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伐鏗鏘,排山倒海,雷霆萬鈞。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即將來臨之際,一支立下赫赫戰功的英雄部隊即將闊步走過天安門,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這支英雄部隊誕生后,在一次次慘烈的戰斗洗禮下不斷成長壯大,他們和全國各族人民一起,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打敗了窮兇極惡的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抗戰時期,他們被八路軍總部授予“白刃格斗英雄連”榮譽稱號,創造了偉大的“敢打硬仗、不怕犧牲、誓死殺敵”的“白刃格斗”精神,鑄就了“敢于刺刀見紅、敢于亮劍出鞘”的鐵血性格和“沒有任務爭任務,有了任務就興奮,任務越重越來勁”的特有秉性,被譽為一把永不卷刃的刺刀。
一
1936年秋,日本侵略者步步逼近,中華民族正處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黨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關于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在全國得到廣泛響應。為挽救民族危亡,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出人員組成專門開展上層統一戰線工作的中共山西公開工作委員會,在山西同統治山西的實力派軍閥閻錫山建立特殊形式的統一戰線,推動閻錫山抗日,并達成具體協議,隨即接辦了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寇瘋狂向河北、綏遠、察哈爾、山西和山東進攻,山西危急。日軍一觸即潰,喪師失地,舊政府土崩瓦解。在這種情況下,閻錫山為了保存實力,被迫接受了我黨建立新軍的建議。在我黨的領導下,于1937年8月1日在山西太原建立了第一支新軍———“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一總隊。為了適應華北戰局惡化的形勢,遵照黨中央指示,山西新軍力量進一步擴大,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1938年1月,八連在山西沁縣光榮成立。
八連成立后,隸屬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一縱隊三總隊,無論番號更改,人員更迭,連隊從誕生之日起就始終是一支在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
為使黨牢牢掌握部隊,在粉碎“十二月事變”后,1940年2月至6月,八連根據上級指示進行了政治整軍。在整軍中,進行了形勢和任務教育,加強黨的建設,公開黨的活動,建立和健全政治機關和政治工作制度,對干部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核。
在組織整頓中,首先改變過去秘密開展黨的工作的狀況,向部隊宣布黨總支書記、連隊組織工作員是專職進行黨務工作的共產黨員。隨后,逐步公開了部隊共產黨員的身份,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一批先進分子入黨。經過整訓,連隊黨員比例超過百分之三十,黨支部成為連隊的堅強戰斗堡壘。
