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更新發展最快的一門學科,在培養各種技術人才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其體系和專業課程的設置與社會需要之間有不相適應的情況,因此,將創新教育引入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改變教學方法、內容、理念等在應用型人才的技工院校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結合筆者技工院校計算機專業課教學的實踐,對技工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創新與改革談幾點認識。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 創新 改革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等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相關知識和技術已經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技工院校的學生要學以致用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飛速發展。
從當前技工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計算機基礎課程開設在第一學年,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這樣給教學帶來了許多困難。并且,技工院校學生學習基礎差,求知欲低,沒有創新意識,動手能力差。要讓學生更好地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教師必須改變教學方法,因材施教,讓他們自主學習、創造學習、快樂學習。
一、改進教學方法
作為計算機教師,我們要吃透教材,設立合理的難點、重點,補充擴展新的知識。每次上課前都要精心設計。上課隨機提問,適當、有目的地進行實踐操作,讓學生參與其中。在課堂上應少講多練,通過幻燈片進行實例演示或網絡教室進行分步講解,讓學生自由分組學習、交流、討論。
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組織豐富的課堂活動,營造活躍的學生學習氛圍。比如任務驅動法,教師把握全局給出任務,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習和實踐,培養學生的學習和探索能力。比如可以利用逆向教學,先給學生講解案例,然后再講授理論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有足夠的主動權,帶著這種氛圍再講授知識,學生會有一種“我要學”的沖動,從而讓學生主動吸收知識,享受獲取知識的過程。還有案例教學法,通過案例的展示給出一個或多個知識點,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找到不同的多個解決問題的方法,恰當地對案例進行分析、制作和講解,讓學生在掌握知識點的過程中具備了綜合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發揮了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創新能力。
二、創新教學內容
在選擇教材上要新,要實用,要緊跟時代的腳步。對學生進行創新啟發,鼓勵創新意識,善于發現和肯定他們的奇思妙想,形成尊重創新、敢于創新的氛圍。組織學生相互交流、研究,鼓勵他們交流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討論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使學生更容易受到啟發,從而增強創新的意識。
三、創新教學理念
今天已不只是如何讓學生學到知識,而是如何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的時代了。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圍繞學生為核心展開課堂教學。教師擺脫原先照本宣科的教授方式,要參與到學生互動交流的環節中,讓學生在學中找到樂趣和目標,發自內心地喜歡學習、愿意學習、樂于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其次,強化實踐環節。理論基礎的學習當然很重要,但計算機是一門技術學科,技工院校更是為了工作培養人才,在這種環境下的學習,更應注重學生的實踐環節,為學生提供一個好的操作、應用、實踐平臺尤為重要。再次,增強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升教師的綜合水平。計算機知識更新快,并廣泛應用于社會實踐中,所學、所掌握的知識基本要應用于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軟件、電子產品當中。同時計算機理論知識的快速發展,使計算機專業成為知識與應用更新發展最快的一門學科。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不能脫離社會應用,要跟得上時代的腳步,這才能在學生的實踐與應用環節,教授學生更新的更先進的技術知識。這樣的教學,通過對課本教材和理論課程的學習給學生打下一個良好的知識基礎,在應用環節上又及時融入新知識、新內容,使學生通過在技工院校學習的知識能夠更好地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學以致用。
總之,計算機知識更新換代快,創新的計算機基礎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能夠更好地為將來進入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計算機基礎創新教育給學生提供的不僅是專業的先進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具有一種創新的意識和對信息的把握能力。
參考文獻:
[1]宋毓震,王偉娜.論信息素養視角下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J].計算機教育,2009(7).
[2]趙艷霞.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內江科技,2009(6).
[3]孔令慧,陳健.《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感悟[J].太原科技,2002(4).
[4]潘巍.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C].信息技術教育研究論文集,2005.
(作者單位:山西機械高級技工學校)