讓員工將黑莓換成iPhone,這股風很快在美國銀行業吹起(銀行業曾經是黑莓最忠誠的大客戶群)。此時甚至開始傳言,以往對黑莓持偏愛態度的白宮也轉而支持iPhone,因為時任總統的奧巴馬也在用iPhone看簡報。
2012年,黑莓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占有率僅剩下不到5%,約為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弱。市場占有率每年平均下降兩位數,帶來的是營收和利潤巨幅滑落。2011年上半年,盡管黑莓生產占有率已現大滑坡之勢,但RIM尚有逾10億美元(約合62億元人民幣)盈利。一年后的2012年上半年,這個數字已經小于零,虧損7.35億美元(約合54.5億元人民幣),黑莓開始遭遇其風雨歷程中最犀利的颶風。
2013年被外界認為是黑莓力圖借新發表的BB10平臺及其終端產品扭轉乾坤的節點,然而在世界上最大的手機市場中國每年都有新品牌加入博弈的時代,RIM及黑莓的重新崛起有些力不從心。
2013年1月,RIM在股票交易所正式更名為黑莓,以之后的發展看,此次更名似有些“已是近黃昏”的蒼涼。
2013年9月發布的黑莓第二季財報,披露錄得9.65億美元(約合59.8億元人民幣)虧損,黑莓給出的解釋是未售出的智能手機壓庫10億美元。換言之,黑莓的新一代尚未被市場認可。時至2013年三季度,黑莓的虧損勢頭愈發不可收拾,擴大到44億美元(約合272億元人民幣),前一年同期的財務記錄是盈利1400萬美元。
到2013年四季度,黑莓股價最低時僅為6.5美元(約合40元人民幣)一股,而黑莓股價在其巔峰階段高達230美元(約合1420元人民幣)一股,二者相差35倍。
自救時刻
自1993年產品轉型失利而面臨沉淪通道的黑莓,采取非常措施救援迫在眉睫。救援的途徑有二,如果是在產品有銷路資金匱乏的情況下,可以走融資方向,如果產品營收不振就只能靠外力。簡單說即是出售股權被并購,黑莓當時的境況恐怕更適合后者。
最先出手的是持有黑莓10%股份的大股東Fairfax"Financial"Holdings"Ltd.公司,"Fairfax在黑莓出現營收利潤和財務危機之初就有所準備,雙方有意向在向外界公布消息之前一個月,Fairfax的老板沃特薩Prem"Watsa辭去了黑莓董事會的職務,外界將此次并購意向稱為Fairfax發起的大股東私有化。資料表明,是次私有化涉及47億美元(約合290億元人民幣),每股單價9美元。
沃特薩被譽為加拿大的“巴菲特”。他堅決看多黑莓的前景,在黑莓走下坡路被看空者拋售時,沃特薩率領的看多者在市場上與拋售者進行激烈的搏殺。
Fairfax并非單獨拿錢采取私有化黑莓,而是牽頭組建一個并購銀團,據稱在銀團中可能包括加拿大年金計劃投資委員會Canada"Pension"Plan"Investment"Board、安大略省教師養老金計劃Ontario"Teachers’"Pension"Plan兩個公共基金,還準備從美銀美林Bank"of"America,"Merrill"Lynch、BMO資本BMO"Capital"Markets融資。
準備并購黑莓的并非只有Fairfax一家。不到一個月后,黑莓的兩個共同創始人、也是黑莓大股東的黑莓前聯席首席執行長拉扎里迪斯Mike"Lazaridis和弗雷金Doug"Fregin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文件,“研究競購黑莓的可能性”,兩位股東共持有黑莓8%的股份,擬收購黑莓其余股份。二位共同創始人的出價當時并未敲定,尚需其聘請的并購評估機構高盛和Centerview"Partners"LLC的評估。
2013年10月,一支來自中國的并購力量現身,就是中國業界巨頭聯想公司。據媒體透露,黑莓與聯想至少已經進入初步磋商階段,雙方簽署了“保密協議”,允許聯想方面查閱黑莓的財務文件。
然而,來自中國的聯想一如既往地遭遇到其他并購者不大會碰到的障礙,即中國企業進入北美高科技領域甚至傳統能源產業領域繞不開的“政治正確”。首先是加拿大政府的態度,加拿大政府將就“外資”并購黑莓進行“國家安全”方面的評估。
需要通過的苛刻“婆婆”還有美國,理由是黑莓以BBM業務為主的移動信息服務平臺并非簡單的設備供應商,而是在美“通信運營商”,涉及美國“國家安全”,即使黑莓的總部和主營業務不在美國也要受到嚴格審查。
通過并購重組重振黑莓的意向以一個外界事先未曾多想的方式結尾:黑莓表示不賣了。
