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課程改革的關注點。為了構建有效的音樂課堂教學,確保素質教育的質量,我們必須大膽創新和改革中職音樂課堂的教學模式。本文結合中國好聲音的舞臺模式,在中職音樂課堂教學中進行了探究實踐,提出了提高中職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中國好聲音”模式 中職音樂課堂 課程改革
中國教育講究因材施教,而當前中職音樂教學大都實行大班化教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教師為了滿足多種層次的教學需求,往往將教學目標泛化,導致教學內容毫無亮點,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日漸低落,教學質量大打折扣。中職音樂大班化教學不能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利于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和音樂特長的發揮。然而與音樂教育現狀截然不同的是,一些音樂選秀節目卻成功地俘獲了觀眾的眼球,很多學生也對這些節目津津樂道,借此抒發著自己對音樂、對夢想的感慨。
近期浙江衛視的熱門節目“中國好聲音”就給觀眾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其獨特的歌唱和點評方式,不僅點燃了參賽歌手的歌唱激情,而且成功喚起了全國觀眾對于音樂的熱情,在好聲音的音樂大舞臺上,通過“學員演唱—導師盲聽—導師選學員—導師點評—互動交流—學員選導師”這樣的方式,成功地為選手們構建了一個追求音樂夢想的平臺,許多學生也深深地被節目所吸引。受此啟發,筆者將“中國好聲音”模式融入中職音樂課堂,進行了中職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探究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闡述如下。
一、借鑒“中國好聲音”模式,融入中職音樂課堂教學
教師可以借鑒、模仿中國好聲音的舞臺情境,將好聲音的音樂氛圍搬到課堂上,以調動學生的音樂激情,讓學生第一時間融入音樂課堂教學之中。在中國好聲音的舞臺上,采用的是一種別出心裁的比賽模式,開始的時候四位導師全部背對學員,而且他們沒有接觸過學員的任何個人信息,只能通過聲音來判斷學員的音樂水準,學員為了打動導師就要拿出全部的熱情,盡力地表現自己、歌唱音樂,在這個過程中,導師和學員之間沒有摻雜任何的干擾因素,音樂成為他們唯一的溝通渠道,因此學員的演唱特別真摯、有感情,導師的評價也很公正、真誠。在課堂上,筆者這樣運用“中國好聲音”的教學模式。
1.創設情境,角色扮演
在“中國好聲音”模式融入中職音樂課堂中,可以讓學生扮演“中國好聲音”中的導師,讓老師扮演學員,在老師開講之前,學生們低頭或趴在桌子上,然后教師開始自己的講課,如果學生對老師講課的內容感興趣,就抬起頭來;反之,若學生覺得老師講課的內容缺乏質量和新意,就不必抬頭,待課下將自己的意見以郵件、微博等途徑告訴老師。這就改變了傳統課堂中教師的主宰地位,使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體,主導著課堂的進行。通過這樣的情景教學,學生會將聽課與好聲音節目聯系起來,為了盡到“導師”的責任而認真聽課,對老師的講課內容進行深刻鉆研,而教師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抬頭,會更加努力地進行教學研究、不斷反思教學問題、創新教學方法。
2.模擬點評,雙向評價
在好聲音的舞臺上,四位導師以幽默、機智、專業、真誠的點評方式點燃了整個舞臺的熱情,也潤澤了所有參賽學員的心,同時獲得了電視機前觀眾們的認同,可見正確的評價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良好的教學評價方式對教學效果同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學評價即是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的客觀需求,也是教師語言技巧、教學智慧、人格魅力的一種展示。在“中國好聲音”節目中,不僅導師點評學員,學員有時候也會評價導師,將自己對導師音樂的看法、對導師音樂的認同表達出來。
因此,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不能局限于教師評價學生,也可以讓學生評價老師,通過安排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如:自學、小組合作、課堂討論等方式,對學生間的學習成效和教師的講課進行積極評價,一針見血地指出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在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同時,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構建融洽的課堂氛圍。
二、“中國好聲音”模式在中職音樂課堂中的實踐策略
1.凝聚集體力量 打造導師團隊
好聲音的導師團隊實力強大,都是中國樂壇的權威人物。這幾位導師經常為了爭學員而在節目中互相調侃,然而當學員選擇導師之后,其他的導師除了淡淡的遺憾,絲毫不會表現出不高興的意思,還能真誠地為那位導師道一聲恭喜,這就是一個團隊的同心性。
