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行動導向教學在機械專業中的立體構建。在機械專業中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應以職業行動體系代替專業學科體系,按照技術工人的職業成長歷程及其崗位工作任務設置專業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考核機制,可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和能力。
關鍵詞:機械專業 行動導向教學 模塊 崗位群 項目 職業能力
行動導向教學對德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德國職業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現已逐步成為我國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主流發展趨勢。
一、行動導向教學的內涵
行動導向教學是根據完成某一職業工作活動所需要的行動與維持其所需要的環境條件以及從業者的內在調節機制來設計、實施和評價職業教育的教學活動。它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以職業行動和工作任務為導向的先進職教模式和理念。行動導向教學要求職業教育的目標要全面包含“知識、技能和關鍵能力”;教學計劃要按職業成長歷程及其崗位工作任務來制定,用職業模塊體系代替專業學科體系;教學內容要按職業工作內容及其崗位工作要求來組織,用完整的職業行動代替部分的設定行動。在教學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咨詢師和引路人,整個教學過程按照“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這一完整的“行動”進行,學生通過“獨立地獲取信息、獨立地制訂計劃、獨立地實施計劃、獨立地評估計劃”,在自己“動手、動腦、動嘴”的實踐行動中,掌握職業技能,習得專業知識,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和方法體系。
二、機械專業采用行動導向教學的必要性
機械專業需要學習產品加工,產品加工既可實現技能實訓,又可滿足知識學習要求,能很好地實現工學結合。產品加工還能將書本上抽象、復雜、難理解的文字圖形變成工作中直觀、簡單、具體的客觀事物和行為,較好地體現知識與技能的相互關系。行動導向教學是按照實際工作過程進行的教學,它能有效發揮產品加工的效能和作用,將工作與學習融為一體,使技能訓練與理論學習有效結合,將各項操作技能融入到不同的產品加工中。學生通過產品加工,能反復訓練實操技能,強化運用所學知識,充分體會知識和技能的相互關系及其實用性。由此可見,行動導向教學能有效開展工學一體化和理實一體化教學,符合機械專業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是職業學校機械專業理想的教學模式。
三、行動導向教學的立體構建
采用行動導向教學,需要完全摒棄傳統的學科體系(課程體系),不再以課程形式開展教學,而應以教學模塊和工作崗位群開展教學,按照職業崗位的實際工作過程實施教學。我們可將一個剛入校的學生看作一個剛入行的學徒,以一個學徒的職業成長過程及其涉及的崗位工作任務來設置專業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考核機制。下面我們以高級數控車工專業為例,簡要說明機械專業中采用行動導向教學的立體構建。
1.教學計劃的組織與制訂
我們知道,一個高級數控車工的職業成長歷程是這樣的:初級普通車工、中級普通車工、初級數控車工、中級數控車工、高級普通車工、高級數控車工。為此,行動導向教學就按此職業成長歷程設置教學模塊,每一歷程對應一個技能等級,同時對應一個教學模塊,設立一個教學工作站。各模塊層次遞進,并盡可能包含該等級工種所要從事的工作,囊括該技能等級所需掌握的技能和知識。
因每個技能等級工都需要加工不同類型的產品,故每個模塊都必須包含幾個不同類產品的崗位工作,集結形成一個崗位工作群。因同類產品在不同企業,加工難度和精度要求也不同,所以我們按加工難度對同類產品進行歸類,同一難度的同類產品歸為一類,對應一個工作崗位,同時對應一個或幾個典型產品,一個典型產品對應一個教學項目,一個教學項目對應一定的知識點和技能點,由此形成該專業的教學計劃。
根據行動導向教學的要求,各崗位群配置的教學項目可選擇項目教學法、引導文教學法、大腦風暴法等教學法中的一種或幾種,按照“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的步驟開展教學,學生依據項目確立任務,圍繞任務展開工作和學習,在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多維互動、積極思考、主動探究。通過這一系列工作崗位的動手實踐和探求新知,反復操練職業技能,不斷學習專業知識,立體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技能、經驗和方法體系。學生只要實施完成從初級工到高級工的所有模塊項目,就可熟練掌握相應崗位的知識和技能,具備從事這些崗位工作的職業素質和能力。
2.教學內容的選取與優化
行動導向教學要求教學內容要用完整的職業行動來確定。一個教學項目應該是一個完整的職業行動,體現一個崗位的系列工作活動,或一個產品的完整加工過程。因為一個工作崗位對應一個或多個教學項目,一個教學項目就是一個典型工作任務,典型工作任務直接反映教學內容。所以,在確定了教學模塊和工作崗位群之后,典型工作任務的選取及其所含知識點和技能點的優化與組合顯得非常重要。
如普通初級車工所涉及的主要工作是加工簡單軸類、套類、簡單圓盤類、含錐面的簡單軸類、含成型面的簡單軸類、含螺紋的簡單軸類等6類產品,加工精度一般為9~10級,我們將這6類產品分別對應6個工作崗位,每一崗位對應一個或多個產品,按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遞進關系設置,再將這6類產品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能逐一選取羅列出來,并按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層次遞進順序歸類到6類產品,再將每類知識和技能巧妙地結合在產品加工的各個環節,形成螺旋漸進式的技能提升體系。在此過程中,須將涉及的各門課程(如公差、制圖、語文、數學、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德育、機構與零件、車工加工工藝與實習等)中的知識和技能巧妙設計到6個典型工作任務中,以此形成這一模塊的教學內容。
3.考核機制的確立與制定
行動導向教學的考核,應按崗位職責要求和行業行為標準進行,注重過程考核、技能考核和學習效益考核。每個模塊、每個工作任務都要考核到位,制定合理、全面的考核標準。要對生產加工的整個過程、產品質量、學習效益和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考核,如對產品質量的考核,可按零件加工的質量等級計分考核,優為100分,良為80分,合格為60分,廢品為0分。每個模塊都對應生產加工過程、產品質量、學習效益和相關的理論知識這四個項目的考核,它們在初級工、中級工和高級工的考核分值均不相同。如對生產過程考核,初級工占40%,中、高級工各占30%;對產品質量考核,初、中級工各占30%,高級工占40%;對理論知識考核,初、中級工各占30%,高級工占40%;以各項總分計入模塊成績。為使考核有序、實效、精簡、節約,每個典型工作任務最多只給予3次考核機會。
機械專業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是一項顛覆性的教學改革,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它需要進行徹底的專業設計和改造,也需要一系列規章制度和配套的教學體系。如教材的編撰、教學設備的配置、教學場地的建設、師資隊伍的建設與配置,配套的考核規定和制度,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等。
參考文獻:
[1]傅偉,柳青松,鄧光.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專業建設內涵探析[J].職教論壇,2010(9).
[2]劉邦祥.試論職業教育中的行動導向教學[J].職教論壇,2006.
[3]李木杰.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廣東省工業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