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綠色生態教育以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為歸宿,學生的生命成長離不開教師的影響。關注教師生命狀態,促進教師生命發展和塑造教師的良好品格,是實現學生生命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
關鍵詞:綠色轉型 綠色生態教育 教師形象
從一定意義上講,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綠色生態教育環境的過程。從大教育觀的角度來看,就是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樹立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理念,讓正義、正氣、愛心和智慧充滿校園和課堂。促進教師綠色轉型,使其獲得專業化發展,從而實現生命升華,是綠色生態教育實驗必須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一、加強課題管理,轉變教師觀念
1.加強領導,明確職責
為使課題研究趨于規范化、制度化和常態化,學校成立了“促進教師綠色轉型研究”領導小組。小組設組長1人,副組長4人,成員10人。
領導小組負責教師綠色轉型的研究分析,規劃提高教師專業發展和師德水平的活動措施,負責從各層面對教師進行培訓,檢查和督促落實情況。
2.認真學習,轉變觀念
學校領導班子就如何實現教師的綠色轉型做了認真研究,召開了子課題研究領導小組成員會議。校長親自主講“優秀教師的品質——先進的教育理念”專題講座,強調以本子課題研究為契機,著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通的教師隊伍,全校上下達成了以課題研究促進教育教學提高、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共識。
同時,向全體教師闡明促進教師綠色轉型對加快教師專業化發展、實現教師人生價值的意義。以教學部為單位,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綠色轉型的要求,并以討論、撰寫心得體會等形式,加深教師對綠色轉型的認識,引導教師從崇尚管理主義、經驗主義的經驗型教師向關心生命價值且善于引導、樂于反思、勇于創新的研究型教師轉型,重塑教師形象。
二、讓教師根據自身條件確立目標要求
為激勵教師確立自己的人生定位,明確目標,自強不息,不斷追求卓越,學校根據教師的學歷、能力、工作閱歷等情況,提出教師定位的不同層次要求。
1.入格層次
入格層次是作為一個教師基本規格標準的層次,定位對象為1~5年教齡的教師。
這一層次的目標要求如下。
(1)有高尚師德:敬業愛崗,為人師表;謙虛謹慎,有團隊精神;積極進取,自強不息;誠信文明,淡泊名利。
(2)有一定專業修養:了解所教學科專業基礎知識和教學目標要求,并能在教學中靈活運用;知識面廣,了解相關學科和相近學科知識;初步了解現代教育理論,并能根據理論分析教育實踐問題;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并能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中。
(3)有基本專業能力:具有理解和運用教材的基本能力,把握學科教學步驟、方法以及教材中的知識點、重點、難點;有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準確、精練、口語化,教學內容講授清楚,學生易于接受;有組織管理教學活動的基本能力,能在老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制訂教學計劃,能在課堂教學中處理好主導和主體、講與練、教書與育人等的關系;有初步的教學研究能力,善于反思,注重積累經驗和收集、整理有關教學資料,在骨干教師引導下逐步掌握所教學科教研的基本能力。
2.升格層次
這是在達到教師基本規格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而漸趨成熟、優秀的層次,定位對象是5~10年教齡教師。
升格層次的目標要求如下。
(1)成為師德修養的表率。廉潔自律,以人為本,教書育人,樂于奉獻;勇于承擔,善于溝通,樂于合作;勵志礪德,治學嚴謹,追求卓越;思想開放,情趣高雅,心態陽光。
(2)成為不倦求知的榜樣。熟練掌握所教學科的專業基礎知識,融會貫通,能靈活有效地運用到學科教學中去,給其他教師樹立榜樣;熟悉與教育專業有關的各門學科知識,一專多能,樹立博雅超群的“儒學”形象;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論修養,了解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學論的基本原理,并內化為導引自己和其他教師的先進育人理念;能在教學中熟練使用多媒體。
(3)成為教育教學的行家能手。深刻理解和運用教材,并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知識點,靈活確立教學目標、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準確、精練、口語化、有感染力,講授生動、藝術,易于學生接受;有較強的教學活動組織能力,能獨立制訂教學計劃,能在課堂中靈活調節教學節奏,處理突發事件,做到“學”“練”結合、“動”“靜”有序、“收”“放”自如;有較強的班級管理能力,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勵學生自主參與班級管理和教育活動;注重班級建設,能針對學生不同時期的思想、紀律、學習等問題進行引導、啟發、教育和激勵,使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
(4)成為教育科研的骨干。有強烈的科研意識,關注國內外教育科研成果,積極參與教育科研活動;自覺獲取、積累并整合運用教育信息、教育技術和教育方法,探索教育規律;有較強的教育研究能力,能根據實際需要選擇、確立研究課題,設計和完善課題研究計劃或實驗方案,能利用調查研究法、個案分析法、比較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去處理、解決實驗過程中的問題;善于反思總結,并能將實踐經驗概括、提煉、上升為理論,能撰寫經驗總結、個案分析、調查推理等文章。