音樂是一門復雜的課程,而每位老師的專業和擅長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教師們齊心協力、互相幫襯,朝一個目標前進,這樣才能在音樂教學中為學生們提供最好的教育。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加強不同音樂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打造相互關聯、相互滲透的音樂知識體系。例如,在琵琶曲《十面埋伏》這節欣賞課中,對音樂的分析中包括了音樂要素(速度、節奏、節拍、力度等)、演奏技巧(輪、拂、掃、絞、揉等)、曲式結構、創作手法等多方面知識。如果將音樂拆解開來,單單從理論知識、樂器演奏等任何一個方面來進行講解都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對此,教師在備課時可以運用團隊的力量進行集體備課,在課堂上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可以請有樂器演奏特長的教師現場演奏,引導學生進入學習,使學生直觀地欣賞樂器的演奏技巧,在欣賞中結合理論知識,從整體上進行音樂的分析講解,還可在課堂上讓學生現場學習琵琶的演奏技巧,充分發揮“看、聽、賞、析、表”的作用,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不同音樂形式之間的組合和關聯,加強學生對整體音樂結構的把握。
2.運用幽默語言 創設寬松氛圍
寬松、幽默的教學語言,不僅能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加強師生間的溝通,而且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歌曲《搖籃曲》教學時,學生對此曲都比較熟悉,唱著唱著速度加快了,情緒變歡快了。筆者問學生:“你們的小寶寶睡覺了嗎?”學生笑答:“沒!”。筆者接著說:“小寶寶聽了你們的歌會很happy。”筆者趁機引導學生分析歌曲的音樂情緒,完成歌曲的演唱處理。在中職音樂教學當中,音樂老師們也要用適當幽默的教學態度,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音樂課上沒有老師和學生之分,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朋友關系,只用音樂來交流。這樣,學生們的心靈得到放松,更容易接受教師所教的內容,領會音樂的內涵和感情,音樂課堂也會高效起來。
3.師生積極互動 進行有效教學
要想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適當地改變以往的教師—學生的單向教學模式,建立多向的、多層次的教學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自動、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例如在進行聲樂《鱒魚》教學時,傳統的師生一句一句的跟唱方式或先試唱曲譜后按譜唱歌的方式往往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而運用“中國好聲音”模式,可結合其賽前輔導機制,通過課前給學生預置作業,提前完成歌曲的學習。在這一階段,學生可以組成學習小組互相幫助學習,可以利用媒體資源進行學習,也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來學習。當進入課堂教學時,可在老師的指導下,模仿好聲音舞臺的模式,編排座位,讓學生參與主持、表演,通過小組之間互相PK或教師特意示范的范唱,由學生評委、老師評委進行點評,發現、指出學生在演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師生一起尋找解決方法并進行練習,最后由教師示范演唱,學生再進行模擬演唱。
4.建立評價機制 實行有效反饋
在中國好聲音的歌唱環節,采用的是導師背對學員的模式,導師看不到演唱者的相貌和體型,只用自己的耳朵去感受歌聲,然后做出判斷,這樣就避免了外在因素的干擾,讓導師能做出最真實、準確的評價。
例如,在《影視音樂》的欣賞教學中,在欣賞完音樂后,讓學生分析音樂與劇情的關系,并嘗試對不同的音樂進行角色扮演。在這過程中,老師不可避免地會因為學生資質和課堂表現的不同而對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和對待方法,針對這一點,教師可以在課堂內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見下表)與監督制度,讓學生對自己的評價方式、評價語氣、評價專業程度進行監督,提出意見和建議,幫助教師改正評價中的不足之處,最終做到真誠、公平地評價每一位學生,這將極大地增強學生對老師的認同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總評
說明:學生的評價等級分為優秀(30%)、良好(35%)、合格(30%)、不合格(5%)。
總之,現階段的中職音樂教學涵蓋內容多樣,對于中職學生的內心情感教育、自身行為修養提高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音樂教學中,教師也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手段,將音樂課堂打造成學生展示自我、實現夢想的平臺,不斷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張萍.音樂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J].導航,2012(31).
[2]李雪紅.新課標下音樂教學的思索[J].音樂時空,2013(8).
[3]陳正霞.高中音樂教學創新及策略探討[J].教師, 2012(28).
[4]劉慧蓮.中小學音樂的創新教學[J].小學科學:教師, 2011(5).
(作者單位:黃巖第一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