2013年11月,時任黑莓董事會主席的斯蒂米斯特Barbara"Stymiest發布公告稱,黑莓放棄與Fairfax簽署的私有化協議。放棄Fairfax私有化還意味著,黑莓被其他并購者如兩位黑莓共同創始人和聯想收購的可能性不復存在。有消息稱黑莓董事會基于分拆黑莓業務出售不符合公司利益相關方(如雇員、股東、客戶、供應商等)利益,否決了分拆業務的可能性。
不出售公司,資金流是必須考慮的核心問題。黑莓采取了發行債券的方式,通過發行可轉換債券融資10億美元(約合60億元人民幣),牽頭者是Fairfax公司。Fairfax本身向黑莓注資2.5億美元,這個舉動表明了Fairfax老板一貫看多黑莓的態度。參加可轉換債券融資的還有另外6家機構,如Brookfield"Asset"Management"Inc.、IGM"Financial"Inc.下屬機構、卡塔爾某主權財富基金等。
緩解資金壓力的同時黑莓進行了管理層重組,海因斯離開CEO崗位,首席營運長、首席財務長、首席營銷長等換人,引人注目的CEO崗位由香港出生的華裔程守宗John"Chen擔任。此前,程守宗擔任過美國數據庫系統供應商Sybase的董事長兼CEO。程守宗上任后,黑莓原全球銷售主管和黑莓并購主管也相繼走人,黑莓在管理層基本完成了改朝換代。
陽春乍現
程守宗領導的黑莓團隊在2014年第一財季交出的第一份成績單用媒體的話說“令人意外”。2014年第一財季,黑莓公布的財報宣布盈利2300萬美元(約合1.4億元人民幣),對黑莓這樣的大型企業,2,300萬美元利潤看起來不多,但與之前的境況比起來卻是“翻身”的感覺。之前的2013年第四財季黑莓錄得4.2億美元虧損,環比正負之間有4.4億美元的差距,同比也有1億美元左右的差距(上年同期虧損8400萬美元)。
程守宗接手黑莓后采取的重大行動有二。
一是與全球最大的手機制造商富士康Foxconn(臺灣鴻海集團)進行戰略合作,分析認為此舉意在降低硬件生產成本,將黑莓產品的生產從高成本的北美地區轉移到善于在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區域布局的富士康公司。
一是與全球最大的互聯網電商亞馬遜Amazone簽署合作協議。亞馬遜在中國的影響力遠不如中國本土的阿里巴巴等巨頭,但在歐美發達國家的品牌覆蓋力極強。
黑莓采取的另外一個轉型之舉是順應市場潮流,開發支持蘋果和安卓平臺的產品。
新的黑莓管理層恐怕已經意識到,在普眾消費市場的競爭難以預測勝算,應該挖掘黑莓傳統市場新的潛在價值。
程守宗堅定地認為,恢復黑莓的財務穩定乃至增長,應更多依賴企業級市場,同時兼顧消費市場。程守宗還認為,黑莓重整旗鼓是肯定的,分析人士則沒有這樣樂觀。
黑莓的BBM系統的市場狀態可窺見一二。黑莓信使BBM(BlackBerry"Messenger)是黑莓發明的基于BIS/BES服務的移動應用,BBM可以在秒級時間內雙向傳送2000個字符并且跟蹤信息狀態,可以與社區成員共享高清圖片(高達6M)、音樂、視頻、建立好友或工作社區等等。
在黑莓陷入整體業務萎縮的困境之時,BBM業務依然在成長,在一些發展中國家,BBM依然是主流通訊平臺。2014年BBM的月度活躍用戶有8000萬人,而且還在增長,之前的兩年BBM月度活躍用戶為5500萬人,2013年黑莓討論重組業務方案時,曾經考慮BBM單獨成立部門。
程守宗帶領的新團隊為BBM制定了側重企業級用戶的方針,力圖打造更強大的企業通訊平臺產品,而率領BBM部門的新任高管則是原先負責企業業務的約翰·西姆斯John"Sims。
程守宗還認為,在數碼消費領域,黑莓一貫給人以提供安全可靠的手持移動辦公設備品牌印象,今后也應該堅持這一品牌傳統。程守宗曾經透露黑莓的銷售目標是年銷售1000萬部黑莓手機。這個銷售目標似乎過于“微不足道”,全球手機品牌巨頭如蘋果、三星的年銷量都在數億。但也許黑莓的這個目標有其實事求是的一面,企業級用戶的手機市場容量并不大。
2014年到2015年,黑莓的新產品陸續問世,黑莓手機歷來以功能強大的物理鍵盤著稱,黑莓的新產品保持了這一傳統。
2015年3月,程守宗在電話會議中說,黑莓的財務狀況已經“不再是問題”,黑莓決心建立穩定的營收業務,在2015年終結業務營收下滑局面。一個月后,黑莓表示準備關閉其瑞典分支,這是黑莓管理層重組以來一直在進行的縮減規模節省開支的延續。
責編:蘇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