政治整訓建立和健全了黨的領導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加強了青年團工作的領導和連隊俱樂部工作,使之成為黨在部隊中進行政治工作的有力助手。政治整訓提高了部隊的階級覺悟和革命警惕性,為迎接新的更艱苦的戰斗任務,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以及軍事上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
在八年抗戰的烽火歲月中,八連先后參加大小戰斗九十余次,涌現出了馬冠群等一大批戰斗英雄。其中,打得最險,最驚心動魄的當屬大洛坡反偷襲戰斗。

1940年,抗日戰爭進入第四個年頭。日本帝國主義妄圖迅速實現吞并中國的野心,一方面對國民黨采取政治上誘降,軍事上逼降;另一方面對八路軍和華北各抗日根據地實施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封鎖和隔斷我各抗日根據地之間的聯系,企圖把我軍消滅在“囚籠”之中。為打擊日寇的“囚籠政策”,八路軍于1940年8月,以一百○五個團約四十萬人的兵力,對華北敵軍展開了大規模進攻和反“掃蕩”作戰。8月20日晚,太岳軍區司令員陳賡和政委薄一波召開了營以上干部會議,劉伯承、鄧小平向參加會議的同志,傳達了朱德、彭德懷下達的戰斗命令。隨后,薄一波政委專門作了戰斗動員。要求干部身先士卒,在首戰中把連隊帶成能攻善守的部隊;要求戰士通過這一戰斗由工人、農民、學生鍛煉成會打仗的革命軍人。大家聽了動員,戰斗情緒極為高漲,爭先恐后要求當尖刀,打頭陣。
八連所在的決死一縱隊二十五團被光榮地賦予了破襲正太路,切斷敵交通命脈的任務。
正太路是指從河北正定縣至山西太原的鐵路,全長二百四十九公里。它橫貫太行山脈,是華北日軍的重要戰略交通線,也是日軍對我抗日根據地進行破壞的重要封鎖線。為了保住這條鐵路,日軍派了重兵守備。東段從井陘到石家莊兩側地區,是日軍獨立第八混成旅團;西段從娘子關到壽陽一帶,是日軍獨立第四混成旅團;太原、榆次地區是日軍獨立第九混成旅團。敵人在鐵路沿線各據點構筑了堅固的碉堡群,各碉堡之間又有交通壕相連,周圍設有鐵絲網、外壕等障礙物,并構成嚴密的火力網。
全線發起總攻擊前,部隊進行了周密的戰斗部署,八連被安排到團指揮所駐地大洛坡,負責保衛團指揮所、炊事人員和地方群眾安全,并擔任總預備隊,隨時準備投入戰斗。
8月20日晚8時,二十五團全線發起攻擊。一顆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劃破了夜空,全團指戰員像猛虎下山。一營撲向馬首車站;二營迅速占領東西部落之南山頭,構筑工事隱蔽,隨時準備。
正當部隊猛攻馬首車站時,盤踞在冀家垴的日寇為解馬首之危,于8月21日夜由登木小隊長率五十余人,趁著風雨之夜,利用青紗帳作掩護,偷偷繞過龍化山,意圖偷襲我團指揮部,徹底阻我破路。
大洛坡是一個四十多戶人家的村莊。村子坐北向南,面臨深溝,村北窯頂后都是農田,田邊有一條東西向的大路,緊貼路邊向北是傾十五度左右的坡地,三四十米處為平地。村東北角上有一個像饅頭的小土丘,高四米多,面積五六十平方米,村子的形狀像“一”字形,易攻難守。
拂曉,八連炊事員張生旺從溝底挑水剛上到村口,發現高粱地里有敵人運動,便迅速向部隊報告。這時,哨兵亦鳴槍警告。正在指揮所的團參謀長李懋之立即命令八連反擊偷襲之敵。
狡猾的敵人見偷襲不成,隨即進行強攻。他們仗著火力優勢,氣勢洶洶地殺了過來。
