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中職學校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將專業化教育教學融入生活實踐的探索和嘗試,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專業知識的實用性,以符合當前新課改的要求,體現專業教學的創新性。
關鍵詞:中職學校園林藝術 生活化教育 實踐
中職學校秉承藝術來源于生活的宗旨,如何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需求,將專業教育教學生活化并付諸實踐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新教改、課改努力的方向。筆者認為,教師應立足于教學實際,以學生為研究對象,在中職專業教學課堂中大膽嘗試創新,將園藝與生活結合,讓學生感覺專業學習給生活帶來的實際變化和影響,反過來激發學生求知好學的興趣和動機,最終達到教與學融洽統一、專業教學質量上佳的效果。
一、在園藝專業教學中融入思想人品教育——照出生活中的人性美丑
對中職學校的學生,德育是首當其沖、重中之重的教育。因此,其他的教育教學,包括專業教學,不能僅僅傳授給學生知識,更加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然而,在教學實踐中,任課教師似乎與班主任變成了各司其職的兩大陣營,讓教學和思想教育少了本應該有的和諧統一。或者是教師教教師的,而學生自由散漫,毫無所獲,更談不上應用于生活實踐。讓教育生活化的唯一衡量標準是教師的教育、教學給學生帶來了怎樣的實質效果,正面的多還是負面的多。經過多年的實踐,筆者認為只有在課堂上讓學生感知精神、人性、人品等正能量的東西,中職學校的課堂才不會出現“一言堂”“眾人皆睡師者獨醒”的奇特風景。所以,筆者的園藝專業教學課堂融入了德育的元素。每一節課都有“花品、花性喻人”“知識小貼士”環節和“心性陶冶吧”“體驗分享臺”,讓學生借助花草樹木的相關傳說,寓意君子形象、氣節精神等,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善惡觀,能明辨是非,品人性美丑,照出青春、陽光、正氣的中職學生風骨。
二、在園藝專業教學中融入社會公德教育——品出生活中的恩與愛
中職學校的學生,在校只有短短三年,即將踏入社會的緊迫感需要他們在校就能與社會適時接軌,樹立社會公民的責任感,而其中最顯著的標志就是是否具有社會公德心。因此,無論是德育還是專業教育教學,教師都應該有這份先見卓識和引導之責。所以,筆者在專業教學中,以專業知識為載體,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公德教育、親情感恩教育。如組織國花、省花、市花知識競賽,祖國山水奇花異草一網搜,愛國主義重在行動專業教育教學專題,母親節、父親節感恩在行動(親情、友情的催化劑),世界花語知多少等等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園藝專業知識帶給他們的不僅僅是知識,重要的是讓他們懂得怎么樣去經營、珍惜、修補人際關系。學生通過領悟、感動,品出生活中的恩與愛,社會的和諧與美好能在他們的手中、眼中、思想中得到詮釋和尊重。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教師教的不僅是技能人才,也是未來能否造福于社會的道德守護者。
三、在園藝專業教學中融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秀出生活中的成功與自信
中職學校的學生因為去不了普高、重高而羨慕他人。然而,他們也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有一技在身,靠專業去成就自己的未來。所以,中職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顯得尤其重要。職業生涯規劃是未來優秀職業人的成功搖籃,更是學生每個人生階段重要的導師,能隨時矯正他們的人生航向和節奏步伐。正是基于此,專業教學更應該融入職業規劃教育,讓學生的創業和就業的意識、靈感在學校里就得到培養,在課堂里得以產生。所以,筆者的專業教學課堂并不固定,某植物園、某園林工程工地、某塊草坪、某插花展等,都是課堂,也是學生職業憧憬的啟蒙地。筆者結合學校的創業基地,從設計、預算到施工養護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付出的艱辛和成功的快樂。筆者的課堂中必不可少的是一份專業導報,時時更新專業信息內容,讓學生接受專業前沿最新最全的東西,為己所用;讓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有的放矢,在自己生活中秀出成功和自信;讓他們的職業前景靠譜,打好大作為的基礎和條件。
綜上所述,品、德、才兼優的學生才是教育的精品。有人說過,產品并不等于精品,所以,中職學校的教育不能只是出產品,我們需要的是精品,這也是社會和家長的共同期盼。園藝專業教育教學生活化的探索、實踐任重而道遠,更需要在人才教育培養的途徑方法上不斷思考、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1]鄭志勇,馮社章,王德芳.面向都市型現代農業開展園藝技術專業教學改革初探[C].第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第26分會場都市型現代農業學術研討會論文專集,2009.
[2]李魁軍.論花卉學實踐教學改革[J].現代農業科技, 2009(12).
(作者單位:奉化市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