3.風格層次
在達到升格層次目標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升華,漸趨杰出,實現質變,并形成自身的獨特風格,從而完成教師綠色轉型,是真正意義上的名師。定位對象是10年以上教齡教師。
風格層次目標要求如下。
(1)師德的楷模。以人為本,關愛生命,把師愛視為教師的靈魂;有為教育事業奉獻終生的使命感,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響其他教師。
(2)不倦求知的典范。對生命有著獨特的體驗和感悟,積極追求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眼光遠大,求知不倦,不斷完善自己;充滿著生命活力,敢于超越自我,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結構、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沿著人生目標,攀登生命價值的高峰。
(3)教書育人的專家。精通業務,一專多能,善于引導,長于探究,樂于反思,敢于創新;充滿教育智慧,有高超的教學藝術和靈活善變的調控技巧,并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以卓越的教學成績獲得同行的認同和學生的歡迎。
(4)教育科研的領頭人。有強烈的科研意識和廣闊的科研視野,準確把握教育改革的方向,密切關注國內外教育的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并有選擇地將教研成果植根于本校的教育土壤上;有先進的育人理念、深厚的理論修養,對教育現象有較強的判斷力;有獨當一面的教育研究能力,善于根據本地區、本院校或本學科的實際需要生成研究課題,能撰寫出觀點新穎、內容充實、邏輯結構嚴密的論文或專著。
學校要求全體教師根據以上三個層次的要求對號入座,確立自己的定格目標。同時,學校領導小組根據各位教師的實際情況加以調整,并建立教師層次定格信息檔案,加強監督檢查,實行教師定格目標管理。
同時,為激勵教師不斷升格達標,學校先后出臺了《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評選方案》《課改優秀教師評選方案》以及《十佳教師評選方案》,并組織全校教師認真學習三個方案,幫助教師進一步明確自己的定位目標和努力方向。
三、通過培訓促進教師綠色轉型
1.加強師德培訓
學校開設了《規范職業道德,做合格的教師》《教師人格培養》《注重職業道德修養,躋身優秀行列》等專題講座,開設《如何與家長溝通》輔導講座和“如何轉化后進生”教育論壇,以增強教師在教育中的人格魅力、職業道德水平和教育學生的能力。
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以“弘揚良好師風,推進學校優質發展”為特色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在黨員、教師中開展“黨在我心中”演講比賽活動、“黨員公開承諾”活動、“黨員重溫入黨誓詞”活動,并組織學習“優秀共產黨員具體標準”和評選優秀共產黨員活動,以增強黨員、教師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黨員、教師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同時,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十佳教師”“十大師德標兵”“先進教師”“先進班主任”評選活動,激勵教師上進,不斷升格。
2.加強專業素質培養
在學校教育生態群體中,教師作為教育工作的主體,必須將科學文化修養與社會責任感結合在一起,才能勝任本職工作。正如美國教育家博比所說:“教育的品質是教師品質的反映。沒有好的教師,不會有好的教育,由于教師專業品質提高,教育才會有進步。”為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推進教師綠色轉型,學校必須注意教師的專業培訓。
(1)開展新一輪課程改革學習活動。為了實踐課改,學習集中利用3周時間,由教研室牽頭組織了一體化課程改革學習實踐,分別以校長室、中層領導、各教學部為單位組織學習,教師認真討論并撰寫學習心得體會。通過此項活動,促進教師的教育理念更新,讓教師積極投身教學改革,促進其專業成長。
(2)通過學術專項講座、心得交流、課例研討以及舉辦公開課、示范課、指導課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幫助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同時,開展優質教案評比、優質課堂教學大賽、優質課例比賽和展示、教育教學個案評比等,在教育教學領域開展豐富多彩的“創先爭優”活動,極大地促進了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專業成長。
(3)積極協助、承辦國家、省、市級研討會,為學習教師參與各專業教研活動提供廣闊平臺,有力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研水平。
三年來,學校以“促進教師綠色轉型,重塑教師良好形象研究”為研究課題,以建設優質團隊為主要內容,通過學習、研究、培訓、實踐等活動,使教師綠色轉型初見成效。全校300多位專任教師中,入格教師達70%,升格教師達30%。教師隊伍的優化極大地促進了學校的優質發展,為學校創辦綠色生態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鐘秉林,教師教育轉型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吳安春,回歸道德智慧——轉型期的道德教育與教師[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3]韓立福,教師教育觀念深度轉型[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河源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