連長任尚琮當即率一排、三排搶占村東北高地,進行阻擊。指導員張萬清率二排直撲村東南抗擊敵人。二排邊跑邊上刺刀,剛出村口,一群鬼子端著刺刀迎面撲來,相距近十米。危急時刻,指導員張萬清高聲大喊:“同志們,殺敵立功的時候到了,跟我沖呀!”戰士們個個像猛虎一樣沖上去,與敵展開激烈的白刃格斗。沖殺聲和刺刀的撞擊聲交織在一起,震撼著大地。六班一個戰士被刺中腹部,仍英勇頑強,死死抱住一個鬼子,用牙齒咬斷其咽喉,最后與敵同歸于盡。
敵人被牢牢阻在村口,一時停滯不前。惱羞成怒的敵人架起機槍,向正與鬼子拼刺的二排猛烈開火。指導員張萬清和二排長毛占緒身負重傷,鬼子見我傷亡增多,氣焰囂張,步步緊逼。
“上刺刀!”關鍵時刻,連長任尚琮率一排從翼側向敵猛沖下來。敵我雙方混戰一起,打得難解難分,勇士們用大刀砍,用刺刀刺,接連殺了七八名鬼子,就連身負重傷的張萬清,也沉著勇敢地指揮戰士堅持肉搏戰。
混戰中,小戰士張臘生機智勇敢,對準鬼子肚子猛刺一刀,敵人慘叫一聲倒在血泊中。他迅速轉過身來協同班長和另一個鬼子拼刺刀。鬼子前后都顧不了,又吃了張臘生一刺刀。慘烈的白刃格斗持續了半個多小時,戰士們刺刀捅彎了就用槍托砸,槍托砸碎了就用小鍬砍,小鍬砍斷了就用牙齒咬……敵人被八連的勇氣嚇倒,狼狽逃竄。登木小隊長揮著東洋刀連連號叫“八格牙路、八格牙路”,邊叫邊逃,由于急不擇路,陷入泥坑,拔出前腿,又陷進后腿,被八連戰士擊傷。
殘敵向東潰逃,只剩不到十人,且已失去指揮。八連官兵趁勢緊跟追殺,戰士李金標等三人與迂回我之敵機槍組相遇。他們機警地躲開火力,直撲敵機槍組,用手槍擊斃鬼子,奪得輕機槍,立即調轉槍口猛掃敵人。戰斗結束了,司務長牛顯躍背著一支嶄新的三八式步槍走進院子。戰士們笑著說:“老牛也繳來一支槍!”原來,牛顯躍在買菜回來的路上發現一個鬼子躲在土洞里,便機警地爬到洞頂上。他趁鬼子伸出頭來東張西望時猛跳下來,用兩只大手鉗子似的卡住鬼子的脖子,鬼子掙扎了幾下就斷氣了,就這樣巧奪了一支槍。
打掃戰場中,團部炊事員張喜碰到被八連射中負重傷后裝死的登木小隊長,小張上去繳他的手槍,登木突然向小張開槍。小張腿部受傷,忍痛勇猛撲過去一手抓住登木的手槍,一手拔出手榴彈向登木頭上猛砸,結束了他的性命。小張奪得手槍高興地喊著:“我這‘火頭軍’殺了個鬼子,炊事員也能殺敵立功?!?/p>
這場反偷襲戰,前后一個多小時,白刃格斗半個多小時,共擊斃日寇小隊長和四十多名日軍,繳獲輕機槍兩挺、步槍四十八支、手槍一支,以及許多彈藥,勝利完成了保衛團機關的任務。捷報上傳,八路軍總部政治部主任羅瑞卿和副主任陸定一專門來到八連看望慰問官兵。接著,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授予八連“英勇頑強”錦旗一面。戰后,八路軍總部授予八連“白刃格斗英雄連”稱號,張萬清、牛顯躍、李金標、張臘生等同志榮獲戰斗英雄的光榮稱號,連隊“白刃格斗英雄連”的名聲不脛而走。
三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連隊參加邊境作戰中,“白刃格斗”精神再次得到血與火的淬煉和升華。
在一次戰斗中,連隊作為主攻連,沖鋒發起后,一馬當先,在十五分鐘內攻占了某高地,接著向敵核心陣地攻擊。此時,敵人從三面同時向八連猛烈射擊,敵炮火也瘋狂攔阻。八連被壓制在高地的一個鞍形地帶,傷亡二十多人。連長彭燕良在緊急時刻迅速判明敵情,果斷命令二排、三排沿敵巡邏道攻打,并親自組織火力壓制敵人。指導員陳培俊在部隊開進時已患瘧疾,不肯住院,曾多次暈倒。這時他高喊:“同志們,為人民殺敵立功的時候到了,沖啊!”隨即被炮彈氣浪震昏,蘇醒過來后又帶部隊往前沖,邊沖邊鼓動。副連長李昌林被炮彈炸斷左手三個指頭,他撿起敵人的腰帶掛住左手,帶領兩個排向敵猛撲過去。在戰斗中,重機槍手陳傳勇爬到樹上給火力組指示目標,消滅了敵人兩個火力點。當部隊沖到敵陣地前沿受到火力壓制時,陳傳勇為了克服地形障礙,用手舉起重機槍管,讓戰友射擊,壓住敵人的三個火力點。在雙手被槍管燙起泡、背部又被炸彈片擊傷的情況下,他咬緊牙關,始終舉著槍管。后來他帶槍隨部隊沖鋒,觸雷犧牲。戰前由八連調到機槍連的戰士李勝祥,腳被炮彈炸傷,班長命令他到救護所包扎,他在途中又參加了八連的戰斗。他撿起烈士留下的沖鋒槍和手榴彈,邊投彈邊沖擊,直沖到敵塹壕邊,壯烈犧牲。八連占領某高地后,敵人趁他們立足未穩,從北側和西側陣地拼命射擊和反撲,連隊傷亡增大。連長隨即命令一排和部分火力壓制敵西側陣地,二排、三排分兩路向北側陣地沖擊。副連長在帶領部隊沖鋒時被炮彈擊中,七處負傷,血肉模糊,仍然堅持戰斗。負了傷的指導員邊打邊鼓動。三排長張天林左腕被子彈打穿,他忍著傷痛用火箭筒摧毀了敵人一個火力點,斃敵五人,接著帶領全排從右側沖突上敵陣地。二排在左側同敵人展開近戰。四班班長尹光忠巧妙避開敵人火力,只身沖進敵第一道塹壕,消滅了三個火力點,斃敵四名,為部隊打開了缺口。三排和二排經過浴血奮戰,于9點40分攻占了五十四號高地北側陣地,接著向五十三號高地攻擊,并占領了這個高地。在沖擊中,八班戰士陸道山用六發子彈消滅了五個敵人。一班新戰士張忠順跳進塹壕擊斃兩個敵人,又在防炮洞里俘虜了兩個敵人(其中有一名少尉軍官),繳獲重機槍一挺、沖鋒槍一支。七班副班長文其海在全班只剩他一個人的情況下,主動加入突擊排戰斗。在向某高地沖擊中,他被炮彈擊中,左臂粉碎性骨折,左肋炸斷,背上被打了兩個洞。救護組上來搶救,他看到擔架少、傷員多,堅決不上擔架,讓救護組先將別的傷員抬走,充分體現了部隊優良的傳統作風。
戰斗結束,連隊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班長尹光忠被中央軍委授予“戰斗英雄”稱號。
四
烽火年代,革命前輩憑借“白刃格斗”精神,屢創佳績,和平年代,“白刃格斗”精神是否依然有用?這個問題曾困擾過連隊官兵。
一次,八連幾名骨干組織下連不久的新戰士進行刺殺訓練,訓練場一旁,特戰連官兵練攀登、練泅渡、練機降……一個個特戰訓練課目輪番上演,看得八連戰士分外眼紅。一名新兵性子急躁,他向時任連長羅希提出疑問:“練刺殺,咋能追上別人步伐?總不能用刺刀和特種兵進行白刃格斗吧?”
疑問不止這些,一些青年官兵對信息化條件下大力弘揚“白刃格斗”精神感到不解。他們認為,隨著戰爭形態演變,依托高科技武器裝備、智能化作戰平臺展開激烈較量,是未來戰爭的主要形式,近距離作戰、白刃格斗的概率越來越低,練刺殺純屬浪費時間。
“怎能將‘白刃格斗’精神簡單地理解成拼刺刀?”官兵的疑問引起了部隊領導的深思,“敢打硬仗、不怕犧牲、誓死殺敵”的“白刃格斗”精神是革命先烈在戰爭年代用鮮血凝結而成的,必須堅持好傳承好發揚好。但受成長經歷、生活閱歷和認知程度等影響,一些官兵對“白刃格斗”精神理解不深不透,認知出現偏差。為此,部隊及時召開“弘揚優良傳統、強化血性虎氣”專題討論辨析會,讓官兵在“臺上臺下互動、場內場外引導、案內案外解惑”中拉直心中問號、澄清疑惑困擾。
整個討論辨析會場面火熱。部隊領導拋出的問題讓官兵陷入沉默:“有的官兵見血就頭暈,連雞都不敢殺,試問如何上陣殺敵?”“無論仗怎么打,其殘酷性始終不會改變,沒有血性的軍隊注定要吃敗仗。”隨著討論深入,官兵疑惑被逐一解開。緊接著,時任“白刃格斗英雄連”連長羅希登臺講授,一張張圖片、一段段文字、一部部視頻,生動展現了該連從誕生到勇立信息化潮頭的轉變,不少官兵發出感嘆:“練刺殺沒有耽誤戰斗力,反而練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p>
采訪即將結束之際,記者恰巧在醫院遇到了一瘸一拐過來換藥的八連五班班長蔡康。一次對抗演練,蔡康由于沖得過猛,左腿被摔傷。鮮為人知的是,這個渾身傷疤的老兵由于訓練太拼命,雙腳的腳踝都骨折過。
“簡直不要命了,這樣值嗎?”給他換藥的醫生都忍不住說,他卻坦然一笑:“這是光榮傷,值得!”
今年,部隊作為軍區“拳頭”部隊,將赴朱日和參加總部組織的集中檢驗評估活動,連隊本來安排腳傷較重的蔡康留守,他卻連打三次報告申請參加此次活動,還說:“當兵不去朱日和,穿上軍裝又如何?”
部隊長張體任感慨,如今該部人人爭做“一把永不卷刃的刺刀”:冬季野營拉練徒步行軍二百七十多公里,無一人申請上收容車;駐訓演習,就連躺在醫院的幾名病號也申請歸隊,誓與專業“藍軍”一較高低……這些都是“白刃格斗”精神融入血脈的結果。
“武器裝備只是刀柄,軍人血性才是刀尖!”部隊政委王波介紹,去年他們部隊進行了編制體制調整,面對新體制、新裝備、新人員、新使命,如何快速形成戰斗力,部隊黨委決定把“白刃格斗”精神培育作為頭號工程來抓,以此凝聚力量、捏指成拳。他們堅持以上率下,積極引導官兵學戰斗英雄、當英雄傳人,注重在急難險重任務、實戰化訓練、非戰爭軍事行動中磨礪官兵血性虎氣。
去年5月,云南安寧發生森林火災,部隊奉命緊急馳援,保證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其間,“白刃格斗英雄連”所在營“90后”士兵張東亮、袁異波、何靖國本可以留守,卻主動請戰參加撲火救災。一到火場,他們就砍隔離帶、送水、搬滅火彈……始終戰斗在火情最重的二一七五高地,直至突遇雷擊,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去年8月,魯甸抗震救災,戰士張子健連續奮戰四天暈倒在廢墟上,醒來后還要繼續救人;上等兵余才皓,在奶奶、嫂子和侄女被地震吞噬的情況下,一直奮戰在救災一線。
不躺功勞簿,勇創新佳績。連隊一代代官兵堅持好傳承好發揚好“敢打硬仗、不怕犧牲、誓死殺敵”的“白刃格斗”精神,積極投入強軍興軍偉大實踐,人人爭做永不卷刃的刺刀,把連隊建設成為能打仗、打勝仗的“刀尖子”。
近年來,連隊先后參加抗擊冰雪災害、汶川抗震救災、抗旱救災等多項非戰爭軍事行動,圓滿完成成建制高海拔地區聯演聯訓、陸空聯合作戰演習等任務,連隊榮譽室掛滿了大大小小二百多面錦旗、獎狀,其中六次被授予“榮譽稱號”,二次榮立集體一等功,三次榮立集體二等功,七次榮立集體三等功,先后被軍區評為“基層建設標兵連隊”、被集團軍評為“基層建設標兵”“先進黨支部”“開展學習成才活動先進單位”。今年野戰化訓練開始后,在上級組織的實兵對抗演練中,該連官兵敢拼善謀,多次打敗“敵軍”,受到上級領導的表彰。
【作者簡介】向輝,成都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干事,中校,先后在《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等中央媒體發表作品千余篇,多次獲得解放軍新聞獎。
李曉杰,十四集團軍某旅政治部宣傳科干事,中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